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推进教育法体系化

2024-09-11 00:00:00王琦
检察风云 2024年16期

教育法的体系化是教育法法典化的前提,以体系化逐步推动法典化是教育法体系发展完善的必然过程。《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统一立法模式”,使得教育法律体系统一、协调,对我国的教育法典编纂具有借鉴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指出,将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学界对教育法典编纂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致认为教育法法典化是时代之需。2023年11月2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教育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次会议,成立教育法典编纂工作组。

教育法的体系化是教育法法典化的前提,以体系化逐步推动法典化是教育法体系发展完善的必然过程。从比较法视野来看,我国教育法典编纂可以借鉴域外国家的有益经验。比如,《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统合了100多部教育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不仅标志着俄罗斯在教育领域拥有了首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基本法,还促成了俄罗斯教育法体系的初步形成。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统一立法模式”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在总则部分(第1—6章)明确阐述了教育法的一般规定、教育体系、教育关系等,为整部法律提供了清晰框架。第7—11章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各个教育领域进行了细致规定,反映了俄罗斯教育体系的多元化与丰富性。在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方面(第12—14章),该法详细规定了国家对教育活动的规制、教育领域的经济活动及资金保障、国际合作等内容,既为教育活动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确保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此外,附则部分(第15章)对法律实施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如教育层次的对应、教育计划等,为法律实施提供了规范指引。

从直观感知上看,《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仅111个条文,然而这背后所蕴含的法律内涵与深度却远非数字所能简单衡量。这些条文不仅是对教育领域各项活动的规范,更是对俄罗斯教育体系内在逻辑的阐述和提炼。以第98条为例,虽然在形式上为单一条款,但其详细规定了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运行、维护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足见其内容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从形式结构上看,《俄罗斯联邦教育法》采用逻辑清晰、系统严密的章节架构,每一条文都紧密围绕教育的核心要素展开,形成了既符合逻辑又价值融贯的法律框架。从实质内容上看,该法不仅涵盖了教育的各个领域,还深入教育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为俄罗斯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可见,无论是形式结构还是实质内容,该法都为教育法体系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外部体系审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清晰界定了俄罗斯联邦与联邦主体之间在教育领域的法律关系,明确了教育管理机关、教育机构、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在法律框架下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升了俄罗斯联邦教育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内部体系观察,该法鲜明地体现了前瞻性和包容性。它不仅在教育理念上积极倡导自由多元化,鼓励教育领域的创新与改革,更在制度设计上构建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补充教育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同时,该法还强调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上述价值追求被有机融入了总则部分,形成了法律概念、原则和制度的有机统一。

因此,《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充分彰显了俄罗斯对教育法体系化的重视程度与制度创新,不仅在法律层面为俄罗斯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在理念层面明确了人性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由此可见,《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努力保持从内部体系到外部体系的统一性、全面性和协调性,使之成为一个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规范体系,符合“统一立法模式”的特点。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特色与贡献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实际上是经历了建构型法典编纂尝试后,面对复杂现实情况且囿于国内教育学说不足和规范体系不完备现状,所采取的一种折中策略。这种策略虽是权宜之计,却是教育立法日趋成熟的体现。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是在《俄罗斯教育法典草案(总则)》(2003年)以及《独联体国家示范教育法典》(2006年)的基础上汲取精髓而制定的。尽管在形式上并未采用传统的总分结构,但其内在逻辑和编排思路是以教育法律关系为主线的。整部法律条理清晰,各部分内容相互呼应,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教育法律体系。更为难得的是,这部法律在吸收借鉴法学理论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展现了俄罗斯在教育立法领域的本土性和创新性。其不仅包含了独联体其他国家教育法典的基本内容,还在此基础上结合俄罗斯实际国情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教育法律体系。

此外,从国际视角来看,《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出台对周边国家的教育立法及教育法法典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整合、精简、统一的立法特点,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镜鉴。譬如《白俄罗斯教育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由17编、63章、295条详尽的法律条款所构成。这些条款内容充实、逻辑严密,充分体现了体系化和规范化的特征。法典采取了总分结构,将教育法律关系作为逻辑主线,贯穿于整部法典,确保了法律条文的内在融贯性,与《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典草案(总则)》在逻辑结构上保持了高度一致性。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在编纂过程中融合了科学的教育法律原则、运用了严谨的法律表达,并注重法治实践和理论成果的有机转化,对我国的教育法典编纂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条款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普遍性原则,如平等教育权、教育自由等,还结合了俄罗斯特有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法律原则。如第一章第三条“国家政策和教育关系法律调解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教育优先、教育机构自治、教育民主管理等基本原则。我国在编纂教育法典时可以此为鉴,既有机借鉴国际普遍奉行的教育法律原则,又紧密结合实际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基本原则,例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等。

第二,《俄罗斯联邦教育法》采用严谨、明确、具体的法律语言,确保了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总则中第一章第二条“本联邦法所使用的基本概念”部分,罗列释义了教育、教学和业务能力等法律术语。我国教育法典编纂也应当注重法律术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语焉不详、笼统模糊的表述,确保法律条文不存在歧义及在实践中得以正确使用。

第三,《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的教育法治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例如,高度重视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第42条6款内容均不同程度地予以提及,并对心理教育的职能定位、负责机构、启动方式等都作出了十分详尽的规定。我国也应在借鉴国内外教育法治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国情进行择要吸收与有机转化,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体系。

(王琦,广州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编辑:张钰梅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