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的繁简之美

2024-09-18 00:00张虹丽王晓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8期

摘 要:大写意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内涵、丰富的意境以及对于繁简关系的巧妙处理。从取材价值、画面构图、笔墨意境三个层面,对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中繁简之美的体现,并分析这种美学理念在画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卉民;繁简;大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的兴趣和目光。高卉民作为当代大写意的杰出代表,他的绘画题材新颖且广泛,以北方特有的自然景物为基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他不断地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表现自然、再现自然,从而展现出形神兼备的内在生命精神的精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卉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北方花鸟画独有的精神特质,呈现出北方粗犷、豪迈的气息。北方的自然环境特点决定了审美文化内涵的方向,这种审美是多层次的、复合的、外在的、感性的、大气的。北方地区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北方所独有的历史文化。高卉民的作品就充分体现了北方独特的花鸟画精神特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和审美观念得到了更新和发展。写意花鸟画能够历久弥新,其魅力不仅源于其内在意蕴的丰富性,还因为它具备一些独特的表现力。高卉民从广泛的题材中选择最适合画面的元素,在提炼、概括元素的过程中,寻找物象的本质特征,再将提炼出来的物象凝结成独特的绘画语言,最后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高卉民在绘画中,借用对物象的描绘和主观的艺术加工来展示自己难以言表的情感和难以言状的意境。

一、取材的繁简相宜

高卉民作为北方大写意花鸟画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在绘画题材上独具匠心。绘画必须跳出题材本身形态的束缚,抓住对象的形神、动态、气势等。《韩非子》:“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虽不见象,却能以“死象之骨”而“想其生”,故观者可自取其义。中国画的画面造型确实深受写意性审美取向的启发与影响,但绝非凭空捏造,它源于画家对客观世界的深入观察与体验,并结合主观情感与理想追求,共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具体来说,中国画的造型并非简单地模仿自然物象,而是画家深入感受自然之美,将自身的情感、理想和精神融入其中,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将自然物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黑龙江地区,由于其地理气候条件独特,生长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野生花卉。例如野菊花、野百合花、野鸢尾等,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山花野卉,不仅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而且为花鸟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高卉民正是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将黑龙江地区的野生花卉作为新的创作题材,运用大写意的绘画手法,成功地在这片艺术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东北地域的独特风情和魅力,而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花鸟画艺术的创新与拓展。高卉民笔下的动物动静结合,或卧,或欲起,或隐觅,或展翅,呈现出一种奋进、荒寒中求生存的傲人骨气。这些题材在高卉民的笔下呈现出一种繁而不乱、简而不单的艺术效果。他将自然界中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高卉民的作品《秋实》(图1)为例,他将北方最日常的瓜果作为表现主题,整幅画面茫茫一片秋色,有种丰收之感。其用笔自然浑厚,皴擦点染,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率意成趣。画中黑鸟的用笔用墨几乎舍去了浓淡墨色,只以焦墨来刻画,瓜果也以重墨画之,叶子和藤蔓以淡墨勾勒。画面中的物象虽然繁多,但多而不乱。高卉民通过对客观物象的理解和取舍,在画面中描绘出其真实性与趣味性,再通过主观意识的提炼、重组与高度概括,最后在宣纸上运笔行墨,从而展现出秋收时节硕果累累的景象。整幅画面疏密得体,取材繁简相宜,墨色统一,自然之物穿插交错,缠绕攀附,风格奔放,野趣天成。

二、构图的繁简得当

中国画在处理远近透视的关系时,极为灵活。我们平时在地面上观看景物,以平视为主,俯视次之。因此,中国画里的透视多采用平视,这在花鸟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花鸟画的布局非常重视疏密对比,即人们所说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若将画面的疏密布局处理得当,则能使画面更加空灵并富有变化。黄宾虹说过:“虚处不是虚空,还得有景。密处还需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因此,我们在绘画布局时,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疏密一定要结合运用。繁简得当在大写意花鸟画中十分重要,繁简的处理非常关键。过于烦琐的画面会使观者感到杂乱无章,但过于简化的画面可能失去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因此,画家要根据画面所需,恰到好处地处理画面的繁简关系。在主体物上,可以进行精细刻画,而在次要的物体或背景上,则可以简化处理,以突出画面主体和营造氛围。

高卉民的写意花鸟画在空间构图上丰富多变。他善于运用繁简对比的手法,通过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布局,使画面在整体上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在画面的主体部分,他常常采用繁密的构图手法,将各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而在画面的背景或次要部分,他常常采用简洁明快的构图手法,使画面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繁简得当的美感。这种繁简对比的构图方式,使高卉民的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空白处理上,布白是大写意花鸟画构图中的重要手法。空白并非虚设,而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他物象的提示使观者产生联想。高卉民在布白处理上十分得当,使画面产生空间美感,营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

