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仍是追梦人

2024-09-18 00:00:00欧阳伟
时代报告 2024年8期

一个清瘦俊朗的青年,走在正安县新州古毋敛坝乡崎岖的山间小路上,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步履坚定,走上了一条求学求索之路,走出了一段延绵千年的旷世传奇。那是东汉永元十一年(公元99年),这个人名叫尹珍,刚刚20岁。

尹珍不甘久困荒野之地,从大山深处出走,一路向北,跋涉千里,前往京师洛阳,拜著名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研习五经文字,公元107年学成回归故里,首开草堂三楹,开馆教学,西南地区自此始有学校教育,终成一代先师,被后世奉为贵州文化教育之鼻祖。

我们来到正安县新州镇,参拜尹珍墓、务本堂,那条清清的河水流过了两千年,静静地诉说着尹珍的故事和时代的变迁。

往事越千年,正安地界又闯出了“三百娘子军下番禺”,闯出了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尹姑娘,珍汉子”。若干年后,“娘子军”陆续回归家乡,成为了正安一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娘子军”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正安人。

文脉传承,历久弥新。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遵义市唯一的省级深度贫困县,这个与吉他八竿子打不着的正安,竟然“无中生有”,冒出了一把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吉他、一个吉他文化产业园、一个享誉世界的吉他之都、音乐之城。

遵义,亿万人民景仰的红色圣地,魅力无限的英雄城市,意想不到的山水秘境,还有许多像正安这样鲜活的催人奋进的真情故事。

遵义市是贵州省域副中心城市,贵州省新兴工业城市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还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茅台酒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

曾几何时,遵义农民工外出务工成为一种现象。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个“穷”字,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我们行走在遵义大地,用心倾听、探寻一个个“追梦人”的故事。

有梦就去追

北风呼啸,阴雨寡照,正安地界一片凝冻。年过完了,郑传玖和家人们坐在火炉边烤火聊天,东一句西一句乱扯,他却如坐针毡,眼看就要开学了,他实在不想上学,又不敢开口。他家在安场镇解放村上坝组,人多地少,家里四兄弟,他是老四,父母每年辛辛苦苦种下来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得靠红薯、玉米充饥,才能熬过一年。很早以来,父母就做点小生意,三个兄弟去县城打零工,贴补家用。郑传玖也利用寒暑假去县城做小工,担砂子、拌水泥、搬砖,辛劳一天才2元钱。村里有一堂哥叫郑传勇,1991年去广东一吉他厂打工,那边工钱高得多。不久,郑传玖的三哥郑传祥也跟着去了那里,隔不了几个月就寄钱回家。

转眼到了1995年,郑传玖17岁。他麻起胆子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书了,想跟着三哥去广东打工。”父亲两眼一瞪,说:“你还小,打啥子工,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大学,找个正经事做。”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四娃子,有爹妈在,还有几个哥哥都在做事,你就听话,上高中上大学,将来才能有出息。”郑传玖低着头不敢看父母的眼睛,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嗯嗯,要得。”

遵义正安地处西南荒僻之所,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被历代王朝视为“化外之邦”。正安山川秀丽,有百里桐花、千顷茶园、万亩草场、天楼云海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道水。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为正安油桐题词:“户有万株桐,幸福永无穷。”

那个年代,许多地方都是守着金山讨饭吃。由于山地地形和喀斯特地貌,很难大规模开展农业生产,交通闭塞,其他的产业也不发达。

这年5月的一天,郑传祥从广州回来,小住了几天,郑传玖缠着三哥问这问那,打听吉他厂的事。郑传祥晓得弟弟心里在想啥子,说:“你初中没毕业,再等几年念完高中……”郑传玖抢着说:“哥,我念不进去了,只想去外边打工赚钱。”郑传玖转身缠着父母说:“我真不想上学了,你们就让我跟着三哥去广东吧。”

父母实在拗不过他,只得松了口。郑传玖跟着郑传祥搭上了南下的火车,前路漫漫,他不知道广东是个啥样子,但他坚信,沿海地区总比贵州山区要好得多,机会多得多。只要自己不怕苦好好学,总能学个一技之长,有了真本事,不愁没有活路。

郑传勇和郑传祥都在一个台湾人办的冠铭吉他厂上班,郑传玖一时进不去。他只得先在一个石场干苦力活,几天下来,手掌磨起了泡,肩膀红肿得厉害,仍咬着牙坚持干下去,他在等机会。

半年后的一个大热天,郑传祥告诉弟弟一个好消息,吉他厂要招工了。

郑传玖进了冠铭吉他厂,从打磨工做起,他吃得苦,遇事肯动脑筋,几年下来,学了一身本事,木柄加工、木桶加工、喷漆、抛光、组装,再到来料品检、组装品检,从最基层打工仔干到了管理层,很受老板赏识。

2002年,广东另一家吉他厂老板看中了他的能力,高薪聘请他去当厂长。到这个时候,郑传玖才觉得自己混出了个人样,这几年的苦没白吃。

广东是个特别开放又特别包容的地方,外来人口特别多。郑传玖接触的人多了,眼界开阔了,他发现一个现象,正安出来到广东打工的人很多,他所知道的就有几千人,分布在广东的花都、佛山、番禺、惠阳等地,大多都在吉他厂,而且是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一家一家的有,整村整村的也有。

每到年底,大家都相约回家过年,串门聊天,无所不谈。许多人在想,跟人家老板打工,再怎么干也发不了财。不如自己干,自己当老板。

“自己当老板”这句话好似一记重锤撞击着郑传玖的心房,久久不能平静。他与三哥郑传祥商量,一起辞职。他俩联络了堂哥、侄儿等18个亲戚和朋友,每人出资5万元,在广州白云区租了厂房。那是2007年春节过后,一群从遵义正安山区走出来的泥腿子,创立了神曲吉他厂。

郑传玖后来回忆说,那是我们最艰难也最痛快的时候,近百万元是亲戚朋友凑起来的全部家当,如果倒下了,对不起大家伙,再苦再难,我也一定要把吉他厂办好!就是靠着这种信念和毅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到2012年,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了2条生产线,一条木吉他,一条电吉他,有200多员工,一年可以生产10多万支吉他,产值达6000万元。除了替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吉他厂代工,还在南美洲、欧洲等地有不少客户,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郑传玖在广东打拼了16年,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从打工仔到老板,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吉他兄弟”传奇

2012年5月23日,这个日子对正安县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一天,正安县政府在本地举办了一个大型的农民工节暨招商推介会。

这一天,郑传玖、郑传祥兄弟和一批在外打拼的正安人回到家乡。

这一天,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历史不会忘记,遵义人不会忘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月6日至22日、2月24日至28日,毛泽东和党中央指挥红军两次打响娄山关之战。第一次娄山关战斗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第二次娄山关战斗是四渡赤水关键之战,是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转折。这年5月23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在文庙大成殿正式成立,成立大会有1000多名彝、汉两族群众参加。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大会上讲话:“彝、汉是一家,穷人要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才能翻身过好日子。”“彝海结盟”使红军能够和平顺利地通过彝族区,为强渡大渡河、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战略企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刻意,红色传承生生不息。

