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的防治技术

2024-09-19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24年9期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羊口疮,是羊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所有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特别是对羔羊的危害极为严重。笔者就羊传染性脓疱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等进行阐述,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流行特征

羊传染性脓疱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秋季发病较多,无品种和性别差异,具有群发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带毒羊和患病羊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进行传播,被污染的水源、用具、饲料、牧场、圈舍及病畜的脓疱、痂皮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主要危害1岁以内的羊,以3~6月龄的羔羊发病最多,病死率也较高,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多为散发性流行。在羔羊缺奶、羊只瘦弱、抗病力降低、草料缺乏等情况下,该病更易发生且病情严重。患病羊由于口腔发生病变,摄食困难,会对整个羊群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可引起胃肠炎、寄生虫感染、消化不良、肺炎等疾病。

二、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7天,临床上按病羊患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有时可见个别病羊同时感染不同的类型。

1.唇型

唇型是该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见病羊精神不振,常卧地不起,采食量明显下降,齿龈红肿,被毛粗乱无光。发病初期,在上唇、鼻镜、口角部及其周围皮肤出现血红色小丘疹和小结节,并慢慢发展为水泡或脓疱,进而破裂形成黄色或棕黄色的疣状硬痂。如果是良性,一般经过1~2周的时间硬痂增厚、干燥、脱落,病羊慢慢康复。病情严重的,在脸颊、舌、齿龈、眼睑、硬腭、软腭出现大面积的水泡,水泡逐渐转变成脓疱,脓疱破裂即可形成烂斑,病羊口中会排出浑浊、发臭的唾液。病灶破裂形成结痂,结痂相互融合,严重的病灶可波及整个口唇周围、眼睑和眼面,结痂下会形成增生的肉芽组织,使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并形成桑葚状突起,有的牙齿脱落,严重影响饮食,病羊日渐消瘦、各器官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2.蹄型

临床上单蹄发病的较多见,四肢同时发病的也有,常表现为蹄叉、蹄冠或系部的皮肤上形成水泡,后变为脓疱,破裂后形成由脓疱液覆盖的溃疡。病羊跛行或卧地,严重时继发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或者因各器官衰竭而死亡。

3.外阴型

患病母羊表现为阴唇肿胀,并有溃疡,阴道内有脓性或黏性分泌物流出,乳腺可见有脓疱、烂斑、结痂等。患病公羊表现为阴囊、阴茎肿胀,并且出现脓疱、溃疡。

三、治疗方法

羊传染性脓疱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一旦发病主要是对症治疗,采取清洗疮面、消炎、收敛的治疗方法。

1.隔离消毒

一旦羊群中发生羊传染性脓疱,应立即隔离病羊,被病羊污染的圈舍、场地、工具及周围环境要进行彻底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20%石灰乳、2%热火碱、3%石炭酸等。对于病死羊尸体、污染物必须采取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以有效抑制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2.局部治疗

对唇型和外阴型患病羊只,首先用手术刀片小心刮掉干硬痂皮,或用水杨酸软膏将硬痂软化后去除,然后再用浸有5%硫酸铜的棉球擦掉溃疡面上的污物和坏死组织,或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最后用5%碘甘油或3%的龙胆紫涂搽疮面,每天涂搽3次,直至痊愈。剥掉的硬痂皮、假膜、污物等坏死组织要集中烧毁,以防散毒传播。

对蹄型患病羊只,可将蹄部置于5%~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每天浸泡3次,每次间隔6小时左右,每次浸泡时间为1分钟。次日用1%苦味酸溶液、3%龙胆紫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涂抹患处。及时清除粪便、尿和污水等,保持运动场和圈舍清洁干燥,防止蹄部受到侵蚀。

3.全身治疗

为了防止病羊继发感染,在采取以上治疗措施的同时,可以用链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同时肌内注射或内服病毒灵等抗病毒药物。

4.辅助治疗

对于体质较弱,不能采食或采食困难的患病羊只,要供给柔嫩多汁的饲草,也可喂以流食,并配合静脉注射由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葡萄糖、氨基酸等组成的混合溶液,以补充营养,增强其抗病能力,促进病情快速好转。

5.中药治疗

中药药剂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为主要原则,选用当归10克、甘草6克、黄芩20克、栀子5克、柴胡10克、板蓝根15克、龙胆草15克和黄连20克,所有药物混合加水煎熬,晾凉后灌服。羔羊每次灌服30毫升,成年羊每次灌服60~100毫升。

四、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营养全面,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全价饲料,日粮中可添加适量食盐,以防止羊啃墙啃土而引起皮肤和黏膜损伤。不要在有刺植物的草地上放牧,避免饲喂带刺的草料,拣出垫草和饲料中的芒刺、竹签、铁丝、铁钉等尖锐物,以防止羊只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冬、春季节要勤换垫草,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圈舍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卫生和环境干燥。圈舍要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2.免疫接种

目前,用于羊传染性脓疱的疫苗种类较多,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弱毒疫苗存在一定风险,容易散毒,因此不适合没有发生过该病的羊场内使用。在该病的流行地区,对7日龄以内的羔羊可用羊口疮弱毒苗进行股内侧皮肤划痕免疫接种,10天以后就可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限为1年。母羊一般在配种前进行免疫接种,产出的羔羊可通过吮食初乳获取一定的免疫力。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接种时使用的疫苗毒株型应与当地流行毒株型相同,因此,可以采集本地毒株自制疫苗接种易感羊群。

3.严格检疫

坚持自繁自养。如果确实需要引种,要严格禁止从疫区购买或引进羊只及其产品,从外地或者其他养殖场新购买的羊只必须隔离饲养观察4周,在此期间应进行全面的体检,并对体表、蹄部进行彻底清洗与消毒,证明健康无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杨金生 宋延来 崔鹤馨 浩佳艺 周子博 邮编:1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