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题材在当代绘画中的意象性转化与研究

2024-09-18 00:00马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8期

摘 要:概述戏曲在中国绘画中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趋势,探讨戏曲元素在当代绘画中的意象性转化过程,包括对戏曲脸谱、动作及服饰等元素进行解构。通过对戏曲题材画家作品的分析,揭示戏曲题材在现当代绘画中的价值,展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交融的可能性。

关键词:戏曲题材;意象性转化;脸谱;当代绘画

一、戏曲题材绘画的发展与形式特点

在中国的艺术长河中,戏曲题材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这一题材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戏曲文化,而且在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戏曲题材绘画的发展

戏曲题材绘画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从汉代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砖中就可以看到描绘演员的动作、服饰和表演场景的图像。当时的画家开始尝试将戏曲中的人物形象融入绘画中,使得当时的绘画作品具有了较强的叙事性。然而,这一时期的戏曲题材绘画还处于萌芽阶段,表现手法还不成熟。到了唐代,戏曲绘画作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其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都极具特色。到了宋代,戏曲绘画迎来了一个高峰。宋代戏曲题材绘画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戏曲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表现。画家们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将戏曲中的高潮部分和关键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明清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以戏曲为题材的绘画艺术空前兴盛。随着戏曲艺术的广泛流行,更多的画家对戏曲题材绘画进行了尝试。

在近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及艺术理念的革新,戏曲题材的绘画作品也有了很大的改变。20世纪初,画家们将西洋的绘画技巧与传统的戏曲题材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新时代背景下,戏曲题材绘画更是得到了新的发展,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新的表现方式和题材进行了探索。他们不仅注重戏曲题材的深入挖掘和表现,还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法等方式,使得戏曲题材绘画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

(二)戏曲题材绘画的形式特点

1.脸谱色彩与服饰特点

戏曲脸谱的色彩运用与象征意义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身份和命运。但戏曲脸谱的色彩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前行不断发展。以京剧为例,脸谱选用红色多代表忠诚、勇敢的义士,如关羽、黄盖等;脸谱选用黑色多象征刚直、无私的人物,如包拯、钟馗等;脸谱选用白色则多用于奸诈、阴险的角色,如曹操、马谡等。这些脸谱色彩的夸饰表达以及符号化、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既为观众提供了直观的人物性格感受,又使得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追求的是意境与神韵,即通过有限的形象表现无限的意蕴。而戏曲中的脸谱色彩与人物形象的融合,正是通过有限的色彩和符号,展现出无限的情感与内涵,使得观众在欣赏戏曲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戏曲的服饰,以华丽的图案、精细的工艺和丰富的色彩为特征,利用服饰的样式、材质和色彩,将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和情绪状况表现出来。在戏曲题材绘画中,脸谱和服装的表达手法也是独具魅力的。画家利用细致的笔法、浓郁的颜色,把戏曲脸谱、服装等特征表现出来,同时运用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浓淡和光影的明暗等手法,将戏曲角色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角色象征与舞台布景

戏曲中的人物角色包括生、旦、净、末、丑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例如:生角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角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如青衣、武旦、刀马旦等;净角俗称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这些角色类型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和艺术手段,展现出丰富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在戏曲题材绘画中,画家利用舞台场景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在舞台设置上,传统的戏曲场景讲究简单而又富于象征意义,利用简单的道具、布景等要素,创造出独特的氛围与视觉效果。比如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就可以作为书房,一条丝绸就可以代表山河。这一简单却极富想象力的场景,不仅契合了传统戏曲的表现特征,而且留给观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此基础上,画家对戏曲艺术的特征、规律进行了细致的探索,把人物、场景的意象、意蕴都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又重视场景氛围的营造,擅长利用现代化的绘画手段与素材,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革新与发展。这不仅保持了传统戏曲的韵味,而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与美学价值。

二、戏曲题材在绘画中的意象性转化

在当代绘画中,戏曲题材不仅仅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再现,更是一种意象性的转化与创新表达。这种转化体现在从具象到意象的转换、色彩与形态的符号化处理,通过这些方式,传统戏曲题材在现代绘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从具象到意象的转换