“不管有多忙,每年都会回家过年。”这是正安人的传统,也是郑传玖、郑传祥兄弟的执念。每次回来,他们都欣喜地看到家乡实实在在的变化。

这一年,正安在赴广东等地招商中发现,正安有近5万人在从事吉他产业。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机遇。县委、县政府立即出台了一揽子吉他产业扶持政策,主要领导带队精准定向招商。

郑传玖、郑传祥兄弟俩动心了,想想自己在外漂泊十几年,父母和妻子孩子长年在家,他俩每年都只能回来一次,春运买车票太难,赶回来待10天,又得匆匆往回赶。那种思念亲人的痛楚,简直无法形容。想想自己的吉他厂,都是成品订单,原材料买来加工,完全可以放到家乡这边来。运输成本高一些,工资成本较广东那边要低很多,转到运输成本上,可以为家乡建设出力,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郑传玖说:“三哥,在家总比在外好。是到了我们回来干一场的时候了。”

亲戚朋友劝他们,你们回来干啥子?正安是遵义最贫困的地区,要啥子没啥子,安场经开区还只是空壳壳,啥也没有,你们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有朋友说得更直白:“你们回来,眼红的人多的是,吃拿卡要多的是,我担心会把你们吃垮的。”

郑传祥、郑传玖兄弟心里也在盘算,自己在外做得已经很好了,每年几千万的产值,一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真要是回来建厂,肯定会有许多艰难险阻。

郑传玖父母是善良之人,见两个儿子执意要回来,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有了点出息,如今政府需要你们回来,这是个机会,一家人在一起,比啥子都强。”母亲说:“想起正安当年三百娘子军下广东,那有多难,后来她们多数人闯出了一条路子,成了我们正安的英雄,你们两个男子汉,相信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正安县政府张开双臂拥抱着远方的游子,出台了厂房租金全免、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郑传祥、郑传玖看到安场经开区建在一片荒山之上,还没有一家企业进驻。

郑传祥和郑传玖,性格大不同,郑传祥内向沉稳,遇事不急不躁,稳扎稳打。郑传玖性格外向,胆子大,干事风风火火,不怕事。这一回,兄弟俩都皱起了眉头,在外闯荡多年,晓得搬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道理。他们留了一手,只搬迁了一条生产线。

万事开头难,从2012年底与正安县经开区签合同,郑传祥和郑传玖全身心扑在搬迁建厂的事上,忙得不可开交。刚开始,的确有些部门不理解,卡壳、推诿的事还真不少。有一次,郑传玖去某部门办事,经办人又在“踢皮球”,郑传玖火了,说:“你们这些人搞啥子名堂,真叫人寒心哪,我是开着奔驰车回来投资办厂的,说不定哪天我要踩着单车出去,再去打工咯。”没想到,郑传玖这句话,后来被人写进了调研报告,出现在贵州省委的一份内参上。

历史何其相似,又何其令人唏嘘、令人惊叹。1987年初,正安县经过实地考察论证,开拓性地组织年轻农民赴广东番禺打工,轰轰烈烈的“三百娘子军下番禺”拉开了正安乃至贵州省劳务输出的大幕。“三百娘子军”一下子涌入广东番禺,热闹过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她们受不了那种工作节奏、劳动强度、时间约束和管人方式,加之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时有发生,娘子军从希望到失望、绝望,有的干脆买张车票溜回了老家,有的打电话向父母兄弟诉苦,最后只剩下158个姑娘在那里徘徊、挣扎。一时间,正安城乡流言四起,埋怨沿海地区是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工人,正安妇女在那里卖苦力却得不到公正待遇。负面影响迅速发酵,人心惶惶。更有甚者,把这事上纲上线,说这是“最大的人口拐卖案”,说正安县委、县政府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人贩子”头目。告状信从正安到遵义,再到贵州省委。正安县各级领导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娘子军”这面旗帜还能打多久,劳务输出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

这年5月初,贵州省劳动局派遣专人赴番禺走访调查,5月18日,贵州省劳动局办公室行文《情况反映》上报省委、省政府。5月23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情况反映》上作出批示:

正安县第一次有组织地向外省劳务输出,缺乏经验,出点问题在所难免,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下去,就一定能闯出一条路子来。希望正安县一方面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协商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不要半途而废。

这份批示就像喷薄而出的太阳,把压在正安人头上的阴云一扫而光。历经风雨后的娘子军在番禺站稳了脚跟,有的开公司当老板,有的回到正安投资兴业,成为了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娘子军”成为了正安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2013年底,郑传祥、郑传玖兄弟的“神曲”吉他企业正式入驻正安工业园区,打响了正安吉他产业的第一枪。

郑传玖说:“党的十八大以后,正安、遵义乃至整个贵州的营商环境逐渐好转。党委、政府特别重视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相当大。正安把我们这个吉他产业当作主打产业,县里主要领导经常上门,问我有啥子问题,有啥子困难,有问题和困难就当场解决。”

郑传祥说:“我们从广东搬回来,对我们神曲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外面时政策性支持和金融性支持还是受到一些限制,这些年正安发展快,我们走上了快车道,如今的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工厂面积比在广东的大了5倍,从过去年产吉他几千支发展到几十万支。”

县领导对郑传祥、郑传玖说:“我们想把吉他产业做大做强,做成一个吉他产业园,把我们正安县打造成吉他之乡、吉他之县。你们是经开区引进的第一家企业,一花独放不是春,要百花齐放才春满园。请二位想想办法,引进更多的吉他企业到正安来投资办厂。”

郑传祥、郑传玖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两个人:魏友兵和彭成伟。魏友兵是四川人,是广东赛维尼亚乐器公司的老板;彭成伟是广东人,是华成乐器公司的老板。郑传祥、郑传玖兄弟俩都曾经在这二位老板的工厂打工,而且很受二位老板赏识。郑传玖当即表态:“我们也想为家乡建设出份力,行,我们一定全力以赴。”郑传祥介绍了魏友兵和彭成伟的情况,说:“这二位老板都是吉他行业的大哥大,实力雄厚,名气大,人脉广,经验丰富,为人仗义……”

第二天,正安派出一位副县长带队的工作专班,前往广东招商。

魏友兵来了,彭成伟来了。有了第二、第三,正安吉他产业园迎来了创业的春天。

初夏的一天,阳光正好。我们走进正安县吉他文化产业园B区,“神曲”二字耸立在一栋高楼楼顶,这里正是神曲乐器公司总部。一路上,陪同我采访的正安县文联主席杨德波和县作协主席雷霖,已经给我讲了许多“吉他兄弟”的故事。

