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画家高克恭大器晚成之探索

2024-09-18 00:00李景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8期

摘 要:高克恭是元初画坛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以对董源及米氏云山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对后世画家影响深远。然而,他的绘画艺术是在晚年达到了顶峰,取得了卓然成就。论述其绘画经历,分析其绘画成就,探索高克恭绘画大器晚成之原因。

关键词:高克恭;《云横秀岭图》;米氏云山

一、元初画坛之震荡

元代初期,画坛发生了巨大变化。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辅政太后谢道清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而后,忽必烈提兵百万,踏上了西湖侧、吴山巅,他立马江南之际,不但宣告南宋政权灭亡,更是使由宋以来辉煌一时、在皇室保护下的中国绘画发生了巨大变化。茁壮于画院的“绿苗”,此时不得不另觅生长的土壤,致使元朝的文人画家反得以脱离帝王的喜好之限制,转变了方向,在江南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另萌新芽。

宋朝虽外有强敌,内部积弱,但政治稳定,在皇室的提倡之下,催生了中国画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南宋虽无画院,却因北宋画院遗续的“院体”或“院画”风格,形成了一个主流画派。等到蒙元朝建立之后,画坛完全改观。元朝统治阶级重工技而不重艺术,政治上抬高西域人的地位来牵制汉人,使汉族文人遭受打压和冷遇。同时,元朝将科举考试制度长期停废,断绝了汉族文人的仕途。后来,为了有效治理各民族并稳定中原,忽必烈采取了“二元政策”,任用中原儒者协理朝政,又派侍御史程巨夫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到江南求访贤才遗逸。在这次江南访贤中,程巨夫举荐了众多文人,其中包括在元朝初年对绘画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中心人物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和“以书入画”的主张,在元初的画坛掀起了复古之潮流。后世文人画的两大基本法则——练习书法与临摹古画,便由此而奠定。在这两个法则的背后,赵孟頫是以对南宋院画作风的否定为出发点的,他的这种思想影响及于整个元朝画坛。高克恭正是在这股复古之潮的影响下成了一个承前启后、以复古为绘画思想之大义的画家,成为元初画坛风格转变期的关键人物。

二、高克恭早年绘画之启蒙

高克恭原非汉族后裔,他的远祖来自遥远的西域,是臣属于蒙古帝国的回回人,后来占籍大同,自他祖父即染汉族文化。自幼,他的父亲就教他读《礼》《易》,钻研诗书。高克恭从二十七岁步入官场出任京师贡补工部令史开始,就以色目人的优越地位在朝廷之中直上青云,直到六十三岁病逝于刑部尚书的任上。由于幼读诗书,穷经奥理,能诗善画,汉化已深,高克恭的少数民族身份并未影响其在汉族画家圈子中的地位,甚至可能由于位居尚书之隆,反有助于他以文人画家的姿态在汉人文士间周旋得意。可见,高克恭的仕途和家学给予其绘画生涯很大助力。

高克恭开启画事的时间较晚,这是他作为文人画家大器晚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赵孟頫题高克恭的《墨竹卷》跋文中云:“仆至元间为兵曹郎,秩满,彦敬与仆为代,情好至笃,是时犹未甚作画。”可见,其绘画生涯是在江南才展开的。他继赵子昂为兵部郎中那年是四十三岁,而此时还不太作画,直到大德三年(1299年)调任工部侍郎,进而转为翰林直学士,他一直生活在江南的山水之间,寄情山林。由于深受中原文化的培育与影响,他和当时正聚集在杭州、吴兴一带的文人朋友切磋往来,诗文酬酢,以诗画自娱,于是在宦海中的顺利之余,他展露了汉化已深的文人性情,加上友朋的激荡和林泉的悠游,孕育了一颗典型文人画家的心灵,也因而引发了他绘画的天机。

在江南结交的诸多友人中,数赵孟頫和周密对高克恭的艺术影响最为深远。

赵孟頫与高克恭的友谊可追溯到至元年间,当赵孟頫初次抵达北京与高克恭共事时,两人便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如赵所言“情好甚笃”。随后,在高克恭第二次前往江南期间,赵孟頫正好在江南休养,他们经常参加书画家聚会,共赴雅集,在画卷上互相题跋,彼此之间合作频繁。两人的交往对高克恭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赵孟頫倡导的文人画理念及对复古风格的追求,对高克恭的绘画态度和创作方向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高克恭的绘画却并不完全追随其画风,而是努力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元初,他与赵孟頫备受尊崇,由元入明的诗人张羽评价他们“近代丹青谁最豪,南有赵魏北有高”,肯定了元初画坛高克恭与赵孟頫同样的重要地位。