传统的戏曲题材绘画中,画家大多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通过细致的笔触、浓烈的色彩,重现戏曲中人物的服装、面具、舞台场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戏曲的视觉效果与文化意蕴。但在具体的戏曲题材上,有写实和写意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具象的表现手法强调对戏曲中的人物、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力图使戏曲中的场景与角色保持原样。而写意的创作方法,往往是表现戏曲的意境与神韵,以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曲直,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意象表现不是对具体景物、人物形象的直接描绘,而是传达作品的精神内涵与情绪意境。画家运用夸张、变形和象征等技巧,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在戏曲题材的意象性转化中,线条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中国画中的线条强调“笔断意不绝”,用具有节奏感的线条来表达人物的气韵与神韵。比如,画家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表现《霸王别姬》(图1)中项羽和虞姬的悲壮情感,从而达到以形写神、以神传情的艺术效果。

意象性转化既丰富了戏曲题材绘画的表达方式,又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这种转化,画家不仅再现了戏曲的情节和人物,还通过艺术手法传达了深层的情感和文化意蕴。这种从具象到意象的转化,使戏曲题材的绘画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二)色彩与形态的符号化

在戏曲中,色彩的运用往往与角色的性格、情感以及戏曲的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当代绘画中,画家将这些色彩元素进行符号化处理,通过特定的色彩组合和搭配,营造出属于该戏曲主题的氛围。通过这种符号化的色彩运用,画家能够传达出更丰富和多层次的情感与思想。

在戏曲题材的意象性转化中,形态的简化与意象化是关键一环。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形象、道具和场景,通过画家的简化处理,被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和符号。例如,戏曲角色的脸谱可以被简化为几何图案,舞台布景可以转化为抽象的空间布局。这种意象化处理,不仅保持了作品的文化底蕴,还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和观赏价值。画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使绘画作品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意象化的处理也使得戏曲题材绘画更具象征意味。

通过对颜色、形体的符号化处理,戏曲题材绘画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简练、鲜明,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戏曲绘画经过符号化处理,既保持了传统戏曲文化特有的韵味,又赋予了它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表现形式使得戏曲绘画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吸引力,同时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三、戏曲题材绘画的现当代探索

目前,很多画家在现当代戏曲题材绘画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传统绘画技法依然被广泛应用,但他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法,如结合西方绘画技法,使戏曲题材绘画在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上得到极大的提升。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中西融合派的代表画家,他在戏曲题材绘画中,充分发挥了中西绘画技法结合的优势。在作品《霸王别姬》中,他用平面化手法来塑造人物,融合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派、表现主义的特点,同时保持了中国画的神韵与意境。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法,以突破传统戏曲题材的限制。

关良善于采用简单、鲜明的笔墨来表现戏曲题材,其作品结构简练,意象生动,尽显传统戏曲的神韵。在作品《三岔口》(图2)中,关良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将戏曲中的打斗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的演员们手持刀枪剑戟,在舞台上展开激烈的打斗。关良通过精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运用,将演员们的动作和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戏曲现场,感受到那紧张激烈的氛围。

四、戏曲题材在当代绘画中的价值

戏曲题材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一种艺术创新实践。这种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还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弘扬和未来绘画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的推动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涵盖了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多个领域,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与审美观念,为当代绘画创造了无限的想象力。艺术家们运用具象、抽象等多种表达方式,对戏曲中的人物、故事、情感进行了再诠释,使传统主题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戏曲题材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不少画家都试图把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和西方的当代艺术要素进行融合,从而探索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林风眠的绘画中,经常能见到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和西方色彩学说的结合。这样的结合和创新,不但使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充实,而且对中西美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戏曲题材绘画不仅展现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还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精神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戏曲角色、情节和意境的再现,画家们传达了深刻的文化思考和情感体验,使当代绘画作品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

(二)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戏曲面临着传承困境和弘扬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戏曲题材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文化传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将戏曲中的角色、剧情和表演形式进行艺术化的再现,还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视觉元素,传递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这样的绘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传统戏曲文化的途径。同时,戏曲题材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能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戏曲文化的魅力。通过画展、出版物、媒体等多种渠道,戏曲题材绘画作品得以广泛传播,不仅吸引了传统戏曲爱好者,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起到了宣传和推广戏曲文化的作用。

(三)对未来绘画艺术创作的启示

戏曲题材的绘画实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未来的艺术创作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在更多的传统文化题材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在戏曲题材绘画中,画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技法,如色彩符号化、形态简化、抽象表现等。未来的艺术家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探索更多元化的艺术题材和表现形式,推动绘画艺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五、结语

戏曲题材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还是艺术创新的一种表现。戏曲题材在当代绘画中的意象性转化,不仅丰富了当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还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路径。戏曲艺术为当代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同时,当代绘画也为戏曲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庚.戏曲艺术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2]苏国荣.戏曲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3]许江.林风眠之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4]栾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5]王骁.关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6]廖奔.中国戏剧图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马雯,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造型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