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甜蜜的致盲“杀手”

2024-09-12 00:00:00李东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7期
关键词:光凝术玻璃体高血糖

在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抗争中,糖尿病以其隐匿的侵袭性和广泛的并发症,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健康挑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严重的致盲杀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它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慢性进行性微血管损害疾病,常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积血,严重者并发视网膜脱离,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

据统计,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会患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工作年龄段人群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胰岛素抵抗、遗传、吸烟等多种因素。

其中,高血糖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和蛋白质渗出,形成微血管瘤,造成视网膜内出血,最终影响视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微血管瘤和无灌注区。随着病情发展,中期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进行眼底检查可发现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到了晚期,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进行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纤维增生、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早期发现并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严格控制血糖

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空腹血糖低于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等方式,保持血糖稳定,减少血糖波动。

2.定期眼底检查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无论视力是否正常,都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眼部检查可在诊断后的3—5年开始;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后立即开始眼部随访,每年随诊一次。怀孕期间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也需加强眼底监测,以防病变加重。

3.控制血压和血脂

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风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血脂控制目标应为总胆固醇小于4.5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5毫摩/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与护理

1.药物治疗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可使用血管保护剂,如羟苯磺酸钙,改善视网膜血管渗漏,延缓病变进展。对于新生血管水肿、出血,可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者使用激素治疗,以减轻水肿、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2.激光光凝术

激光光凝术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激光照射眼底,利用激光热效应损伤的作用,使局部视网膜中的蛋白质变性,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适用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黄斑激光光凝术则适用于黄斑水肿的治疗。

3.手术治疗

大量玻璃体积血伴增殖性改变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则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术中清除积血,剥除视网膜前的增殖膜,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必要时还需要在玻璃体腔填充硅油或气体。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4.术后护理与随访

术后患者需严格监控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以维持稳定,并避免参与剧烈运动及眼部遭受外伤。患者应定期至医院接受眼底复查,并遵循医嘱进行后续治疗,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维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样是促进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防、可控,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管理的同时,应当积极参与健康教育课程,这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通过参加这些健康教育活动,患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光凝术玻璃体高血糖
38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光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医学前沿(2022年3期)2022-04-11 22:36:12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自我保健(2021年4期)2021-06-16 07:36:46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病的观察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无灌注型分支静脉阻塞效果观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