周密作为一位知名的收藏家和艺术鉴赏家,他的家中藏有众多珍稀艺术品。周密和高克恭虽然一个来自西北,一个来自济南,却因艺术的共鸣成了莫逆之交。高克恭家中的一些珍贵收藏都得到了周密的赏鉴,而周密收藏的众多古代画作,激发了高克恭的绘画灵感,扩展了他对古画的了解和艺术视野。这不仅提高了高克恭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启发。

高克恭早期的山水绘画更多借鉴米氏云山,画作以抒情寄兴为主。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四十六岁的高克恭为李公略画了一幅《夜山图》,写的正是钱塘月色山景。屠约关于此画的题诗中有一句“群峰点点陈雁行”,可见其中的米氏画法;根据徐琰诗句“中郎画山作夜景,沆瀣满空生笔端”,可体会到其画面有米氏云山的氤氲朦胧之意。从高克恭自己的题画诗“万松岭畔中秋夜,况是楼居最上方。一片江山果奇绝,却看明月似寻常”,以及当时其他众多好友的跋语,可以想见这位逸兴飞豪的画家对越中山水的喜爱。其常作画于交会之际,“不轻于著笔,遇酒酣兴发,或好友在前,杂取缣楮,研墨挥毫,乘快为之,神施鬼设,不可端倪”。大德元年(1297年),他为仇远作的《山村隐居图》也是在泉月精舍的雅集中趁酒酣之际,顺意而成,可见此时他虽雅好绘事,但更多只是文人感怀。

三、高克恭晚年绘画之大成

高克恭晚年绘画技法成熟,以米法为主,融众家之法,自成一格,为后来的画家所临摹效仿。其好友邓文原曾评价:“(克恭)画山水,初学米氏父子,后乃用李成、董源、巨然法。”朱德润在《存复斋集·题高彦敬山水》中,也称赞高克恭的画风多样,既有米元晖的简洁,又有僧巨然的繁密,更有董源的自然烂漫,可见他并非限于单一风格,而是融合了众家之长。笔者对比其画作《云横秀岭图》(图1)和《春山晴雨图》,从技法和风格方面分析高克恭晚年作品与早期的不同。

从离开江南还归京师,直至后来卒于京师,高克恭这一时期的绘画在构图上学习李成,在笔墨技法上学习董源、巨然,在审美理念上认同“二米”。以《云横秀岭图》为例,此画画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画中主峰居中的构图与李成的《晴峦萧寺图》相似,属于三段分景的巨碑式构图。此构图法为北宋山水画中的典型。山间云烟运用米家画法勾出轮廓,加以淡淡晕染,山脚下为一条溪流,左右岸汀树木枝繁叶茂,并有屋舍掩映其中,树木生长的地方交相错叠,溪流潺潺而出。整幅画面呈三角形构图,画中没有点景人物,只见潺潺流水和云雾青山。透过此画,能感受到其中静谧祥和的气氛,有畅然自在之感。此画将“二米”、董源、巨然以及李成的画法融为一体:画中前景山体笔法借鉴了董源的披麻皴,坡脚的勾线则学自李成,远处的山石以粗线勾勒,山峰点缀以米点法,同时吸收了李成的干笔淡墨,轮廓清晰,笔墨干净利落。此画左上角有李衎的题识:“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常欲以此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今十年矣。此图树老石苍,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议者。”该题识题于至大己酉年(1309年),是高氏去世前一年。李衎于彼时见此画,说它“有笔有墨、明丽洒落”,认为此画采取的是董源笔意、北宋画风。

