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骨花鸟画法中“撞水撞粉法”的研究

2024-09-18 00:00肖雅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8期

摘 要:“撞水撞粉法”是居廉、居巢在传承清初恽寿平没骨技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发展而创立的,它主要采用以“用水”和“用色”为载体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物象,是结合了写意与工笔两种技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创新表现方式。“撞水撞粉法”这种技法拓宽了现代没骨画的发展空间,在现代没骨画研究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居廉总结了前人的技法,并将西方绘画融入传统没骨画中实现创新,在没骨花鸟画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深入探讨没骨花鸟画与“撞水撞粉法”的演变历程,旨在研究居廉撞水撞粉绘画技法中的创新性和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没骨花鸟画;“撞水撞粉法”;居廉

一、没骨花鸟画的起源与流变

没骨画法即通过色彩来表现物象,无需勾勒物象的轮廓,然而在形态的塑造上却更倾向于精细工笔。对于没骨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画家徐崇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己,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1]

五代到北宋初期,“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是花鸟画的两大主要流派。自徐崇嗣之后,“徐熙野逸”便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徐熙所代表的水墨淡彩;另一种是徐熙之孙徐崇嗣创新而来的没骨渍染画法,这种传统没骨花鸟画法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为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国花鸟画的内容,为后世的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徐熙创作的《雪竹图》,画面中运用墨色晕染物象,层层叠叠,分染细致,主体也被塑造得极为生动。《雪竹图》中的落雪枯石,由后面几株挺拔的雪竹和杂草以及被层层渲染的背景共同烘托出来。使用烘托法来表现枯石,比常规画法显得更加萧瑟清冷。

宋代经济繁盛,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艺术市场。与此同时,皇家对于绘画的重视推动了画院制度的完善,也促进了画家社会地位的提升。文人阶级的崛起和书画收藏之风的兴盛都为画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实践机会,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热情,推动了宋代艺术朝着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然而,宋代正是工笔花鸟画的巅峰时期,没骨花鸟画还没有真正崭露头角。

元代花鸟画呈现出多元面貌,一方面它沿袭了宋院体花鸟画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向着文人画的方向迈进,其作品风格多为清雅质朴,这与元代文人对于简朴和自然审美的追求是一致的。

水墨是明代绘画的主流,相比之下,以色彩赋形的没骨画并未受到较多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明代画家独具创新地将水墨技法巧妙地融入没骨画的创作之中,从而赋予了水墨画新的生命。画史记载,明代有孙隆等人画没骨,现今我们依然能欣赏到孙隆的杰作,例如《花石游鹅图》和《花鸟草虫图》等。此外,沈周的《松下芙蓉图》等也流传至今,展现出那个时代的艺术风貌。

清代绘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的孕育,摹古风尚日益显著。在清初,恽寿平继承前人技法和艺术思想,对没骨花卉画的点染技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没骨花鸟画作,并形成了“常州画派”,这在花鸟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清初时学习恽寿平者有许多,恽派学得较有成就的有恽冰、邹一桂等。在恽寿平的创新推动下,没骨花鸟画进入了一个从总结到创新,再到独立发展的全新历史阶段。晚清时期,居廉和居巢对恽寿平没骨画法进行了深度汲取与创新,独创“撞水撞粉法”,在岭南绘画历史上堪称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居廉所绘制的花卉草虫、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蔬果以及奇石,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生动的形态,展现出别样的雅致与栩栩如生的艺术魅力。

二、“撞水撞粉法”的形成

关于“撞水撞粉法”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恽寿平在孙隆绘画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汲取,他独创的没骨花卉风格,以其清新雅致的特色,显著提升了没骨花鸟画的艺术境界,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居廉以恽寿平没骨画法为根基,同居巢一起发展出了“撞水撞粉法”这种独特技法。

在“撞水撞粉法”的总结和发扬中,居廉无疑是最出色的代表。“撞水撞粉法”通常被解释为将水溶性的植物颜料和不可溶于水的矿物颜料在熟宣纸上进行“碰撞”,产生一些水色不相溶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其形成的肌理效果和视觉感受是其他画法都无法比拟的。撞水撞粉从技法上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首先是点染,因为熟宣纸不易渗水的特性,先绘制出颜色,然后在未完全干燥的状态下用其他互补的颜色或相类的颜色进行点染,通过控制水流的方向和晕染的范围,在画面上自然显现出来斑驳的纹理,色彩间相互渗透,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其次是撞染,观察物象的细微区别,通过运用大量的水色和粉色在熟宣纸上进行多次撞染,不断调整,便可以呈现出视觉冲击力。

