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两国警务部门举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这场比赛意义非凡——55年前的这天,两国之间历时四天的短暂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正因足球赛引发,也是历史上唯一一场由体育比赛引发的战争。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洪都拉斯总统希奥玛拉宣布,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两国警务部门于7月18日举行一场足球友谊赛,以增进联系,扩大合作。路透社评论称,在热爱足球运动的中美洲国家,足球友谊赛司空见惯,但这场比赛意义非凡——55年前的7月18日,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两国之间一场短暂的战争宣告结束,这场战争正因足球比赛引发,也是历史上唯一一场由体育比赛引发的战争。
萨尔瓦多退役老兵胡安·古铁雷斯当年参加了那场战争。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回顾往事,我毫无头绪,想不明白当时为何而战。如今很高兴看到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合作。”
1969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竞争一张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决赛圈的“入场券”。两支国家队的首回合比赛,于1969年6月上旬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萨尔瓦多队客场作战。比赛前夕,客队入住酒店休息。酒店外东道主球迷制造的高分贝噪声让客队球员彻夜难眠。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客队球员发挥欠佳,洪都拉斯队以1比0战胜对手。
比赛刚一结束,现场一些愤怒的客队球迷就冲入球场,攻击洪都拉斯队球员。洪都拉斯球迷还以颜色,双方爆发大规模冲突。最终在警方的干预下,冲突才得以平息。
一名萨尔瓦多女球迷因难以接受本国球队失利而自杀。时任萨尔瓦多总统阿雷利亚诺亲自出席了这位女球迷的葬礼。这起不幸的事件进一步点燃了萨尔瓦多人的怒火。
两队第二回合比赛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举行。萨尔瓦多球迷如法炮制——比赛前一晚在街上举行大规模游行,并在客队入住的酒店外喧闹不止,干扰球员的休息,试图影响他们的发挥。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萨尔瓦多队如愿以3比0战胜对手。
两队各胜一场之后,按照当时的赛制于6月底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第三场比赛,以决出胜负。在这场比赛中,萨尔瓦多队通过加时赛以3比2战胜对手,最终获得了进入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决赛圈的资格。
本国球队输球之后,洪都拉斯政府立即出台政策,驱离境内的部分萨尔瓦多人,并封锁了两国之间的公路。双方都把武装警察调往边境,局势一时间剑拔弩张。在洪都拉斯境内,还发生了殴打萨尔瓦多移民以及抢掠其财物的暴力事件。
1969年6月27日,洪萨两国断交,关系继续恶化。大批萨尔瓦多移民被迫离开洪都拉斯,回到自己的国家。两国的边界争端也愈演愈烈。
从表面上看,世界杯资格赛是洪萨两国爆发冲突的导火索。事实上,这两个相邻的国家长期以来因移民、经济等问题积累了不少矛盾。
洪都拉斯的国土面积是萨尔瓦多的5倍。20世纪60年代,洪都拉斯人口为233.3万,萨尔瓦多为300万——后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前者。在这种情况下,加上萨尔瓦多政府过度开发土地,导致大量农民移居到邻近洪都拉斯的边境地区,有些人进入洪都拉斯境内。两国政府曾出台政策试图遏制非法移民,减少由此引发的争端,但效果并不理想。
到墨西哥世界杯资格赛前夕,有超过30万萨尔瓦多移民在洪都拉斯境内生活、工作,其中的农民占洪都拉斯农业人口的20%。
1969年初,洪都拉斯政府决定分配土地给本国农民,同时没收萨尔瓦多移民的土地,而这些移民中有许多人已经在洪都拉斯境内生活多年。此举引发萨尔瓦多人返国潮。另一方面,萨尔瓦多国内的保守派担心,大批移民返回国内后会冲击现有的国民经济体系。
在重重矛盾下,两国之间的足球赛成了宣泄情绪的出口,也成了冲突升级的导火索。
1969年7月14日,萨尔瓦多出动战斗机轰炸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足球战争”爆发。洪都拉斯空军还以颜色,轰炸了萨尔瓦多境内的机场、海岸边的储油设施和炼油厂。
相比之下,萨尔瓦多陆军的装备较为精良,因此该国派出地面部队攻入洪都拉斯,占领了若干城镇及公路。但萨尔瓦多军队的后勤补给一直跟不上,加上洪都拉斯陆军逐步部署到位,双方的地面战陷入僵持状态。
“足球战争”中值得关注是空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采用活塞式发动机的螺旋桨战斗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各国空军的主力装备都是喷气式战斗机。很少有人知道,以螺旋桨战斗机为主力装备的最后一场空战,并非发生在二战期间,而是发生在1969年的中美洲,即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之间的这场“足球战争”。