《春山晴雨图》之右上角也有李衎题跋:“彦敬侍御,为予画此幅,乃作诗云:青山半晴雨,色现行云底,佛髻欲争妍,政公勤梳洗。”题款的时间比《云横秀岭图》上之李衎题款早了十年,正暗合李衎在《云横秀岭图》上所说的“不得会面者今十年矣”。画面的左侧是被云雾缠绕的群山,在云朵留白的部分用淡墨勾勒晕染出层次感,用笔流畅,线条婉转柔和。山间的苔点取自米家笔意,正如《云横秀岭图》中被云朵环绕的山峰,体现出米氏云山云雾缭绕的迷蒙之意。不同的是,《春山晴雨图》中山峰的苔点是沿着山体结构规律排列,笔法却不够灵动,层层叠加后显得比较呆滞,不如《云横秀岭图》的苔点用笔有力而又松动。《春山晴雨图》中山体的墨色变化和丰富程度也不如后者。

两幅作品在构图和画面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一样是被云烟环绕的山峰,云下的山脚皆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前景都安排了左右二源河流汇向中间,左边水流自远方湍湍而来,右方水面上架一小桥,远方点景树木的画法也十分相似。不过,《春山晴雨图》的笔墨略显单薄,气韵也不如《云横秀岭图》磅礴厚重、淋漓清透,正如李珩所说“秀润有余而笔力不足”。因此,十年后的李衎见到《云横秀岭图》时感受又是不同,由此高克恭的这幅晚年佳作算SkFuC92kP2KBSc2COuHyzw==得上有笔有墨,令他“心降气下”。

四、高克恭对中国画史的影响

高克恭在中国画坛上一直为后世画家称赞、颂扬。他的墨竹被认为是受王庭筠和文同的影响,在元初的地位非常之高,犹如山水画之王维。元明之交的善住称赞:“前朝画竹谁第一,尚书高公妙无敌。”高克恭的山水也被称赞为“吴装山水”。所谓“吴装山水”,来源于《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这正表示高克恭的画风是轻拂丹青而落笔雄劲,有吴道子的“吴装山水”之遗意。高克恭凭借山水画在当时与“画品上接唐宋之脉,下开有元神逸之门,乃古今画家第一人”的赵孟頫相提并论,时称“双美”,即“善画尚书高彦敬,能书学士赵子昂”。身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不但把高克恭拿来与赵孟頫并举,且与同为四大家之二人的黄、王同列,在倪瓒的心中,高克恭的“气韵闲远”在元朝是令他“敛衽无间言”的。明代的董其昌认为高克恭书画在逸品之列,当他见到高克恭的真迹之后,不但盛赞“果非子久、山樵所能梦见”,而且开始模仿高克恭的笔法作画。“清初四王”当中,画名最煊赫的王原祁也说“房山画法传董米衣钵而自成一家”,认为米家画法的品格最高,高克恭得其钵,有“大乘气象”。关于高克恭对画坛贡献的评价还有很多,笔者不再一一列论,但高克恭在画史上的地位已完全肯定其为董、米一派在宋末元初的传人,这个地位使他影响后来之中国绘画的发展既深远且长久。

高克恭在复古的时代风潮中上溯五代董源及北宋米芾的画意,创出自己的风貌。从他的代表作《云横秀岭图》及其他画作中可以发现,他虽然是采用北宋巨碑式的构图之法来安排景物的位置,运用米家技法来表现云山之间的关系,又融入董源、李成笔法,顺应时代复古潮流,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画面见解和创新,将北宋文人画米氏云山的技法传承下来,使其重现并加以发展,深深影响了此后喜爱米氏云山的画家。明朝中叶以后,高尚书法和米氏云山已紧紧联系在一起,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仿高克恭画作,其实也是米氏云山的再现。清代画家恽寿平云曰“米家法至房山而始备”,后人也认为高克恭是米氏云山的代言人,他也因此在中国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声名。

参考文献:

[1]张美晨.高克恭山水画绘画语言探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9.

[2]袁子伟.高克恭对米氏云山的继承与发展[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3]王静.元代画家高克恭散论[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09.

[4]耿明松.明代绘画史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

[5]徐文静.元代西域画家高克恭与其山水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

[6]郑文.米氏云山格法承传疏抉[J].美术大观,2019(4):56-58.

[7]张冬.高克恭山水画风格成因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8]宋亚敏.吴道子绘画的宋代接受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9]刘竞飞.赵孟頫与元代中期诗坛[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0]周航.米氏云山及其画法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