在正安,没有人不知道“神曲乐器”,没有人不知道“吉他兄弟”。

郑传玖告诉我,在吉他文化产业园办厂的有7个是我们安场镇一个组的,其中有神曲、神歌、神韵、音格、麦格纳等5家是当年神曲的股东,我们组上就有3000多人在吉他厂上班。我们神曲安排了430人就业,在广州还有神曲乐器进出口贸易公司,专门负责订单和采购原材料。神曲年产吉他30万支,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等43个国家,产值达2亿多元。

德国握威克是一家世界有名的吉他公司,做吉他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有“贝司之王”的美称。3月间,握威克老板哈斯彼特从德国飞到重庆,来到正安神曲公司,与郑传玖喝茶聊天,聊了一天,没谈正事,只谈感情。临走时,他说:“我这次来就是见见老朋友,以后你帮我多做一些吉他,我们长期合作。”

日本有一家做吉他很出名的依班纳公司,已经几年没来正安神曲公司了。今年3月,依班纳公司一位部长来到神曲,惊讶地说:“我太震惊了,没想到你们做得这么好。听说你们要去日本和雅马哈公司学习,你们不用去了,你们的工艺已经超过了我们。”

巴西塔基玛公司从2008年开始和神曲合作,神曲只做他们的高端产品。塔基玛公司早年在巴西只是一家小公司,现在是南美洲第一大品牌。神曲每年为他们做3万支左右的吉他。今年4月间,塔基玛公司总经理来到神曲,专门来谈开发新产品,签了一个大订单。

郑传祥身为神曲的董事长,他不太爱说话,比弟弟要低调一些,说:“我们的故事都一样,传玖说了就行。”看得出,他们兄弟俩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呵护,一路前行,才有了今天的神曲。

郑传玖说:“神曲做的都是世界品牌,全球10大吉他品牌,其中有6个品牌在我们这里生产,供不应求。神曲再开两三个都做不赢。我们不想再扩张,只想稳步前行。”

我赞许地点点头,说:“你这是‘稳’字当头,行稳致远啊。”

我们在吉他文化产业园区参观走访,厂房之间簇拥着一个十分显眼的吉他博物馆,从世界上的第一把吉他到世界上各种品牌吉他,从第一个做吉他的人到世界各地的吉他名人,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令人震撼。一个个名人、一把把吉他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关于吉他的前世与今生。其实,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就是一个超大型吉他博物馆,正安县就是一个吉他大世界,吉他元素可谓无处不在,每一个正安人都是吉他拥趸者、吉他受益者和吉他宣传员。郑传玖激动地说:“家乡是我新的起点,打开了我从没想过的蓝图。”

让吉他“飞”起来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吉他兄弟》曾经火爆一时,讲述了吉他兄弟方清明、方清华从农村老家跑到广州吉他厂打工,经历重重困难最终从打工仔变成吉他厂老板,又回乡创业,建造美丽家乡,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传奇故事。这就是以郑传祥、郑传玖和魏友兵等人为原型创作拍摄的,如今仍是正安人津津乐道的谈资。说起来,郑传祥、郑传玖都在魏友兵的厂子里打过工。魏友兵看中这兄弟俩肯学肯钻,朴实和善良,把自己的本事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即使是兄弟俩离职,自己创办吉他厂,魏友兵是持乐观态度的,他清楚,树大分杈,人一旦有了本事就要找到属于自己更大的舞台。魏友兵和郑传祥、郑传玖,一直是亦师亦友,更像是兄弟。

魏友兵的工厂在广州吉他行业是龙头,一年产值几个亿,说他数二,没人敢说数一。当郑传祥、郑传玖去广州找魏友兵,跟他说了正安县委、县政府的想法,希望他来正安投资建厂,魏友兵还是犹豫了。正安县一位领导找到魏友兵所在的公司,因为没有预约,魏友兵一句话:“不见。”那位县领导连厂门都没进得去。

一天,魏友兵在广州某宾馆开会,正安县领导托人预约,他说晚上散会才有时间。哪晓得,魏友兵开完会,又赴了一个饭局,当他从宾馆出来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正安县领导迎上前去,亲切地与他打招呼:“魏总好,我们在等您。”魏友兵差点儿把这事给忘了,没想到正安县四大班子主要成员、公安、税务、工商等20多人一直在外面等着他。真是三顾茅庐啊。那一刻,魏友兵眼睛湿润了,他赶紧将客人请到宾馆,听他们说正安这些年的建设与发展,说招商引资的事,说正安的规划和蓝图。

感动归感动,投资不是儿戏。魏友兵悄悄来到正安,那时高速正在建,还没通车。当天晚上,他上了的士,司机问:“老板,您要去哪?”魏友兵说:“你就开车带我把县城全都转一转吧。”没多久,的士停了,司机说:“到了。”魏友兵问:“这是哪里?”司机说:“就是您刚才上车的地方。”魏友兵掏出一张100元钞票递给司机,司机找给他95元。魏友兵一愣,的士把整个正安县城转了个遍才5元钱,这县城也太小了吧。第二天,他打的去了安场经开区,一片荒山上正在建厂房。不过,正安县整体卫生干净给魏友兵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就如同这里的人一样,让人感到亲切又舒服。

魏友兵很快就和正安经开区签了合同,魏友兵是外省到正安投资建厂的第一家企业,是带着品牌“赛维尼亚”过来的第一人。开业场面很是震撼,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也来了,他说:“我来的好像不是正安,而是沿海一样,我在这里表态,今年的贵州省观摩会就放到正安!”一下子就把正安推向了贵州、推向了全国。

魏友兵还是把外国人带到正安的第一人。当时,正安人看到外国人都感到稀奇。

吉他(意大利语:Chitarra),又译六弦琴。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五弦吉他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由传教士带到中国,并在宫廷和部分教堂中流传,被称为“葫芦形月琴”或“洋琵琶”。现代意义上的六弦吉他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开始自己生产制造吉他,上海和广东成为民国时期主要的吉他生产地。吉他这一流行音乐的标志性乐器,经历漫长的演化,历史悠久却总能紧跟时代步伐,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电吉他,在流行音乐中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吉他是穿越千年的弦音,是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国际乐器,因为是抱在怀里弹奏,又被认为是离人心最近的一种乐器。

魏友兵在广州仍有两个工厂,一个箱包厂,一个吉他厂,年产值几个亿。他在正安的赛维尼亚公司,有员工150多人,90%以上是本地人,基本是在外地打工回归的人,其中以“80后”女性居多。她们这批人,上要照顾父母,下要照顾孩子,文化素质相对高一些,对孩子特别上心。如今能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工资四五千元,与沿海地区差不多,谁还愿意出去打工?魏友兵的老婆孩子都在广州,他能体会她们的心情。他说:“过去是她们背井离乡,感到孤独,现在倒过来了,是我这个当老板的背井离乡,我也孤独哇。”

