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静脉血栓栓塞症

2024-09-18 00:00:00隋永娟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9期

多因素共同作用

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可以归纳为3大类:血液流动的改变、血管壁的损伤以及血液成分的改变。

首先,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正常情况下,血液在静脉系统中应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但当血液流动减缓或停滞时,就容易形成血栓。

其次,血管壁的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对于维持血液的流动性和防止血栓的形成至关重要。当血管壁受损时,内皮细胞的功能会受到影响,进而促进血栓的发生。

最后,血液成分的改变也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血小板、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之间的平衡对血栓形成至关重要。当某些成分水平异常时,血栓风险会显著增加。

临床表现因人而异

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因类型和部位而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通常发生在下肢,但也可能发生在上肢。其症状可能不明显,有时甚至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通常包括肢体肿胀、患肢疼痛、皮肤改变、静脉扩张等。而肺栓塞(PE)的症状则更为严重,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发绀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表明病情已经相当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治疗方法有3种

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外科干预。

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基础和核心治疗方法。它旨在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扩展。抗凝药物主要分为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和低分子肝素等几类。这些药物各有特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溶栓治疗是针对严重血栓形成的治疗选项,特别是在急性肺栓塞的情况下。其目标是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部血流。然而,溶栓治疗并非没有风险,特别是出血风险,因此医生会在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对抗凝治疗不耐受时,外科干预可能是不可或缺的选择。常用的外科干预方法包括血栓剥脱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血栓或防止血栓进一步扩散。

预防优于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措施关键在于综合应用风险评估、药物预防和非药物策略。首先,需对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识别高风险个体,以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风险评估需考虑患者特征和临床状况。其次,药物预防是减少VTE发生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维生素K拮抗剂等,可有效抑制血液凝固,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此外,非药物预防同样重要,如使用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及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适当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避免久坐久卧等。最后,对患者及医护人员进行VTE知识教育也至关重要,以增强预防意识,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通过深入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