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育人智慧;主动成长;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8-0031-02
班级的成长,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一起品尝酸甜苦辣。从师生遇见到班级形成成长共同体,其间有班主任的主动探寻与积极实践,有学生的主动力行与勇敢成长,师生共同享受成长的喜悦。聂黎萍老师珍惜这一次次与学生的“遇见”,以主动的姿态带领学生从“我”到“我们”,以集体智慧打造出一间生机勃勃的教室。
一、看见“每一个”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班主任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做好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精神关怀”充分表达了班主任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的深厚情感,也精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被尊重与接纳,“主动看见每一个”便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与品质。
聂老师聚焦班级学生的成长需求,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努力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积极探寻个体成长潜力。“看见”自己指向的是学生自我认知,抓住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启、散学礼等关键时间节点对学生班级生活产生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关键节点认识自我,反映了班主任对个体差异的尊重;“看见”他人指向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通过“成长搭子”的组建,带领学生挖掘身边小事、关注身边人,是从“我”走向“我们”的重要一步;“看见”问题指向学生的成长反思,在班级这个能量场域中,学生能把消极的问题转化为积极的话题,能把今天的缺点转化为明天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集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集体的重要一员。
二、激励“每一个”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兴趣,班主任通过适当的激励,可以引导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生活。同时,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强化主动担当的意识,做到想法与行动并举。班主任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平台就是实现激励“每一个”的重要契机。
聂老师坚持构建“为成长喝彩”系列班级活动,在活动开展中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潜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风采;另一方面,全面筑牢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意识。“让出三尺讲台”系列活动,让出的不只是一处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我被看见”的主动权;“赞出星光璀璨”活动以完善评价制度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班级集体价值观,全班学生不断碰撞智慧,在用好评价尺子的过程中,不但让自身的优点被集体认可,而且让优秀的行为成为班级生活的集体准则,不断引领班级向上向好;“激活全员表达”活动,激活的不只是学生“说话”的能力,也有学生的自主感、胜任感和联结感,从“微”视角切入,充分考虑了学生参与的全面性、活动开展的灵活度。
三、联结“每一个”
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指出,“共同体”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是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人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如果说班集体就是一个这样的“家”,那么班主任在这个家中就起到联结家庭成员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地联结,才有利于建设主体间的亲密关系,加强成员的归属感,使其成为真正的“共同体”。
小学生在身心发展关键期对外部世界产生强烈好奇,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增强,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聂老师锚定学生这一阶段的特质,在集合各种场域资源的前提下,不断助力学生在加强人际联结的过程中获得集体支持与认同。一是定位学校生活,学生走出班级,走向学校公共生活,在学校生活中付出劳动、提出建议、参与决策、品尝收获,自组织的形式灵动有趣,联结功能迅速有效;二是从学校生活迈向社会生活,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知人与社会的情感联结;三是充分融合家庭教育的元素,发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积极作用,将社会责任意识植入孩子心田。
四、发展“每一个”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班集体建设的历史,是学生成长的历史,是班主任成长的历史,也是班级所有成员成长的历史。班主任基于“班级中每一个都能成长”的立场,是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成长共同体的必要条件。
聂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内在需求,发挥学生的自组织力量,让学生在互学互助的过程中主动力行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努力实现让每一个都成长;关注朋辈文化与同伴影响的积极意义,借助结伴行走的机会发现“榜样”就在自己的身边,既增强了榜样的自信,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实现。“组建学习共同体”从学习出发,强调“深度学习”的概念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亮眼睛行动”是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行为与真实世界碰撞的记载,充分鼓励学生以积极的行为充满自信地探究实践与动手实验,形成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辅助。
每一个学生都应有获得成长的空间与收获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主动成长,从共同体理论的视角来审视班集体建设的方式,应该是班主任践行新时代带班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正如聂老师所坚信的,班主任与学生的相遇是了不起的“生命遇见”,在遇见彼此的经历中,师生主动协作,变被动为主动,以共同体的样态呈现班级生动的风景。
(作者系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德育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