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4-09-13 00:00王珠银
中国电影市场 2024年9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新主流电影的市场化探索进入了新高潮,类型样式不断创新,市场票房持续火爆,头部效应日益显著,并且越来越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尽管如此,在全球化视野下,新主流电影的发展也存在瓶颈。本文尝试梳理2007年以来的新主流电影发展,以期总结经验,指导未来创作。

【关键词】新主流电影 市场化 发展瓶颈 发展趋势

“新主流电影的概念最早由马宁在1999年提出,原指与好莱坞电影相对的、低成本的、有新意的国产电影。”[1]“这一术语提出之后并未得到学界太多的回响就归于沉寂。伴随着关于主流电影的讨论热潮,新主流电影再一次被提出,余纪认为2007年是‘新主流电影元年’,因为这一年《集结号》出现。”[2]电影《集结号》在2007年上映后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打破了主旋律战争电影的传统叙事模式,聚焦革命战争中牺牲的无数平凡生命,表现了面对残酷战争时人性的真实流露。不少学者将这部电影视为中国主旋律大片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新主流电影的标志性代表作,“为主旋律电影的艺术性和产业化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周星认为,新主流电影是“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类型电影的复合与重构,是主旋律电影的升级”。[4]综上可见,新主流电影是对主旋律电影的一种承袭与演变,它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主流文化价值内核,也融入了商业电影的市场化叙事手段。

其实,“主旋律电影”“主流电影”“新主流电影”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甚至是“一种感觉,多种表述”。[5]新主流电影在题材上更加具有包容性,它试图包容所有倡导社会正向、积极向上的电影,将注意力回归到电影艺术本身。正如毛羽在“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的致辞中所言:“只要是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流价值,不管什么题材、什么类型,都是主旋律,都是正能量,都是创作上所鼓励和倡导的。”[6]

新主流电影的崛起,成功抵御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外国大片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并多次创下电影市场票房纪录。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主流电影的创作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本文重新梳理2007年以来“新主流”电影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存在问题,以期有助于新主流电影未来的发展。

一、新主流电影的市场化特征

1.题材样式创新求变

新主流电影的繁荣主要源于创作者扎根现实的不断突破,在故事表达上力求平民化,从宏大叙事回归普通人性化视角,通过一个个大视野、小切口的温情故事,打造出具有新时代审美高度的精品力作。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新主流电影在类型创新上不断变换新花样,借助商业化手段实现了主流价值传递与市场效应的完美结合。

2007年电影《集结号》率先完成了主旋律电影在主题呈现上的历史转变,以时代发展洪流中的民族记忆和普通的平民英雄为表现主体,将商业化的电影表现手法与主流叙事相融合,为新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典范。2014年《智取威虎山》揭开了新主流电影创作类型突围的新篇章。这部电影打破常规想象力,首次将红色经典和奇幻类型巧妙地结合一起,将新主流电影市场化的探索推向了新高潮。2015年的《战狼》和2017年的《战狼2》以特种兵为表现对象; 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和2018年的《红海行动》等将新主流与港台警匪枪战类型巧妙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新主流的表现形式。2019年的《流浪地球》和2023年的《流浪地球2》则将中国精神融入科幻电影表达; 2021、2022年的电影《长津湖》系列作为新主流电影的标杆体现了电影工业与技术的进步。

短片集锦式的电影结构类型,因为贴近当下观众“短而微”的影视观赏习惯,也成为承载主流叙事内容的一种新形式,如:《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优秀影片,通过不同主创团队创作主题统一、风格迥异的短片,关注普通人生活,在多样化的表达中宣传宏大主题。并且这些拼盘结构的新主流电影不再仅仅依靠“数星星”式的明星聚集效应吸引观众,而是通过一个个扎实的故事表达主题,在润物细无声中弘扬主流价值观。

当下新主流电影多样化创作的大趋势已经形成了良性态势,中国电影已经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发展变革。借助类型揉合、艺术创新等商业手段接连成为扛鼎之作,新主流电影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市场头部效应显著

