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赵春艳是一名农学女博士,已在“三农”一线奋斗了14年。作为农技人,她将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和新机械送到田间地头。她的奉献和坚守,照亮了农业农村的科技之路,也照亮了农民的致富之路。
记者:你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农学博士,老家在黑龙江,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你千里迢迢到了广东?
赵春艳:我的家在黑龙江兰西县,2008年完成学业后,我进入内蒙古饲料监察所工作。一年后,我和丈夫看到惠州市发布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冒出了去南方看看的念头。那是博罗县第一次引进高层次人才,县委领导都非常重视。他们的诚意使我们作出决定留在惠州。
我丈夫是内蒙古赤峰人,和我读的是同一所大学,我主攻动物营养与饲yGkPkm+GqiUqG2mwFFswMA==料科学专业,他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博士。2009年8月,我进入博罗县畜牧兽医局,丈夫则到了博罗县国土资源局。
记者:内蒙古和博罗县,相距两千多公里,初到异地,生活和工作上有没有遇到什么不适应?
赵春艳:南方和北方还真不太一样,饮食习惯、生活作息都有差异。一开始我们还挺新鲜的,可毕竟是生活,光靠新鲜劲儿是不够的,虽说饮食可以自己调整,但气候真的很难适应,尤其是梅雨季节,到处湿漉漉的,特别不舒服。
那段时间,我的情绪也不太稳定,时不时会感到孤单,毕竟离家千里,家人、亲戚和朋友都不在身边,幸亏丈夫体贴,我们可以互相慰藉。
除了生活,一开始工作上也和我期望中的不太一样,环境和实验设备等没法和之前的单位比,很多事情想做做不了,很多资料想查查不到。而且畜牧兽医局的项目大多都比较简单,以推广、示范为主,科研性不强。发酵床养猪是我最初做的课题之一。发酵床以木屑为主,猪的粪便和尿液通过发酵产生营养物质,再掺到木屑中。
但我发现南方温度比较高,用这种方法养殖180斤至200斤的大猪,有不少弊端。大猪本身热量大,南方气候潮湿,发酵床一旦受潮严重,不利于猪的健康。思索再三,我决定用这种方法养殖小猪,申请了“发酵床养仔猪”的科技项目,效果很好。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养殖项目。
随着工作慢慢顺当起来,我的心态也有了变化,既来之则安之,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2011年,我女儿出生了,我给她取的小名叫“苗苗”,寓意着一家三口在这个南方城市像树苗一样扎根生长。
记者:2016年,你去当地的湖镇镇当了镇委副书记。那段时间,听说你扶持当地药农大力发展中药种植业,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赵春艳:博罗县的罗浮山有着悠久的中药文化,著名的洞天药市就设在罗浮山冲虚古观左侧。前些年,当地种植了大量桉树,但这种树吸收土壤的肥力和水分非常快,呈掠夺式生长,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我一直想改变这种局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家叫“药王谷”的企业带头搞“退桉还药”,砍掉桉树,种植鸡血藤、沉香、猴耳环等中草药。我觉得这种方式不错,便在湖镇镇大力推广,并找到销路带动农民种植,效果非常好。
2017年4月,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刚好有个职位空缺,我去了那里工作,跑遍了博罗县各个乡镇,听取农户、企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议,写了大量产业调查报告和文章,目的是为博罗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决策依据。那些年,我带领团队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还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及农业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培训及服务农民2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多万份。
记者:博罗县的艾草非常出名,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些年,当地艾草产业发展兴旺,这离不开你的一番心血。你是怎么带动种植户发展艾草产业的?
赵春艳:早在千年前,博罗县就有人把艾草制成艾条,救治百姓,而岭南地区也一直有食用艾草的习俗。在众多南药中,艾草具有较完备的产业链条,适宜作为产业化种植的切入口。我在调研和走访种植户时,大家一致认为博罗县的艾草没能形成产业,实在可惜。于是,我就萌生了发展艾草产业的念头。我从艾草的种wBblXJvYHDsOhotKIvOZDQ==植标准入手,带领技术团队,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申报艾草的种植栽培标准和惠州地方标准。同时,为了加大对艾草的保护力度,我们在博罗县农业科技示范场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艾草。在两年时间里,经过种植观察、比对试验,摸索出艾草的生长规律和种植特点。我还带领团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目前艾草的三产初见成效,研发产品包括艾条、艾糍粑、艾草馒头和艾香等,销量非常好。
如今,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提出,艾草的应用更加广泛,背后的产业链条也越来越丰富,产值与日俱增。我还和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结合起来,在博罗县推动特色农产品与中医药文化融合,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
记者:你平日里工作这么忙,作为一名女儿、母亲和妻子,你是如何完成这之间的身份切换的?
赵春艳:作为一名女儿,我心里有愧。因为父亲生病时,我没能尽孝,父亲走后,我也没能好好地送他。记得当时是2013年,汕湛高速公路开工,我丈夫重担在肩,6个月之内要完成1000多亩的征地目标。这之前,父亲已经病重,我们曾回老家探望,临别父亲嘱咐我们好好工作,我和丈夫说,等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再回去多陪陪他。万万没想到,母亲怕影响我们工作,父亲去世后,直到办完后事才通知我们。我能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但这件事成了我心里永远的遗憾。
对于女儿苗苗,我一直尽心尽力照顾,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很忙,本可以住在单位,但考虑到苗苗从小就跟我睡,怕她不习惯,我无论多晚都坚持回来。
我的工作虽然忙,但很多时候,丈夫比我还要忙。2019年6月,丈夫接了三年援藏任务,我只要有假期,就会带着女儿去西藏,去牧民家里走走看看。我看着他们的生活环境,更觉丈夫去西藏是对的,一定要为牧民们做一些事情再回来。
这些年,我们夫妻彼此体谅,彼此支持。作为一名事业型女性,我想说,“家,不应该是累赘,应该是加油站。当你累了乏了,亲人会是你永远的依靠和动力”。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温馨而有力量的家庭。未来,我会继续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