魏友兵坦言,我之所以把工厂搬到正安,看重的是当地产业集聚效应。在沿海地区,这个产业比较分散,从目前来看,吉他国际市场七八成份额是“中国制造”,正安正在形成中国最大的吉他产业园。我看重的还有一点,正安人有一种尊师重教的好传统,这些农民工身上都有千年文化的浸润,尤其是能在家门口就业,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日子过得充实而甜美,整个人都像春天里的花一样。

无独有偶,正安拍摄了《吉他兄弟》之后,又以赵山为原型拍摄了音乐剧《吉他吉他》。

赵山的创业经历一波三折。他是正安新州镇龙岗村人,“85后”青年,因为家里太穷,高中毕业就去打工,2005年去部队当了两年兵。退伍回到正安时,他很迷茫,自己没有一技之长,不晓得干啥子好。部队两年的锻炼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他很快调整自己,尽快适应社会,揣着1700元退伍费去了贵阳,先是干保安,包吃包住,每月工资800元。只干了4个月,他辞职了。老板想挽留他,准备提拔他当保安队长,工资2000多元,手底下有100多号人。赵山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跳槽到了一家网络公司干销售。赵山风趣地说:“那时只想学点技能,经历了好多工作,只要是不违法的我都尝试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赵山迎来了转机,进入一家网络公司销售部,拿到了销售冠军,三年后当上了公司副总。谁知,赵山当副总才半年,又辞职了。他踌躇满志,想出来自己创业。他与一个浙江朋友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出师不利,苦苦撑了一年,公司倒闭了,第一次创业失败了。赵山告诉自己,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我赵山就是一座不倒的山。他去贵阳一家公司打工,干了三年,干到了公司高管,年收入上百万。朋友调侃地说:“赵总,这下该满足了吧。”赵山结识了一帮新朋友,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聊创业,聊市场,不经意间聊到了吉他。听说正安在发展吉他产业,赵山突发奇想,能不能利用网络优势,在网上卖吉他?

2015年10月,赵山和他的两个合作伙伴(他的发小)回正安考察。当时正安经开区还只有神曲、赛维尼亚、华成三家吉他厂。他找了关系进到厂里,看了一下生产过程。打听来的消息是这个行业并不太好,要死不活的。他找几个老板谈合作,几个老板听说他们只有200万元资金,一脸的不屑,口径出奇的一致,“你想搞电商卖吉他,网上能卖几把吉他?”

碰了一鼻子灰,赵山他们并没有放弃,在正安住了下来,利用吉他厂员工休息的时候,分别约请了几个工人喝茶。聊着聊着,对吉他厂有了更深的了解,吉他生产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没有啥子高尖端设备,干脆自己干。他们重拾信心,又去经开区转了转,荒山上新建的几栋厂房正在招商,10年免租金。立马去找经开区招商局,局长认为赵山实力不够,不懂吉他行业。赵山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招商局的人不懂电商,看不到电商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赵山天天去招商局,和他们说电商如何如何好,愿意回乡创业,自己有信心创办一家吉他厂,从网上卖产品,为家乡吉他产业开辟一条新路子。恰好遇到正安县一个分管的副县长来调研,与赵山聊了一阵,他认为电商有很好的前景,可以试试。那一片分6个区,只招到4家,副县长当场就批了一个指标给赵山。赵山三人高兴得跳起来。

第三天,招商局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赵山,问他公司的名称。赵山正在开车,车上正播放着音乐“贝加尔湖畔”,他随口而出:“就叫贝加尔吧。”

贝加尔乐器公司成立之初只有28人,只能算是一个小公司。

筹备过程是艰辛的,他们想方设法找了几个在广东吉他厂打工的同乡,挖过来当厂长和高管。事后赵山对我说:“想想当时胆子真大,啥也不懂就干上了。”赵山他们豁出去了,一边与政府签合同,一边租车去广州找设备找供应商,一家一家谈,吃了不少闭门羹,半个月下来,只有几家同意供货,但要现金采购。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2016年5月开工,7月建成第一条生产线。正安县领导带着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公司视察,看到热火朝天的场面,对随行人员说:“一开始你们最不看好的这几个年轻人,却干得这么好,我们真该好好学习他们敢闯敢试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替他们分忧,帮他们解决问题。”

此时的赵山,已经是背水一战,使出了浑身解数,钱也花光了,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了,只好将生产线抵押贷款,好在三个月不到,100万元贷款下来了,危机解除了。要是没有这笔钱,赵山的公司就破产了。

自己设计的品牌,第一批产品出来了,立马挂在网上销售。那是最难熬的时候,赵山他们天天睡不着觉,刚一躺下就爬起来盯着网上看,最担心的是产品做出来了却没人买。如果真的卖不出去,又只能出去打工了。

第三天,卖出了第一支吉他,虽然只有249元,却是他们这些日子以来最高兴的时刻。“我们的吉他从网上卖出去了。”一支、两支、三支……到9月底,一天就卖出100多支。

这时候,赵山他们的贝加尔公司开始盈利了,同时让旁边三家企业代加工做尤克里里(四弦夏威夷拨弦乐器),还救活了一家企业。

招商局的人竖起大拇指说:“没想到,这几个年轻人真能拼,拼出了高速度,高效率。”

当年11月27日,贝加尔公司生产的产品做到了天猫后台第一,乐器类全国第一。当时电商行业中,天猫是最大的电商平台,赵山他们只用了半年就冲上了第一,创造了奇迹。要知道,贵州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还没有一家做到了天猫乐器类第一。那年,大数据博览会在贵阳召开,马云作为嘉宾,他在分享中说:“我听说在遵义边上有一个叫正安的地方做尤克里里,一天卖了1500支,贵州这种地方这种条件都可以做到,你为什么不可以?”这一重磅消息经电视报纸和网络一宣扬,影响巨大,让赵山的贝加尔公司一下子轰动全国。

到第二年3月,赵山建了第二条生产线,专门做尤克里里。第三年又建了第三条生产线,做吉他。还增加了三家做吉他代加工,其增长速度在同行业中无人可及。疫情之前,贝加尔公司最高峰时有员工441人,产值1.5亿元。我们去采访时,公司有员工200多人。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

有人说:“郑传祥、郑传玖兄弟是第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吉他企业,魏友兵是第一个外省来正安投资建厂的人,赵山是第一个做电商卖吉他的人,是他们创造了吉他产业新的传奇,是他们让吉他‘飞’了起来。”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正安县,总人口66万,是在外务工占三分之一的劳务输出大县,把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凤还巢”工程,作为冲刺小康、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抓手。全县劳务输出20余万人,返乡回来有6万余人,返乡趋势明显。当地相继引进神曲、塞维尼亚、华成乐器、鹏联乐器等18家吉他制造企业,并大力引进琴弦、校音器、节拍器等配套产业入驻吉他产业园,已形成年产600万把吉他规模,六分之一的正安人吃上了吉他饭。