电影品质的提升必然会带来电影市场的积极反馈。数据显示, 2007年以来我国每年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名单中,每年的新主流电影占比趋势总体走高,特别是从2019年起,新主流电影每年都凭借3-4部的数量在top10中占据大约三分之一的份额。最近几年新主流电影的市场成绩已经呈井喷式发展,新主流电影连续成为单片年度票房冠军,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头部效应明显,引发巨大反响。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新主流影片市场头部效应从2016年开始出现大幅上升势头。从2016年开始,每年新主流电影进入国产电影前十名的数量和总票房都大幅增长。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成为国庆档爆款,取得票房11. 84亿元,国产电影年度排名第6位。2017年的《战狼2》以56. 78亿的票房成为当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排名第8的《芳华》取得14. 222亿票房。2018年的《红海行动》取得了36. 1亿的票房,成为年度票房冠军。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主流献礼大片成绩傲人,有4部新主流电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烈火英雄》进入年内票房前十。这4部新主流电影总票房计124. 5亿元,排在第二名的《流浪地球》总票房为46. 55亿。2020年的国内电影票房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新主流电影还是交出了可喜的答卷,《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等4部电影进入年内票房前十,这4部电影总票房近80亿元。2021年的国内电影单片全年票房TOP10中,新主流电影占据了一半,分别是《长津湖》《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父辈》《中国医生》和《悬崖之上》,这5部电影总票房为151. 81亿元,头部效应显著。其中《长津湖》总票房计57. 75亿元,超越《战狼2》成为中国影史单片票房冠军,也成为2021年度全球电影票房冠军。2022年国内电影单片全年票房TOP10中,有3部新主流电影、总票房计71. 58亿,其中《长津湖之水门桥》凭借40. 66亿元的总票房成为这年国产电影票房第一名。“新主流电影已经成为国产爆款作品的财富密码”。[7]2023年我国电影票房TOP10中有三部新主流电影,这三部电影总票房计95. 04亿元,其中《满江红》总票房45. 44亿元,成为年度票房冠军。《满江红》是张艺谋以悬疑喜剧类型对“家国情怀”的表达探索,为新主流电影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提供了范本。[8]《流浪地球2》总票房40. 29亿元,成为年度票房亚军。

3.新主流电影受众呈现年轻化趋势

新主流电影汲取了商业片的成功经验,融入了商业电影的市场化叙事手段,契合了年轻观众群体的审美和精神需求,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和关注。数据显示,近几年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主题的新主流大片尤其得到了年轻观众的认同,他们对新主流电影的票房贡献率很高。相比之下,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吸引力明显减退。有学者对此专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主旋律电影满意度评价的影响极显著,且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群体比中老年群体、中年群体比老年群体对近年来主旋律电影质量的满意度更高。”[9]

年轻人历来是电影消费的主力。新主流电影越来越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有目共睹的历史大势,新主流电影在精神内核上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年轻观众作为享受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红利的一代人,对新主流电影传达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有更强烈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新主流电影市场化的创作与时俱进,贴近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新主流电影宽容自信的创造力,引领年轻观众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

二、新主流电影的发展瓶颈

1.海外市场仍待开拓

新主流电影在国内市场火爆,但是其海外市场仍待开拓。本文挑选了近几年来国内六部高票房的、同时在海外发行的新主流电影,对比这六部电影的境外票房和国内票房,由此了解新主流电影在国外电影市场的票房现状。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六部电影中《战狼2》的海外总票房最高,计1607.657万美元,但是《战狼2》的海外票房和国内票房比只有1.88%,《战狼2》的海外票房和其总票房比只有1.84%。而“而好莱坞大片的票房收入通常60%以上来自于海外。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产业依然是‘外冷内热’状态,海外发行和国际传播之路依然任重道远。”[10]新主流电影“在海外网络中的传播也较为普通。以《我和我的祖国》《夺冠》两部影片为例,这两部影片在上映后被《好莱坞报道》、在线杂志《底线》(Deadline)等海外媒体报道,但热度未能扩散到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在谷歌新闻、推特、优兔、国际版抖音四个平台中也极少出现相关内容。”[11]以往中国电影“走出去”获得成功的中国电影,往往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等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斩获奖项的艺术电影,以及成龙和李安等的武侠动作电影。中国新主流电影虽然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拔高,但依然难以走出国门。文化和习俗的差异是导致新主流电影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之一。

2.两级分化严重

当下我国新主流电影市场虽然头部效应显著,但是两极分化严重。纵观近几年每年上映的新主流电影,只有少部分制作精良、内容走心的头部佳作,还存在着大量品质一般、没有市场号召力的新主流电影。前文已经说过,新主流电影是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相结合的产物,是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发展条件下逐渐嬗变而来的一种崭新的电影形态。从本质来看,新主流电影是广义的主旋律电影。

通过“灯塔专业版网站”搜集并统计2019年到2023年所上映的新主流电影,发现这五年上映的新主流电影总票房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数量分别约为45部、43部、67部、54部和60部,平均约占新主流电影总量的近76%;这五年上映的新主流电影总票房在100万人民币以下的数量分别约为33部、32部、54部、43部和53部,平均约占新主流电影总量的近60%。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从2019年至2023年,票房达到1亿元以上的新主流电影总数占新主流电影总数的12. 6%,票房一千万以下的新主流电影占新主流电影总数的76%,在JV8t84NReeOV7lHRI4TuoEGvrHUT0DBA8twqSoPaIts=当下的电影制作发行大背景下,票房一千万元以下的电影较难盈利。电影行业内俗称的“九死一生”“二八定律”在新主流电影市场中同样存在。