“古人画叶有钩勒而染色的,有以浓淡笔抹去的,有以花青来钩轮廓,然后以草绿水抹匀的。师写叶,则以水注入色中,从向阳方面注入,使聚于阴的方面,如此则注水的地方,淡而白,就可成为那叶的光线,且利用光线外不匀的水渍,干后或深或浅,正所以见叶面之凹凸也。不须刻意渲染,而一叶中的光阴凹凸毕现,撞水的奥妙在此。”[2]此段是《广东现代画坛实录》中对于居廉、居巢的“撞水撞粉法”的描写。水是没骨画法的灵魂,这段话也详尽地描写了水的运用,利用水注入的方向,来充当叶片向阳向阴的点缀,同时也将细节刻画巧妙。二居的“撞水撞粉法”是在沿袭了传统没骨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发明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撞水撞粉法”不仅是其艺术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岭南画派独树一帜的风格标志。

更为明确地讲,在“撞水撞粉法”的实践中,水的流动特性和不可预估性更加强了笔与水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在绘画时,“力”“气”“势”都是不可或缺的。“气”与“力”的融合共同构造了和谐的艺术氛围,“气”与“势”之间的相互作用则进一步推动了构图艺术的发展与进步[3]。在这三者之间,“力”象征着一种美学品位,并且影响了绘画的构成关系和用笔关系。二居的“撞水撞粉法”也同样传承了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笔法精髓,展现出了“率意”和“松动”的独特风格。

三、居廉没骨画法在南方题材花鸟画中的表现与运用

清晚期的花鸟画创作中,上海的艺术家群体是最活跃的,紧随其后的就是广东,而居廉是广州当时的著名画家。居廉深受“宋人骨法元人韵”思想的影响,将岭南的水韵之气、古典技法和西方绘画哲学融于一体,并同居巢一起创新地提出了“撞水撞粉法”,并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清新又灵动[4]。它不仅是居派的象征,更是岭南画派在技巧上融合东西、结合古今的创新之声。

这种以撞水撞粉为显著特点的绘画技法,在中国传统没骨画的历史进程中标志着一场艺术革命。这一技法的诞生不仅拓展了中国没骨画的艺术表现方法,还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创新开辟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它不仅提升了没骨画的艺术境界,还注入了新的艺术内涵,为传统没骨花鸟画注入了无尽的新生活力。它对之后的岭南画派,乃至整个中国的绘画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已经成为岭南画派中最独具特色的绘画技法。

居廉所创作的花鸟画多为南方题材,以水仙花、凌霄花、紫薇、梨花、芙蓉花、石榴等南方常见物象为主,其中梨花、荔枝等元素较为常见。居廉的花卉山石和鸟兽鱼介也同样有独到之处。在他的画中,眼到之物,笔便能绘,前人不敢绘之物,他都敢移于纸上,甚至月饼、火腿、腊鸭等生活中的物品都被一一施诸画面。居廉将自然付诸纸上,打破了以往传统绘画中的一些取景限制,具有打破束缚的意味。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居廉的弟子、杰出画家高剑父,在其著作《居古泉先生的画法》中,详尽阐释了独特的撞粉技法:“即以粉撞入色中使粉浮于色面,于是润泽松化而有粉光了。在一花一瓣当中,不须著意染光阴,惟以浓淡厚薄的粉的本身为光阴。此与印象派专欲再现以色为光的结果暗合。且色中每有带一点粉的成分,尤以紫黄二色含粉较多。”[5]这里提到的粉色是指矿物颜料,水色则指的是植物颜料。对于树叶的“撞水法”和对花瓣的“撞粉法”,就是将不同性质的颜料通过“撞”,在纸上呈现出不同肌理的材质,更加能体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虽然“撞水法”和“撞粉法”很早就出现了,但它们的发展比较零散。居廉成功地将这些技法发展成一个完善的绘画体系,并在熟宣和熟绢上进行广泛应用。其强烈的肌理质感特色,还有粉色与水色的碰撞,完美匹配岭南地区湿润且多雨的气候特点。

