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慢阻肺的严峻形势,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慢阻肺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干预和科学管理不仅能够延缓病情进展,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慢阻肺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据统计,吸烟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为19.3%;25%的重度吸烟者最终会发展为慢阻肺;每日吸烟40支以上者,慢阻肺患病率达75.3%。长期大量吸烟是慢阻肺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及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坏支气管粘膜,降低气道的净化能力,久而久之肺泡和支气管会发生局部病变,最终发展至慢阻肺。因此,戒烟、远离二手烟,是预防慢阻肺的首要措施。
室内外空气污染也是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烹饪油烟、燃料燃烧等;室外空气污染则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为减少空气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危害,我们应当尽量远离空气污染的环境;无法避免的,也要注意缩短暴露时间,佩戴口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油烟等有害物质的吸入;家庭主妇则要少接触厨房油烟,减少煎、炒、炸等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等低油烟的烹饪方法。
对于从事矿山、化工、建筑等职业的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如穿戴防尘口罩、防护服等,以减少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同时,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
慢阻肺的发生与呼吸道疾病息息相关,所以要积极治疗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高风险者要积极接种肺炎、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避免病情加重。
慢阻肺从发病到出现明显症状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因此早期筛查和干预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建议长期与厨房油烟打交道的家庭主妇、长期与粉尘接触的工人、经常抽烟的“老烟枪”等慢阻肺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1次做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查是一系列测试,包括测量肺部的容量、流量和气体交换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慢阻肺,还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的效果。
对于已经确诊为慢阻肺的患者,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慢阻肺急性加重不仅会加速疾病进展,严重时还会诱发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慢阻肺患者在家也要持续用药,不能随意停止用支气管吸入剂,对于肺功能受损比较明显的患者,还建议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在家使用氧疗。同时,患者要做到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