随着沿海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升级趋势明显,西部地区尚有人口红利,经过多年打拼,大批外出务工者积累了技术和财富,形成可观的人才效应。正安县委、县政府正在主动作为,“筑巢引凤”,承接产业转移。正安县主要领导表示,吸引他们返乡创业,政府扶一把、送一程,就能形成一个新兴支柱产业。

曾经的正安没有拳头产品,而今正安吉他产业一拳打开一片新世界,打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帽子。中共正安县委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吉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正安吉他登上了中欧班列销往全球,70%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安吉他代表贵州文化产品相继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宣传推介,吉他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到2023年底,正安已经集聚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126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正安荣获“中国吉他之都”称号。

今日之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吉他博物馆、吉他文化广场、吉他全域旅游、吉他文化、吉他元素、吉他故事……尹珍文化导航铸魂,吉他文化立志富民,正安人的精气神得到了极大的提振,正安城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扶贫车间办到了家门口

出正安县城往北,行驶5公里进入芙蓉江镇境内,一条碧玉般的江水呈现在眼前,蜿蜒曲折,两岸青山环抱,薄雾缥缈,宛若仙境。这就是芙蓉江,乌江最大支流,保龙社区便坐落芙蓉江畔。车过芙蓉江大桥,保龙社区集市左边有一栋4层楼房,就是正安县芙蓉伞雨具制造责任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我们走进制伞车间,机器轰鸣,每个工位上都有工人师傅在埋头干活,或制作伞面,或安装骨架,或组装产品,一堆堆一箱箱全是伞具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我们惊奇地发现,干活的都是清一色的妇女,有的妇女明显是残疾人,还有两个妇女把孩子带在身边。

身材苗条、面容清瘦的陈俊宏是公司法人,她说:“妇女可以带孩子上班,这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就是把扶贫车间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在这山坳里,怎么会有这么大一个制伞工厂?保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丁明建快人快语,他先卖了个关子:“这事说来话长,容我慢慢跟你讲。”原来丁明建20世纪90年代初就外出打工,在广东珠海一个制伞厂做了3年,又到江门某制伞厂干了7年,学了一身本事,尽管当上了高管,仍然是个打工仔。在外漂泊的日子总是让人一言难尽,2001年丁明建回到村里,10年后当上村干部,后来当上保龙村主任,他一直在想办法带领村民致富,可就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门路。2021年他当上保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保龙社区有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共有900多名学生,为了照顾孩子,在外打工的妇女纷纷回来,除了接送孩子,其他时间就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如何让这些妇女从牌桌上解放出来,既有事做又能赚点钱,还能发展集体经济?丁明建和社区干部多次商量,认为只有盘活资源,引进项目,让妇女们在家门口就业才是唯一的出路。引进啥子项目呢?丁明建想到了伞厂。

丁明建想起了在福建办伞厂的老板叶真杨,他是正安人。叶真杨和夫人陈俊宏都顾虑重重,丁明建拍着胸脯说:“我们社区提供场地,农贸市场那边有一栋闲置多年的楼房,我们负责水电路三通。”叶真杨说:“你们那里比较偏僻,办伞厂用工量大,最怕开了工没人做事。”丁明建说:“我们那里别的没有,就是人多,特别是妇女多,整天没事干。你们返乡创业,伞厂技术含量不高,一学就会,最适合农村妇女,她们有了事做,就不会天天打牌了。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可以增加集体经济,又符合乡村振兴的大计,你就帮帮我们吧。”叶真杨、陈俊宏夫妇见丁明建是个实诚人,一心想为百姓办好事,感动之余,专程去保龙社区实地考察了一番,那里常住人口有6000多人,街上到处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妇女打牌的场景随处可见。叶真杨和陈俊宏当即与保龙社区签订合作协议,在保龙社区建一个伞厂,保龙社区以厂房入股,保底分红,每年至少给社区1.8万元,如果订单多,减去所有开支,按纯利润的10%给社区。

2023年3月,正安县芙蓉伞雨具制造责任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公司主要是代生产8骨和12骨的成品雨伞,产品由福建总厂订单式回收。那天,保龙社区的村民们像过节一样,欢声笑语,鞭炮声声,热热闹闹。招收安置村民140人,全部是妇女。陈俊宏全身心扑在芙蓉伞厂。开工没多久,问题来了,这里的女人真不好管,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今天这个家里有事来不了,明天那家孩子病了要去医院,可怜又可气,叫人哭笑不得。这天一上班,陈俊宏召集所有员工开会,宣布公司规定:车间全天开门,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家里带孩子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带到车间来,注意安全;工作按计件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每月1日发放工资,决不拖欠。

员工们一听,竟有这等好事。

陈俊宏是四川人,从小听红军的故事长大,对遵义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农民有着一种天然的敬意。作为正安的媳妇,她非常愿意支持丈夫返乡创业,为留守女性提供就业机会,回馈家乡。她说:“我是一个女人,有两个孩子,我理解女人,她们真的很难,我们要帮就帮到底。”

女工周继红手脚残疾,丈夫因车祸手脚残废了,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是手脚残疾。一家三口个个残疾,靠吃低保艰难度日。周继红曾经在广东顺德一伞厂打工,听说家门口建了个伞厂,赶紧回来,第一个报名,进厂后每月能领到工资1500元左右。上个月她家就被取消了低保。

女工陈泽芬正在工位上熟练地缝接伞布与伞骨。陈俊宏介绍,陈泽芬家住合作村,在深圳打工多年,今年3月,她辞去了深圳的工作,来我们伞厂上班。她兴奋地说:“在这里上班非常自由,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我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一个月最少也有2000多元钱补贴家用。”

陈俊宏告诉我们,这里只招收了两个男员工,都是60多岁的老人。我们在车间只见到其中一个,他叫丁明进,老婆二级肢残,两个智障孩子都没成家,全家吃低保。陈俊宏破例招收他进厂,干裁布的活。他体弱多病,但做事勤快,每个月只干20天左右,工资在3000元上下。他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也取消了低保,生活有了很大改变。

陈俊宏说:“厂区现在有46台缝纫机位,主要生产加工福建总厂的订单,月生产量12万把左右,年销售额约300余万元,带动了周边龙泉村、马河村、俭坪村、尖山村、合作村的闲散劳动力140多人就业,员工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丁明建书记说:“扶贫车间办到了家门口,为妇女撑起了‘就业伞’,每年为保龙社区集体经济创收10多万元。自从办了伞厂,我们这里打牌的少了,扯皮吵架的少了,村民的钱包鼓了,日子过得红火了。”

“芙蓉江镇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一系列政策8745dc9e61d5e0525d13ad071ca2035882e1f68fafc3185320c7171c2c687470措施,加大对辖区闲置资产整合、盘活力度,有效推动闲置资产的合理流转,切实为辖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逐步实现村民们‘足不出镇’也可以挣到钱的愿景,助力乡村振兴。”芙蓉江镇组织委员、分管妇联工作的杜霞如是说。

