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年住进“养老院”

2024-09-11 00:00:00张钰梅
检察风云 2024年16期

从2022年意外走红的短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到当下被称为最牛社交货币的“情绪价值”,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成为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为博取眼球而刻意制造的话题。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18—24岁群体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10%,25—34岁群体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到12.30%,远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在学习、就业空前内卷的当下,青年亟须一个可以治愈心灵的窗口。

今年春节之后,“青年养老院”这一新兴概念跃入大众视野。当“青年”和“养老院”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词拼凑在一起时,很多人将其视作一个噱头,甚至认为这是“年轻人不务正业”,但其实,这背后有着不容忽视的群体诉求,也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象。

何为“青年养老院”

总的说来,青年养老院是一群年轻人打造的类似养老院的地方,专门用以吸引另一群年轻人来聊天、种地、晒太阳,体验“养老”生活。青年养老院的目标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那些迷茫且有压力的年轻人。在云南打造国内第一批青年养老院的创始人卢柏克介绍,他们的青年养老院不收45岁以上的人,不收没有上过班的人。他表示,现在的青年人压力太大,很多人都被房贷、车贷或是日常开销压得喘不过气。针对这一群人,青年养老院可以为他们提供透气的窗口。另一类是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包括摄影师、作家、画家等。一般来说,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但没有和同龄人交流的平台,而青年养老院专为年轻人打造,可以为他们的社交提供机会。

虽然冠以“养老院”的名字,但青年养老院和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不同。首先,它不提倡长期居住。它的设计理念中有一个关键词,即“短期养老”,这使得它的目标顾客只包含需要阶段性调整心态的人。其次,它不提供照护服务,没有医生、厨师等,有的只是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来到这里的青年大多是因为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导致身心疲累,他们需要疏解和释放心中的压力。青年养老院理解年轻人的这种需求和心态,通过组织大家一起打坐、打八段锦、种地、徒步等,让年轻人在屏蔽外界声音、放空式投入体验的过程中慢慢实现心灵自愈。另外,它的形式多样。青年养老院的场地可以位于郊区、农村,也可以在城市角落,甚至隐藏在咖啡厅之中。它提供的房型也不一样,有单人间、双人间,也有多人间,这使得其与传统民宿也有所区别。青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房间。还有一点,和传统的养老院相比,青年养老院的收费更加低廉。目前,我国普通型的养老院月均收费在5000—8000元之间,而青年养老院的月均收费在800—1600元不等,主打“用最低的生活标准,享受自由的感觉”。还有的青年养老院提供“义工换宿”服务,生活较为拮据的青年可以通过打扫、做饭、画画等置换住宿费。

短暂“逃离”的选择

“青年养老院”这一概念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目前,云南、安徽、浙江等多地都已建立了青年养老院。并且,有创始者称,在试营业期间,社交媒体平台的咨询者就已络绎不绝,每天都有100多个好友申请。不仅如此,很多大型企业也看好这一新兴事物,提出要将其与乡村振兴项目相融合。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我们不禁要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一事物得到了如此热烈的呼声?

事实上,青年养老院这一概念与最近几年大火的“躺平”“摆烂”等概念不谋而合,都反映了徘徊于高压生活中的年轻人对放松身心的追求。从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到“公园20分钟效应”,当前年轻人的心中,似乎总氤氲着一股“逃离”的冲动。

人民智库在2023年发起了一项“青年群体竞争心态调查”,以14—35岁年龄群体为调查对象,覆盖省、市、乡镇等多个区域,共回收有效样本2515份。调查显示,有42.7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感到压力,有38.69%的人有时会感到压力,而很少或没有感到压力的仅为15.23%和2.98%。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年轻人受到的压力之大。同时,调查也显示年轻人受到的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考公考编、考研考博、求职应聘、学业成绩、职级晋升、考核评比、同侪压力、婚恋择偶、子女教育等等。但是面对多方的压力,年轻人并不完全持有消极的状态,认为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来改变个人命运的仍占多数(超过60.00%),并且,有超过半数的青年认为“躺平可耻”。所以,在现实压力面前,大部分年轻人愿意奋斗和抗争,只不过,人的精力有限,他们需要一片小的天地,可以暂时搁置来自现实的纷扰。在这一点上,青年养老院正好满足了年轻人。这也是卢柏克的青年养老院不收没有上过班的人的原因。他在采访中表示:“那种从学校里出来一天都没上过班,直接就躺平的,我们不建议他们来。”“来到青年养老院的年轻人,一般会住7—20天,而后重新回归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所以,这种“逃离”,也是年轻人应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选择。

另外,青年养老院虽然聚集了一批年轻人,但并不存在同侪压力。一方面,青年养老院的空间相对有限,常住人数基本在10—15人;另一方面,青年养老院主张让人真正有松弛感。如卢柏克介绍所说:“在这里,没人要求你的生活作息,没有职场焦虑,没有家庭矛盾,你可以‘随心所欲’。”一个入住青年养老院的受访者说:“我来青年养老院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没有人去评判你这件事情做的是非对错,没有人催促你干一件事情,我今天出去跑个步、淋个雨也很开心。”虽然是一种新兴商业,但青年养老院体现了对年轻人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正如有网友评论说:“如果说走就走的旅行太难,如果离群索居的野望太远,那么青年养老院仿佛就是把大理搬到了你的身旁。”

营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环境

尽管青年养老院已经投入运营并受到了热捧,但它在“成形”的路上饱受争议。有人认为,青年养老院作为新业态存在,是一种营销策略,因为青年远没有进入养老阶段,不需要考虑养老场所;有人认为,它的存在,是年轻人逃避责任、逃避担当的表现,是一种堕落,会毁掉年轻人。也许,当“青年”和“养老院”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了它会引发争论,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但既然它已存在,那就说明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强调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并提出要从规划环境、教育环境、就业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健康环境和安全环境等7个层面营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环境。

青年养老院是青年人自主探索的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新兴产物,虽然其可能在管理、运营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但它的出现,体现了对“青年”这一群体的关注。又因为青年养老院有着良好的环境、宜人的氛围、舒服的交往模式,所以它对于青年的发展是相对友好的,在营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环境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空巢青年”“数字游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青年养老院的出现,无疑给了他们更多探索和拓展的空间。有调查显示,青年使用社交媒体来排解孤独的交往实践,看似消弭了个体与社会的距离,实际上可能成为阻碍青年在现实世界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这片多数青年都向往和渴望有所发展的城市空间上,不妨对他们多一些包容和鼓励,允许他们积极探索。当然,作为时代新人,青年人也应该担负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发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