在居廉的代表作《石榴黄花图》(图1)中,首先用曙红加水进行底色的晕染,接着再在石榴的内部注入花青色,加入少许的藤黄,以碰撞出石榴表皮独特的肌理和颜色。当石榴在似干未干的状态时注入少量的白色和清水,使颜色冲向两边。随后,在石榴的边缘以及重点处注入些许曙红颜料,最终石榴边缘的粉色和水色相撞后,所沉积留下的色渍,营造出果实表皮成熟的巧妙自然的奇妙效果。当刻画未成熟的石榴时,需在其水分尚未彻底干燥之际,在其边缘碰撞入石绿等青色调颜料,此举可以让水色和粉色在画布上微妙交融,由此可以自然创造出石榴的别样肌理质感。当画面稍微干透一点点以后,便可以在石榴表皮上点缀出圆形的痕迹,这样就会让石榴的表面呈现出有深度的斑驳效果,增加生动感和真实感。在描绘已经成熟的石榴时,居廉熟练运用水色,让水色占比尽量大于粉色,这就使得画面中的石榴显得格外鲜艳丰满,果实圆实且汁水充盈,给观者一种在南方温润潮湿的环境下,万物正在自由自在地蓬勃生长的感觉。

居廉早年继承了其兄居巢的艺术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如居廉的又一作品《花卉草虫四屏》,尽管画面中仅有寥寥几片叶子、几朵绽放的菊花以及一只精巧的昆虫,但整幅作品展现出无尽的活力与动态美,令人惊叹不已。在绘画过程中,叶片的描绘手法是通过从阳光照射的一面注入水分,这样花青色沿着水势自然流淌至叶片的阴暗区域,就能巧妙地呈现出丰富的纹理,极大地增强画面的生动感。这幅画在绘画技巧上独树一帜,精妙地实现了水与色的动态交互。而对于昆虫的刻画,居廉通常是以浓淡笔一抹带过的,但是在刻画头颈处、腰腹部、腿爪处等重点部位时,在画面色彩未干之时,以粉水注入,于是昆虫便陡然立体起来;在刻画眼部时,少量注入粉色,眼部便圆而有光。居廉创作中所表现的各种花卉、昆虫等物象独具韵味又具有丰满质感,给人以清新自然的观感。他所创作的一系列艺术作品,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岭南地区的生活情趣和独特风情,这其中也包含着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居廉以他敏锐的观察力,结合自身在岭南地区生活的感悟,用独特的笔墨技巧,表现出一种充满岭南风情的清新温润和柔和灵动的艺术效果。

岭南画派中的“二高一陈”继续沿袭了居廉的艺术观念,并借此发展出了新的艺术风格。“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他们被统称为“岭南三杰”。这一流派常被人称为“折中派”,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也集中西方之长,融会贯通。他们所提倡的中西融合的艺术哲学以及独特的绘画风格,为中国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无疑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意义[6]。

四、结语

“撞水撞粉法”不仅在形式与内容、材料与技法上呈现出多元性,更鲜明地展出了独特的艺术风采,它顺应时代的变迁,积极向着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撞水撞粉法”这一经过历代继承并持续改革的绘画技法,蕴含着深厚的革新与创造性理念,对于岭南画派乃至其作品都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撞水撞粉法”在传统笔墨艺术中加入新的革新元素,促使我们深度探索绘画表现手法的全新可能。在保持和发扬传统绘画技艺的同时,有选择地积极吸纳西方绘画以及各个流派的卓越之处,摒弃不适用的部分,这种取其精华的方式将推动中国花鸟画艺术迈向更为深远的艺术境地。

参考文献:

[1]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9:189.

[2][5]黄小庚,吴瑾.广东现代画坛实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237,237.

[3]蔡谨蔚.论居巢居廉撞水撞粉法[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陈红.居廉没骨花鸟画撞水撞粉法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2.

[6]王姝文.撞水撞粉法在没骨花鸟画中的技法呈现[J].美与时代(中),2022(6):24-26.

作者简介:

肖雅文,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