今年47岁的仡佬族妇女闫建平是当年“三百娘子军”中的一员,在外打工10余年的她返乡创业,开了6个服装店,年销售收入达到400多万元,解决当地40余名妇女就业。

我们从有关方面获悉,近几年来,贵州省妇联坚持把带动妇女就业创业、服务家庭、助推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积极为妇女创业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创造环境,帮助留守妇女、困难妇女等社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推动实现“就业一个人、幸福两个家、孩子老人笑哈哈”。今年3月8日,贵州省妇联在遵义市召开省妇联组织服务返乡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座谈会。为帮助返乡妇女搭建更多“家门口”就业创业平台,妇联发挥“联”字优势,以点带面,整合部门、社会、企业等各方力量、资源,多渠道收集用工单位信息,精准对接妇女就业需求,帮助更多妇女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强化妇女多领域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家门口”就业、创业能力。

会飞的“山咔咔”

“2023年,我公司销售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近600万个订单发送到全国各地……”张荣飞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这么骄人的成果竟然出自汇川区高坪工业园区的一家民营企业——遵义禾农山咔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80后”的张荣飞是公司董事长,是个残疾人。

敦敦实实,一脸憨厚,就像大山里走出来的一位老乡。这是张荣飞给我的第一印象。

张荣飞出生在汇川区山盆镇雨台村,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消息闭塞,贫穷落后。他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人多地少,种的水稻产量低,粮食不够吃,就吃红薯和野菜充饥。张荣飞一岁多的时候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小时候比别的孩子更调皮,走路比别的孩子晚,到三岁才能扶着东西走路。他8岁才上学,家里离学校有3公里,父亲背着他去学校,在操场和教室可以行走自如,放学时家人又把他背回来。望着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他心里针扎一样难受。他坚持用拐杖锻炼,拄着拐杖上了高中一年级。家里实在太困难了,为让弟弟妹妹能继续上学,张荣飞自作主张,考上了四川一所中专学校,迈出了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在校时张荣飞接触到淘宝,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可以做生意,他一下就被迷住了,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2005年,张荣飞参加成人高考,获得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大专文凭。家人劝他去考公务员或教师,找一份稳定工作。他却另有打算,想去外面闯一闯。

一天,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家物流企业,进来一个年轻人,走路一瘸一拐。管事的男子问他:“你来干什么?”年轻人说:“我是来应聘的。”管事的男子揶揄地说:“你这个样子能干嘛?生活能自理吗?”年轻人说:“我除了一条腿脚有点不方便,什么都能干。”一个负责人过来说:“让他先参加笔试吧。”笔试结果出来了,张荣飞得了100分。那位负责人对他说:“看不出你还有两把刷子,明天就上班,去接单吧。”

张荣飞终于有了第一份工作,公司给他配了一台三轮车,一个司机,整天走街串巷,早出晚归,常常累到整个人都快趴下了。这样干了半年,公司老板觉得张荣飞是个人才,将他派到广东东莞一五金厂跟单跑业务。

南方的夏天,暑热难耐。一个腿脚有些残疾的青年时常出现在东莞的工厂、商场或酒店,汗流浃背,行色匆匆。这就是张荣飞,他凭着不屈不挠的毅力,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从国内业务到国际业务,什么都学。当上业务主管不久,他收获了第一份爱情,妻子在遵义,快要生孩子了。2007年11月,张荣飞回到了遵义。孩子出生不到半岁,张荣飞就坐不住了,他的心飞向了远方。这次,他到上海一家物流公司当业务员。他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善于与人打交道,在外贸企业订单的服务跟踪、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等领域都得到了历练。

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改革开放30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中国人圆梦之年。张荣飞也圆了自己的梦,他在上海宝安区一家网店当助手,电商业务已得心应手,他终于明白“天无绝人之路”是有道理的,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他暗暗发誓,我要做电商,电商就是我的出路,是我为之奋斗的梦想和目标。

爱动脑筋的张荣飞,就喜欢捉摸事。在上海,一个电话就可以把生意做了,而在贵州却不行。在上海,可以想办法通过淘宝买贵州土特产,产品不多还不好买,比如贵州米粉,快递费比产品成本高出好几倍,真是豆腐花了肉价钱,让人望而却步。张荣飞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多次考察后发现,电商在发达地区早已形成规模,在贵州却是一片空白,遵义本地几乎没有售卖农特产品的互联网从业者。他觉得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我要做电商,我要回贵州。”仿佛有一种声音总在张荣飞耳边久久回荡。那是2012年底,张荣飞经过几番考察之后,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到遵义。以农特产品销售作为创业方向,开始了他的电商创业之路。

张荣飞加盟了韵达快递公司,在马家湾租了一个废弃的煤棚,又矮又小,仅有10多平方米。他以最低成本改造装修了一下,网店就开张了。张荣飞买了一台三轮车,他右脚残疾,比左脚短了一截,踩刹车够不着,他用左脚交叉去踩,一下没踩到位,三轮车突然侧翻在路边,他爬起来一看,身上几处地方擦破了皮,裤子挂烂了,幸好没出大事。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台三轮一个人,既是老板又是员工,既是司机又是搬运工,包揽了写文案、拍照、进货、客服、打包、寄快递等工作,吃住都在工作间,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值得骄傲的是,当其他兼职网店快递费要10元的时候,他只要几元钱。

他刷了几万元信用卡却还不起,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到了2014年下半年,产品的旺季来了,客户认可了,生意就有了转机。一天100多单、1000多单,蹭蹭地往上翻。张荣飞还了信用卡的钱,还了借的钱,招聘了两个员工,渐渐有了起色。

一不留神,张荣飞上了遵义电视台,记者就是在煤棚采访了他,让遵义甚至贵州人都知道了张荣飞,一个残疾人返乡创业的典型,一个撬动贵州电商平台的风云人物。

张荣飞又要起飞了,他从煤棚搬了出来,租了一个70多平方米的门店。没多久,他又搬到汇川区城里租了一个厂房二楼700多平方米的场地,他要组建团队,将一些兼职做网店的人联合起来,组成职业化电商团队,有3个人加盟,成为公司股东,想要把电商体量做大做强。

张荣飞又在想,自己做的都是人家的产品,没有自己的产品。他要创立自己的品牌,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市场上需要啥子产品,我就生产啥子产品。

2015年5月,张荣飞注册了遵义禾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山咔咔”品牌。听张荣飞说,“山咔咔”在贵州方言里代表着大山里的一个角落,在电商时代,“山咔咔”品牌代表着来自原产地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产品。

一年后,张荣飞公司业务每天有六七百单业务,那时播州区正在招商,为电商免租提供场地2000多平方米。张荣飞正准备大干一场。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订单还是那么多,成本却增加了,加上团队运营跟不上,各方面能力跟不上,业务停滞了,股东产生了分歧,最终分道扬镳。亏了200多万元,风风光光的张荣飞跌入人生的低谷。他清楚地记得,那是2016年底,他又累又病,住进了医院。大年三十,催账的守在病床前要钱,有人守在公司,有人将他租住房子的窗户砸破了。