虽然萨尔瓦多空军先声夺人,但实际上该国的空战实力并不强。其主力战斗机是美国出产的F-4U“海盗”和P-51D“野马”螺旋桨战斗机。萨尔瓦多空军仅有6架老旧的F-4U“海盗”,且出勤率很低。虽然萨尔瓦多在战前新购了6架P-51D“野马”,但这些飞机原本都是民用机,美国在出售它们之前临时加装了武器系统,而且其中2架存在故障,需要先进行维修,仅4架可用。
洪都拉斯空军的规模也不大,其主力战斗机都是F-4U“海盗”,共有17架。这些飞机的细分型号包括F4U-4、F4U-5和F4U-5N。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洪都拉斯空军在采购武器装备的过程中十分追求性价比,所以采购渠道较多,购得的机型也不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萨尔瓦多空军使用的F-4U“海盗”,是二战期间由美国固特异公司在获得许可授权的情况下临时生产的,其性能平平,相当于“中期型”。而洪都拉斯空军的F-4U“海盗”是其母公司沃特尔公司的原装产品,而且是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属于“后期型”。后者的性能显然优于前者。
另外,洪都拉斯空军飞行员的日常训练比较扎实,飞行时间较长;而萨尔瓦多空军平时缺乏训练,其飞行员对战斗机的操控根本谈不上熟练。
“足球战争”仅历时四天,因此也被称为“100小时战争”。洪萨两国空军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对地轰炸和近距离空中支援,鲜有在空中直接交手的机会。直到第三天,一架洪都拉斯F-4U“海盗”战斗机在扫射地面目标时,被两架萨尔瓦多P-51D“野马”战斗机盯上了。当这两架“野马”自以为发现猎物时,没承想另外两架洪都拉斯F-4U“海盗”及时赶到。
两架赶来救援的“海盗”战斗机飞行员,分别是费尔南多·索托上尉和埃德加多·阿科斯塔少尉——后者为前者的僚机。两架战斗机在进行空中巡逻时,接到前述友机的求救信号,于是迅速赶到现场。
从性能上看,P-51D“野马”曾被认为是“二战中的最强战斗机”。但到20世纪60年代,其各项性能都被“后期型”F-4U“海盗”超越。“野马”机型是1943年首飞的,而“后期型”“海盗”是1944年问世的,晚了几个月。从机体来看,P-51D起飞重量是5.25吨,F4U-4是6.65吨。后者虽然更重一些,但“后期型”“海盗”装备2450马力大功率发动机,远大于P-51D的1590马力。“后期型”F4U-4的最大飞行速度为731公里/小时,优于P-51D的705公里/小时。
最重要的一点是,“后期型”“海盗”装备有4门20毫米口径机炮,而“野马”只装备有6挺12.7毫米口径机枪。双方的火力差距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后期型”“海盗”在各方面都压倒了P-51D“野马”。
索托上尉驾驶“海盗”(F4U-5N型)咬住了萨尔瓦多的一架“野马”。索托操控4门20毫米口径机炮,连续实施3次点射,打断了“野马”的左翼。“野马”战斗机飞行员道格拉斯·瓦雷拉上尉虽然及时启动弹射座椅,但降落伞未能完全打开,他最终不幸坠地身亡。
就在同一天下午,在空战中“首开纪录”的索托上尉和阿科斯塔少尉又发现两架萨尔瓦多“海盗”战斗机。索托上尉击中其中一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弹射后成功逃生。
在那之后,索托上尉被萨尔瓦多的另外两架“海盗”战斗机咬住,展开激烈的空中格斗。双方的战斗机属于F-4U “海盗”的不同型号——索托上尉驾驶的是“后期型”,而萨尔瓦多一方的飞机属于“中期型”。后者的发动机功率存在不足(仅为2250马力),飞行速度较慢(684公里/小时)。
双方最大的差距是飞行员素质,索托上尉明显更胜一筹。他驾驶战斗机成功实现“S”形机动,跳到对手的后方,然后操控20毫米口径机炮开火,将对手的飞机打成了火球。萨尔瓦多飞行员吉列尔莫·科尔特斯少尉阵亡。
以上就是“足球战争”中仅有的三次空战。萨尔瓦多空军遭受重创,而洪都拉斯的索托上尉名声大噪,从此有了“中美洲空战王牌”的称号。
“足球战争”结束后,洪都拉斯空军继续使用F-4U“海盗”战斗机达10年之久。飞行员索托上尉驾驶的那架“海盗”战斗机,在1981年被移交给洪都拉斯航空博物馆永久收藏。它的机身上画有三个“击落标志”,分别是两个“海盗”和一个“野马”。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这三个标志象征着螺旋桨战斗机时代的终结。
1969年7月18日晚,在国际社会调停之下,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两国签订停火协议。随后,萨尔瓦多地面部队在洪都拉斯境内实施了一些小规模游击战,直至8月5日全部撤回本国境内。这场由足球比赛引发的战争终于落幕。
事实上,这是一场“双输”的战争——两国的死亡人数都接近2000人。超过10万名萨尔瓦多移民因冲突不得不离开洪都拉斯。他们的离开对洪都拉斯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那之后,两国之间的边境关闭了长达11年之久。1980年10月30日,洪萨两国签署和平协议,从法律上正式结束了1969年的那场“足球战争”。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