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人经历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后,家属在术后初期的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体工作包括:
病情观察 家属需要密切留意老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一旦发现体温过高或过低、脉搏异常、呼吸急促或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并且,也需要注意老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如果存在嗜睡、昏迷或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也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保持伤口清洁 家属需要定期为老人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在更换敷料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如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疼痛护理 家属要关注老人的疼痛程度,及时与医生沟通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有科学依据的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比如帮助老人调整舒适的体位、播放轻松的音乐或指导老人进行深呼吸等。期间,家属还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疼痛,增强老人的康复自信。
饮食调整 在老人术后初期阶段中,由于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因此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进行饮食。在开始时,家属需谨遵以流质食物为主来照顾老人的术后饮食,可选择米汤、菜汤等,但每次量不宜过多,应确保食物的营养均衡,可易于消化。伴随着老人身体状况的逐渐好转,家属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总量。可以选择一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软面条、稀饭等,但要格外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以免刺激老人的胃肠道。在其食物的选择上,家属应尽量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以满足老人身体康复的需要。家属要严格把控食物筛选,禁止给老人食用油炸、腌制、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影响整体术后恢复。另外,家属在护理老人时,也应注意观察老人的饮食情况,如若老人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锻炼 在老人术后护理过程中,家属需要了解术后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其中包含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营养均衡等。特别是在术后初期,老人的身体相对虚弱,家属应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比如翻身、抬腿、胳膊抬放等,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与伤口愈合。随着病情趋于稳定,家属可以辅助老人进行床边站立、行走等简单训练。这不但可以增强老人的肌肉力量,还有助于提高其心肺功能。在训练期间,家属应注意观察老人的反应,若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专业意见。
上消化道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家中的老人出现剧烈腹痛、腹部肌肉紧张、恶心和呕吐、发热和寒战、腹部膨胀等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手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