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避孕药的6个疑问

2024-09-18 00:00:00常凯凯易晓芳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9期

疑问1:长效、短效、紧急,傻傻分不清?

首先要知道避孕药可分为长效、短效、紧急类3种,下面分别了解一下:

长效避孕药 每次服用可避孕1个月左右,不需每日服药。但这类药物激素含量大,副反应较多,且在体内会产生一定的蓄积作用,建议停药6个月后再考虑怀孕。

紧急避孕药 一种补救性质的避孕药物,仅适用于女性在无防护性生活或其他避孕方式失败后的紧急补救措施。这种药物需要在事后72小时内服用,但使用越晚效果越差。目前,市售的大部分紧急避孕药含有大量孕激素,一次使用的激素量相当于连续8天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中的含量。这种大剂量激素的摄入容易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周期改变,如果长期服用,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另外,有人错误地认为紧急避孕药在服用后的72小时内都有效。然而,药物紧急避孕只能对本次无保护性生活起作用,如果在服药期间又有性生活,必须采取其他避孕措施,否则仍有妊娠的可能。

短效避孕药 从月经来潮开始服用,每日1片,持续一个周期。服用短效避孕药,必须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如果发现有漏服,及时补服,必要的时候要去医疗机构咨询医师,采取额外的避孕措施。短效口服避孕药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没有致畸相关报道,且代谢迅速,停药次月就可以怀孕,不会影响子代生长发育。但也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使用短效避孕药,建议服用前可先咨询医生,遵医嘱服用。

疑问2:去看月经不调,医生却开了避孕药?

在探讨女性健康问题时,避孕药常常因其名称而引发误解。许多女性,包括青春期的孩子和她们的家长,一听到“避孕药”3个字便心生抵触,认为它仅用于避孕,且因含有激素而对身体有害。然而,这种观念实则是基于对避孕药的片面理解和长久以来的误区。

首先,必须澄清的是,避孕药(特指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而非紧急避孕药)实际上是一种低剂量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这与人们通常所惧怕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有着本质的区别。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确实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但口服避孕药中的激素剂量是低且安全的,旨在模拟女性自然月经周期中的激素变化。

对于部分月经失调的女性而言,口服避孕药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卵巢排卵障碍、孕激素缺乏、雄激素过高或闭经等原因导致的月经不规律,口服避孕药能够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月经周期的正常性,并改善子宫内膜状况。此外,对于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口服避孕药也能通过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减少内源性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辅助治疗的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口服避孕药远非仅仅是一种避孕工具,它在女性健康管理中扮演着更为广泛和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名称的误导和长久以来的偏见,许多女性及其家庭对其敬而远之。实际上,如果我们将口服避孕药视为一种调节女性内分泌、改善月经状况的药物,或许能够更加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它的作用和价值。

疑问3:服药期间怀孕,孩子会畸形?

关于避孕失败时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早在30年前就有研究明确指出,即使在使用短效避孕药期间发生意外怀孕,这些药物也不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同样,如果已经怀孕的母亲不小心误服了避孕药,也不必过分担忧,因为这类药物并不会对母子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关于口服避孕药对生育能力的影响,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口服避孕药并不会损害女性的生育能力。

疑问4:避孕药会让人发胖?

在避孕方式的选择上,许多女性朋友常担忧的一个问题是避孕药是否会导致体重增加。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类型的避孕药都会对体重产生显著影响。实际上,除了少数特定剂型,大多数避孕药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是相对较小的。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女性无需过分担心服用避孕药会导致体重失控。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确实存在一种特定的副作用——水钠潴留。这种现象会导致身体某些部位,特别是乳房、臀部和大腿区域,积聚更多的水分,从而给人一种体重增加的错觉。但请注意,这并非真正的脂肪增加,而是水分滞留的结果。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第四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和屈螺酮炔雌醇片Ⅱ(优思悦)等新型避孕药,通过其独特的配方设计,有效地抑制了水钠潴留的副作用。这意味着,服用这些新型避孕药的女性,可以更加安心地享受避孕的便利,而无需担心体重因此受到影响。

疑问5:口服避孕药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多数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仅不会增加女性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反而在某些情况下显示出降低风险的效应。具体而言,长期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相较于从未使用过避孕药的女性,其终生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有所降低,这些癌症包括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这一保护作用主要归因于避孕药中的黄体酮成分,它能有效减少女性体内雌二醇的分泌,从而降低与雌激素相关肿瘤的发生风险。然而,也有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短效避孕药可能与乳腺癌风险的轻微增加有关。但这一风险在停药后会迅速回归至一般水平,且研究人员认为,对于育龄期且计划怀孕的女性而言,这一风险增加幅度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此外,关于短效避孕药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研究提示两者虽存在某种关联,但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较高,但这可能与她们较少使用避孕套从而增加HPV暴露机会有关,而非药物本身直接导致。至于其他类型的癌症,目前尚未发现与短效避孕药有显著的相关性,且缺乏足够的研究证据支持其关联。

疑问6:所有人都适合口服避孕药吗?

当然不是,口服避孕药物也有一定风险和副作用,用药前一定要注意筛查有无禁忌证。

乳房肿块者 如果肿块诊断不清或怀疑恶变风险可能时,不要盲目使用避孕药,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宜先评估乳腺肿块的恶性风险。

母乳喂养者 身处哺乳期的孕妈妈体内孕激素水平较高,孕激素能够抑制排卵,本身就有一定的避孕作用,但这期间容易出现突发排卵的状况,因此不能用安全期避孕法。这个阶段的女性朋友如果有避孕需求,首选工具避孕。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合剂的避孕药会抑制乳汁分泌并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生长发育,不宜选用。

慢性头痛者 口服避孕药后,10%左右的人会出现恶心、头晕等,所以偏头痛反复发作的女性不能使用。

糖尿病者 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故患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

最后要提醒的是,需要长期避孕者或因为疾病需要长期口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抽血(血生化、凝血功能等)以及乳腺检查,评估是否可以继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