2024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以下简称《方案》),新修订的《方案》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调整后,国内仍具备每年生产5500万吨以上猪肉的能力。
到2024年第二季度,随着市场引导产能调减和各项产能调控措施的落实,生猪产能调减基本到位,养猪产业恢复正常盈利水平。2024年6月第二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8.41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3.7%,同比上涨27.9%。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生猪养殖效率也在快速提升。近年来,养猪的设施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很快,猪也住上了楼房,住进了空调屋。2023年,全国母猪头均提供断奶仔猪数达到20.4头,部分猪场可达到30头左右;料肉比降至3∶1以下。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国内能繁母猪数量下调后,仍然能保障猪肉的充足供给。
近年来,受人口增长放缓、消费主体人群数量下降和肉类消费替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猪肉消费量稳中有降。2023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为42.2公斤,比2014年42.6公斤的历史高点下降0.4公斤。
“我国人均猪肉消费的拐点已经来到。同时,替代性肉类供给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均猪肉消费拐点的提前到来。”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说。据预测,我国今后每年猪肉消费的需求量可能减少50万~100万吨,到2030年左右,人均猪肉消费量可能降到35公斤,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降至50%,全国猪肉需求总量可能在5000万吨上下。
“从能繁母猪数量来看,2024年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96万头,相当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5%,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92%~105%),生猪养殖已于5月中旬扭亏为盈,下半年稳产保供的基础扎实。”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说。
从中大猪存栏量看,2024年4月末全国上规模的养殖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下降2.8%,预示着未来2个月的生猪出栏上市量将有所减少。从新生仔猪数量看,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新生仔猪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6.5%,按照6个月的育肥出栏周期规律,前期产能调减效果将在2024年二三季度逐步显现。此外,2024年1—5月累计进口猪肉43万吨,同比下降47%,同时下半年猪肉消费季节性转强,也为猪价回升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2024年6月底,农业农村部组织生猪生产形势专题会,专家、猪企管理人员和行业协会人员一致认为,2024年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将同比下降,供给阶段性过剩问题将得到缓解,猪价有望进一步回升,生猪养殖盈利将继续增加。
(摘编自《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刘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