张荣飞对要账的说:“我欠的钱我认账,决不赖账,我一定想办法还你们。”

张荣飞出了院,又像一个战士一样冲向了电商平台。一天做到了1000多单,又有人找他合作入股。

到了2018年,汇川区招商引资吸引了张荣飞,他将公司落户到汇川区高坪工业园区,走上了团队化、公司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道路。疫情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荣飞发现贵州的苦荞面条有降三高的功效,很受市场追捧。他立马找到8个供货商,长期合作供货,将贵州的苦荞面条推广到全国,一时间全网霸榜,一年销售6000多万元。

贵州省商务厅有位领导对张荣飞说,你的“山咔咔”大家都知道,已成为电商行业响当当的品牌,知道你公司名称的人却很少,还不如把公司名称也改为“山咔咔”。张荣飞一听有道理,立马将公司更名为遵义禾农山咔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我们来到张荣飞的公司,办公区、展示区和仓储区宽敞整洁,有1500余平方米集展示、直播、销售的标准化展厅,各种产品琳琅满目。“山咔咔”专注于以电商渠道推动本地特色、绿色、生态优质农特产品整合和销售,充分挖掘产业资源,将各地农特产品搬上直播平台,用“小屏幕”撬动大市场,实现了本土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全国。2023年6月,山咔咔电商直播基地被认定为第一批“贵州省电子商务直播示范基地”。张荣飞介绍,公司有职工180余人,60%以上的人都是在外打工回来的,其中包括8名残疾人和23名脱贫户、家庭困难户员工,产业链上共安置3700多人就业。公司已形成“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模式。线上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平台销售农特产品,他们还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进行直播带货,线下则在遵义新雪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专业门店销售,产品供不应求,苦荞面条、土豆片、苦丁茶等成了平台爆款。

短短十几年,张荣飞创立了自己的电商公司,打响了“山咔咔”品牌,写下了一个残疾人返乡创业的传奇,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他是遵义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贵州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汇川区政协委员。

与张荣飞公司合作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有60余家,合作的农特产品主要有遵义羊肉粉、苦荞面条、苦丁茶、辣椒、腊肉等400余款。“一天有1.3万单,一个月就有40万单,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客户,最快隔日到达,最晚3天左右。”张荣飞说,“我们是一个电商公司,是通过电商为农产品经营打通销售渠道,打造好品牌,反推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我们公司将继续探索助农发展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张荣飞为什么能“飞”?那是他身上有一种从不服输的品质,有一种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有一对永远折不断的翅膀,他多次跌倒又坚强地爬起来,“我一个残疾人,再苦再难,没有啥子比我站起来更难。”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张荣飞是一本厚重的书,我得用心细细品读。我以为,他从小就是个方向感很强的人,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认准了方向就会勇往直前,飞向那梦想的地方!

我望着张荣飞,突发奇想,他要不是腿脚残疾,一定飞得起来!我相信张荣飞,他会让“山咔咔”飞得更高、更远。

小小拖把创造精彩人生

一个拖把一个故事,一个人一个故事,一对夫妻一个故事。这就是赵梅给我的印象。在正安工业园区贵州好能手日用品商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身为董事长的赵梅正在教一个女员工扎拖把。那是个智力残疾的女工,眼睛呆滞,手脚也不利索,坐在赵梅面前像个孩子。

“我右脚比左脚短了十几厘米,一直是个瘸子。早两年做了手术,现在走路比过去好多了。”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可赵梅是笑着说的。

赵梅的童年是不幸的,1978年出生于遵义市正安县乐俭乡一个农民家中,有兄弟姊妹七个,家境非常贫困。她4岁时不小心从二楼摔下,伤了右脚,因为家里穷,只请乡村郎中用树皮包扎了一下,敷点草药,没到医院进行有效治疗,落下三级残疾。她很聪明,上学很努力。走路一瘸一拐,有同学盯着看,她就站着不走,等人家过去,她怕看别人的眼睛。她敏感,自卑,只上了小学就辍学了。好在她的父母兄妹对她关爱有加,呵护着她一天天成长,她没有颓废,没有沉沦,帮家里干农活,打猪草、背柴,养成了能吃苦、爱学习、善良、坚毅、乐观的性格,这些优秀品质成了她生命的底色,开启了她顽强拼搏的奋斗人生。

赵梅爱笑,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笑着面对,笑里透着自信,笑里透着智慧,笑能让她从容,笑能给她力量,笑能化解危机。赵梅爱做梦,她梦想自己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干出一番事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0年腊月,赵梅只身前往浙江宁波打工。从报纸上看到一家电子厂招收女工,她兴冲冲地找到电子厂,门卫不让进。她壮着胆子说:“我是来应聘的,我找你们厂长。”

厂长见赵梅冒冒失失地闯进来,毫不客气地说:“我这里经常有外国人来,看到你这个样子,恐怕不好吧。”

赵梅转身就走,眼泪终于没能忍住,哗哗地流出来,她心里说,什么人哪,说话太伤人了。

自卑又一次袭击到赵梅的心,她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不想与外界接触。可转念一想,不找工作就没饭吃。别人越是看不起我,我就越要坚强,学到真本事,干出个样子来。

赵梅找到一个蔬菜基地摘豆角,一毛钱一斤。这是季节性临时工,不是天天有活干。她去地里拔草,16元一天,好不容易攒下300元,刚好够交房租。她把钱放在枕头下,不料被人偷了。她哭得稀里哗啦,恨小偷,更恨自己。又找了一份工作,一个月挣500元,她存300元,先把米、盐巴、辣椒买好,房租钱留好,从不乱花一分钱。那段日子、那种苦难深深地刻在她的骨子里。

这样苦苦熬了一年,经朋友介绍,赵梅走进宁波一家拖把厂。老板见她是个残疾人,好心收留了她。做拖把没啥技术含量,看了就会。赵梅干了三个月,将拖把厂所有的生产工序、流程、进货渠道、销售渠道全都摸清了。一天深夜,她做了个梦,自己开了个拖把厂,自己当老板,拖把摆满了一条街,人头攒动,尽是来买拖把的,她忙得不亦乐乎,数着大把大把的钞票,笑得合不拢嘴,突然一下笑醒了。

赵梅说干就干,学骑自行车,学骑三轮车,半个月全搞定。她在宁波郊区农村租了一间旧房子,买了一辆旧三轮车,将拖把原材料拉来,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做拖把。拖把生产出来后,自己走街串巷地销售,经常从早上5点忙到凌晨2点……那时做一把拖把只能赚1元钱,她每天做100把,可以赚100元。