新主流电影票房两极分化主要原因是当下电影创作资源有限且向头部集中,少量头部电影集中了大量优质资源,大部分中小体量电影的制作资源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了质量。另外,最近几年,少部分新主流电影在电影市场上表现突出,也导致跟风作品批量复制,品质参差不齐。

3.多样化不足

新主流电影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创新疲态渐显、作品多样化不足等现象。不少新主流电影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如红色文化、铁血硬汉、爱国英雄、大国想象等,电影作品市场同质化严重,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也就不足为奇。电影贵在创新,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将制约新主流电影可持续发展。

新主流电影作品创作多样化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新主流创作空间逐渐饱和,题材重复、套路常用等成了创作上的通病;其次,新主流电影创作中的僵化刻板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痼疾,部分电影的情节、角色都是成立的,但是就是作品创作脱离生活,回避了现实中存在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和时代脱轨;最后,生产力释放不够也是新主流创作中存在的瓶颈。

三、新主流电影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当前电影产业竞争加剧,新主流电影的发展需要创作者以更大的韧劲守正创新,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方能走向高质量发展。

1.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是发展的引擎

新主流电影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资助和资金扶持。新主流电影创作的核心之一是完成主流价值观的呈现和国家形象塑造。近年来,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新主流电影在经过多年的市场化、产业化变革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在获得市场成功的同时,也把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这是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扶持新主流电影的意义所在。未来,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也将鼓励和扶持更多优秀的新主流电影,引领观众的审美,坚守文化自信。

2.多类型融合创新的本土化叙事是大趋势

这些年来在电影市场上表现突出的新主流电影,在类型突破上都下足了功夫,在内容叙事上做到了植根现实、深耕细挖。未来,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多种类型融合革新的本土化叙事依然是新主流电影市场化的制胜宝典。

2023年春节档的几部新主流电影在类型融合上进一步升级,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成绩。“《满江红》通过对喜剧+悬疑+古装的类型杂糅,试图为国产影片传统的商业类型注入新的可能。集体主义与家国情怀的抒写作为张艺谋创作特色的延续,为《满江红》营造了全片的情绪高潮。”[12]《流浪地球2》则通过灾难片与科幻片的巧妙类型嫁接,缔造视觉传奇,“吸引了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观众群,同时又辐射中年和老年观众。”[13]电影类型融合创作丰富了电影叙事的无限可能性,保持了电影无限的鲜活生命力。多类型融合创新的电影叙事是新主流电影市场化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策略。

3.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是使命

在全球化与中国崛起的背景下,通过优质的新主流电影在海外传播,可以展示我国当下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可以让海外国家和人民更形象更快捷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新主流电影要走出国门,首先要积极关注当下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叙事上通过类型杂糅策略,创作出有锐度、有温度的好电影,唤起海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其次,要加强国际化合作。国内影视机构需要和国外影视机构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的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我国新主流电影在海外的传播;再者,我们的电影市场“要培育大公司,培育真正的电影人才,培养国际的电影人才。”[14]

四、结语

近年来,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发展创造了奇迹,也面临新的问题。新主流电影需要开拓思路,褒有更加旺盛的创造力,坚持越是民族本土的越是世界的创作理念,应对各种挑战,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未来,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影市场会涌现更多优秀的新主流电影,共创电影强国。

注释

[1]马宁《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J],《当代电影》1999年第4期.

[2]周星、乔洁琼《主流电影的嬗变———写在建党百年之际》《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

[3]苏丽萍《〈集结号〉是中国大片的一个转折点》,《光明日报》2008年1月27日.

[4]周星.全面认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革新景观[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 (1): 3-13.

[5]周星《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N]. 《文艺报》, 2008-04-15 (4).

[6]毛羽在“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的致辞全文.《中国电影报》公众号, 2024年5月24日.

[7]参见M大数据、1905电影网、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

[8]樊钊瑞、张娟《悬疑喜剧电影《满江红》的“家国情怀”表达艺术》.《电影画刊》, 2023 (03).

[9]黄敏、王琪、邓丹丹、李进、许紫珍、杜娟《中国主旋律电影市场化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第18卷第19期,第13页.

[10]李祚凌、汪方华、《“新主流电影”海外传播研究———以近期“新主流电影”海外发行为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2月,第20卷第4期.

[11]同[10]。

[12]张艺谋,曹岩《〈满江红〉:在类型杂糅中实现创作突围———张艺谋访谈》[J],《电影艺术》, 2023 (02).

[13]陈旭光《人类命运共同危机的“世界想象”与“中国方案”———评影片〈流浪地球2〉》[J],《当代电影》, 2023 (02).

[14]王中军《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愿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