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孕妇出现一侧下肢肿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其合并静脉血栓栓塞,告知她需立即住院,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孕妇及其家属的心里不禁产生疑问:“静脉血栓栓塞是什么,孕妇脚肿不是正常现象吗?”
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孕妇可能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不仅会给孕妇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可能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
静脉血栓栓塞为何“偏爱”孕妇
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主要是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血管阻塞。孕妇在围产期会出现血容量增加、血液黏稠度改变等生理变化,大大增加了患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此外,孕期长时间卧床、缺乏运动等也是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的常见原因。
孕期静脉血栓栓塞如何防
(1)孕期保持适当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孕妇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同时,孕妇还应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不动,定时起身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维持血液的正常黏稠度,降低患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孕妇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孕妇在日常还要增加饮水量,孕期无并发症的情况下每日饮水量须达2300毫升。
(3)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紧身衣物可能会限制血液循环,增加患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此,孕妇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过紧的裤子、袜子等。
(4)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可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的潜在风险,孕妇在进行产前检查时,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不适症状。
(5)使用弹力袜:孕妇通过穿弹力袜对腿部施加压力,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患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孕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弹力袜进行穿着。
患上静脉血栓该怎么办
(1)及时发现并就医:孕妇一旦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或颜色改变等问题,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超声检查等方法确诊是否存在静脉血栓栓塞。
(2)药物治疗:①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可以阻止静脉血栓栓塞的进一步发展,防止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②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等,可以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孕妇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对胎儿的影响,遵医嘱、谨慎用药。
(3)物理预防:是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物理预防方法包括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踝泵运动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物理手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血管性水肿,降低患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4)手术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病情严重的孕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置管溶栓术、股静脉切开取栓术等。这些手术方法可以迅速清除血栓,恢复血管通畅,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死亡率。然而,手术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较大,须经医生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孕妇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栓塞的潜在风险。如果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孕妇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医患共同努力,保障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