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稼先爱国、奉献、科学精神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9-11 00:00:00武维华
民主与科学 2024年3期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给我们学习研究“两弹一星”历史、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九三学社社员、“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号召全社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以邓稼先同志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把学习邓稼先同志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为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纪念邓稼先百年诞辰,本刊特设专栏并刊登部分纪念文章,以与读者共同缅怀这位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在邓稼先同志诞辰100周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的生平业绩和历史贡献,追思学习他的高尚品格和理想追求。这对于九三学社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以邓稼先同志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引导广大九三学社社员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邓稼先同志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邓稼先同志带领科研团队,在外国专家撤离、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克服极端艰难困苦,实现了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不愧为“中国脊梁”。邓稼先同志是九三学社社员的杰出代表,是九三学社的光荣和骄傲。他少年时代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将人生价值追求与民族兴亡、国家发展紧密相连。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博士毕业后,他毅然冲破重重险阻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1958年,他被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从此隐姓埋名,开始了长达28年研制核武器的艰难历程,将毕生奉献于民族强盛的事业。作为九三学社的旗帜性人物,邓稼先同志在社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他和王淦昌、陈芳允、赵九章、程开甲五位“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深刻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邓稼先同志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全体社员学习,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永远值得全体社员缅怀。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科技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中共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前所未有,作用发挥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学习宣传邓稼先同志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精神,号召广大社员和机关干部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凝心聚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拼搏奉献、履职尽责,更具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发扬邓稼先同志心怀“国之大者”、勇担责之重者的爱国精神。邓稼先同志192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书香世家,少年时在北平求学,亲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国家和民族蒙受屈辱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意识,父亲“学科学对国家有用”的嘱托确定了他科学救国的志向。在出国留学前,他明确告诉好友:“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一定回来。”在美国普渡大学,他夜以继日刻苦学习,不到两年即获得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便匆匆踏上归国旅途。归国后,他惜时如金、努力钻研,在核物理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一头扎进深山大漠,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祖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去世前,他依然坚定地说:“要是再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今天,我们纪念邓稼先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优秀品质,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以科技报国为吾辈之责,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发扬邓稼先同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这是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邓稼先同志事迹时使用的引题,是对邓稼先同志一生的准确概括。邓稼先同志从事祖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20多年,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探索性研究工作都是他把关拍板的,很多方案都是他亲自拟定的,但他从来没有署过自己的名字。核武器研究是“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严格保密工作。1958年后,他没有再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没有公开做过学术报告,他的名字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彻底消失。“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要奔世界先进水平”,这是邓稼先同志经常对身边同事说的话。不计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是他身上最鲜明的特质。今天,我们纪念邓稼先同志,就要学习他拼搏奋斗、默默奉献的高贵品格,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保持“甘坐冷板凳”和“十年磨一剑”的耐性和定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发扬邓稼先同志严谨求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邓稼先同志当时只有34 岁,但已经充分展现了高超的科研组织能力。他坚定目标,确定主攻方向,编写教材,培养专业队伍,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理论设计初始阶段,他凭借自己精湛的学术水平大胆估算,在理论设计落地阶段,他带领团队小心求证,经过反复计算验证,明确了原子弹设计的理论框架。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万无一失的标准对待每一项工作,从理论设计、加工组装、实验测试到定型生产,深入第一线考察了解情况;每遇重大问题,无不亲临现场指挥处理;关键时刻,他带头现场取样,查证试验结果。他敢于钻研、勇于探索,带领团队一次次向着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发起科研攻关,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仍针对国家核武器发展战略,向中共中央提出重要建议。今天,我们纪念邓稼先同志,就要学习他敢为人先、勇于攀登的创新精神,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科学品格,敢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卡脖子”工程,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好的告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为以科技为界别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我们要把学习邓稼先同志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团结引领全体社员,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努力履行好参政党职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