赵梅事业刚刚起步,又找到了意中人,收获了爱情。一天,赵梅正在屋里做拖把,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个大高个子外国人,赵梅一时慒了,不知所措。那外国人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你是赵梅?”赵梅点点头。外国人说:“你的拖把结实,OK,顶呱呱,我喜欢。我要很多很多拖把。”赵梅一听高兴起来,说:“你要多少?”外国人伸出右手中指和食指,赵梅问:“200?”外国人摇摇头说:“NO。”赵梅又问:“2000?”外国人还是摇头,大声说:“2万。”赵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外国人接着说:“我给你订单,每个月要2万拖把。”赵梅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对不起,我……我……”外国人耸耸肩,笑着说:“没关系,你很了不起。”望着那个外国人远去的背影,赵梅脑子里一片空白。回过神来,赵梅第一次有了一种危机感,天上掉馅饼却与自己擦肩而过,她开始审视公司的不足,盘算着如何扩大生产规模,不再错过任何一个订单,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赵梅在宁波打拼了10多年,已成家立业,有两个儿子,有了自己的拖把厂,有了几十万元积蓄。2011年,正安县政府派了一班人马到宁波招商,召开了正安乡友会,号召在外的正安人返乡创业。赵梅见到家乡来的人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激动地说:“我们在外漂泊这么多年,啥子苦都吃过,啥子困难都能克服,就是想家没办法,每天晚上看贵州新闻。”

家乡建设越来越好,招商政策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回去呢?2013年8月,赵梅回到了正安县乐俭镇,带着在外打拼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带着辛辛苦苦赚到的第一桶金,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创办了一家“好帮手拖把加工厂”。

2016年4月,赵梅将公司搬迁到正安县经济开发区,公司更名为“贵州好能手日用品商贸有限公司”。

在公司生产车间,赵梅指着一台大型设备,兴奋地说:“这是一套价值290万元的智能生产线,是借助上海对口帮扶的平台,2019年我公司获得了专项资金援助。这台机器,不仅能做拖把,还能做很多塑料制品,为我打开了市场,我的产品种类变得丰富起来,生产效率更高了。”

赵梅的公司现有员工18人,所有员工都是本地人,许多人都是在外打工回来的,其中残疾人14人,80%是妇女。小小拖把做出了大文章,带动辐射当地就业数百人,其中60%以上的工人都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他们想什么我都清楚。”赵梅对我说,“我的公司里,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值得尊重。”

50多岁的张宗芬是二级残疾,她的丈夫刘天福是双脚四级残疾。她家住在正安县安场镇移民安置区,生活很艰难。张宗芬曾经在广东打工,听说赵梅在工业园办了拖把厂,招收残疾人,没多久她就回来了,和丈夫一起来找赵梅。赵梅心情十分复杂,说:“我理解你们的难处,明天就来上班吧。”

张宗芬走路时两只脚往一边歪,好像就会摔倒,可她再怎么走也不会倒。她丈夫刘天福不爱说话,每次都是跟在妻子身后。赵梅将这对夫妻安排在一间工作室做手工拖把,让他俩上自由班,计件取酬,做一把8毛钱。这两人非常阳光,做事勤快,两人干一天能赚100元。他们有2个孩子,儿子在村里上班,女儿在神曲乐器公司上班。张宗芬夫妻在拖把厂上班7年了,与厂里员工相处融洽,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比在家还开心。

韩江波是个特例,2岁多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双脚残疾,30多岁了,从来没有离开过拐杖,离开了拐杖他就只能趴在地上。他母亲改嫁后,他的继父好酒贪杯,看他不顺眼,骂他不中用。他过去吃低保。一个县领导把他介绍到赵梅公司。赵梅安排他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做简单的活,弹性工作制,吃住都在厂里。其实他脑子好使,机器出点小问题,他都能修。

朱伟是他妈妈带到赵梅公司来的,24岁的他,个子不高,胖嘟嘟的脸,憨憨的样子。他妈妈告诉赵梅,朱伟是智障残疾,只有两岁孩子的智力。赵梅犹豫了一下,说:“你儿子这个样子,我不敢收,怕出事。”一次、两次、三次……朱伟妈妈带着儿子不厌其烦地来求赵梅。赵梅听说朱伟的父亲为了儿子的事,想不通又无奈,竟然疯了。赵梅心一软,对朱伟妈妈说:“这样吧,你带朱伟一起来上班,扫扫地,每月工资500元。”

家住瑞濠街道的李元珍因小时候患病,双腿走路颠簸。她在“好能手”上班,这个月领了3000多元工资,她激动地说:“感谢赵总收留了我,我用自己的双手赚取生活费,真的特别开心。”

在赵梅公司,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赵梅对我说:“残疾人生存太难了。我就是想把拖把厂做好,让更多的残疾人有个安身之所,能自食其力。”

其实,赵梅的右下肢萎缩,短了10多厘米。2017年她在重庆做了手术,现在是塑料的,还是短了3厘米。她不说,我差点儿没看出来。赵梅说:“我现在这只脚里面钉子松了,歪得厉害,时常疼得难受。我不再做手术了,瘸就瘸嘛。只要好好活着,我什么也不怕。我有3个儿子,我就陪着他们好好长大。还有厂里的员工,特别是那些残疾人,在我有能力帮到他们时,让他们能和我一起通过就业获得尊严,通过劳动实现价值,感受更多的人间大爱和温暖。”

在我离开正安之后,赵梅又给发来微信,她说:

在经营好能手拖把厂的同时,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于2014年底,我在乐俭镇成立了遵义市正安县高山果蔬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40个农户的200多亩土地,种植樱桃和李子。种植之路异常艰辛,我顶住了压力,路不通,就带着工人们多跑几里路,运送物资;水不够,就带着村民们在荒山上凿水井;电不通,就跑到各科局四处求助……2022年,我的樱桃和李子终于挂果了。这一年我又抓住镇里调整农业结构的机遇,在水果基地空白处种植了中草药49亩和大豆20亩,林下养殖蜜蜂150群。2023年,我将蜂蜜进行了商标注册,准备把大山深处的药花蜂蜜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初,我又买了500只鸡苗、500只鹅苗、200只鸭苗在林下搞起了养殖。把原有的150群蜜蜂,自己留了一小部分延种,其余的都分给了附近的残疾农户,教他们养蜂技术,带动他们创业。

我的果蔬种植基地带动了附近70余户村民,还有上千人季节性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天有100元左右收入。

我实在放不下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放不下这里的乡亲们。我坚持一年,这片山就能绿一年,乡亲们就能在这赚点儿辛苦钱。我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希望利用自身的资源,把流转土地用好,创造更大价值,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郑传祥、郑传玖、赵山、张荣飞、赵梅……他们只是遵义千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缩影,他们就像一粒坚韧的种子,扎进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向阳向上成长。

归来吧,归来哟……那是母亲的呼唤,那是游子的心声。遵义大手笔“筑巢引凤”,蔚为大观。“雁归来”“凤还巢”,归来仍是追梦人。

我与遵义有个约定,待到明年我还会来的。到那时,遵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故事想必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作者简介:

欧阳伟,供职于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湘潭市作协名誉主席,公安部签约作家,遵义市文联签约作家。

责任编辑/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