高卉民的另一作品《夏尾暮雨尽,新秋霜袭风乍寒》(图2),主要以淡墨写就,萧瑟空灵,枝叶穿插有序,点面经营合理。新秋的景色相对于夏日来说略显单调,画中一只野鸭孤零零地立于荒石之上,它仰头看前,漫不经心地寻觅着目标。在这苍茫的秋色里,藤蔓曲折盘旋,它曾经翠绿蓬勃的生命力已被无情的秋风抽离,只剩下无精打采的姿态。它们叶片低垂,那身曾经的翠绿已化为一片枯黄,显得孤寂又凄凉。在这片空旷中,野鸭孤独地徘徊,它的身影在秋风中显得愈发渺小。它们似乎在回忆着夏日的美好,即那些温暖的阳光与同伴们嬉戏的欢声笑语。然而,这一切的美好都随着秋风的到来而逐渐消散。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这秋风萧瑟、寒意渐浓的时刻,人们也常常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和凄凉。仿佛在这空旷的世界中,自己就像那无精打采的藤蔓,或是孤独的野鸭,只能在这寒风中独自面对生活。错综复杂的藤蔓占领了画面的大部分区域,上重下轻,显得灵动有气势。画面上半部分的藤蔓冲出画外,左上方留有一片空白,并与右上方复杂的画面形成了对比;画面最下方留有大片空白,但有一株藤蔓打破了整片的留白,使画面更加丰富完整。

三、笔墨的繁简有度

当谈到笔墨语言时,实际上我们是在探讨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在现代西方艺术理论中常被描述为“符号”或“形式”,而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语境中,它被称为“笔墨”。笔墨语言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涵盖用笔、用墨和用色三个方面。笔墨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巧或手段,更是一种深具内涵和意味的艺术表达,代表了画家对于世界、生活以及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干湿、用色的冷暖明暗,画家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画面,与观众进行心灵交流。因此,笔墨语言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中国艺术家们向世界展示自身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观众去探索和品味。

高卉民的绘画艺术中,对细线的运用灵动且自由,不受传统的束缚。他的线条设计精妙,粗细相间,每一处都展现出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在中锋行笔时,他的笔触坚定,线条果敢有力,富有韧性。特别是在描绘藤蔓等自然元素时,他的细笔如丝如缕,流畅而纯实,仿佛真实的藤蔓缠绕于画布之上。这种笔法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每一笔都精确到位,清晰地呈现出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与深远意境。在运用粗线时,高卉民更是展现出他非凡的技艺。他的粗线如同钢打铁铸,力度十足,又不失柔韧与刚强并济的特质。这些线条不仅传递出坚定的力量感,还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四、结语

高卉民在绘画中对线条的运用独具匠心,无论是细线还是粗线,都展现出他高超的艺术技巧与独特的审美观念。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与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他用淡墨或浅色挥就的线条,柔而不软。他擅于用点、线配合,变化复杂,因此,其写意画线条形态多样。笔锋在其手中,既收得拢又放得开,可见其功力之深和随心所欲的表现境界。

高卉民另一独到之处就是色彩。在用色方面,其匠心独运、避俗达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高卉民的笔下,北方大写意花鸟画并不单单是黑白的,独特的色彩语言在他的花鸟画中得到了解放,设色既雅静平稳,又大胆地引厚色和艳丽的颜色入花鸟画,艳丽中隐含着古朴,厚色中显出单纯。高卉民的大胆用色,使画面色彩更加鲜亮丰富。他可以用红色去画残荷与荷叶,用苍翠的绿色点染一花一草,用高贵的紫色描绘东北无名的山花野卉。他从色彩本身的关系中去追求和谐,又将色彩和中国画的笔墨相融合,形成了既有时代感,又有传统笔墨精神的和谐画面。

高卉民写意花鸟画的繁简之美,是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取材、构图和笔墨运用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特色,以及现代审美观念和创新精神。高卉民通过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高卉民.论中国画写意精神[J].艺术研究,2006(4):1-2.

[2]吴海薇.中国画在艺术表现上繁简二体的舍与得:传统与当代中国画的对比探究[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346-353,360.

[3]王肖.高卉民北方写意花鸟画作品题材的旨趣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4]高少珂.醉染塞北凝雪香: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品读[J].美术观察,2021(10):116-117.

[5]王士军.反观自造,独诣超域:高卉民的绘画美学探求[J].艺术评论,2019(4):184-188.

作者简介:

张虹丽,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王晓东(通讯作者),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