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中国草》:一个人和一株草如何赋能生命价值

2024-09-11 00:00:00钟兆云
农家书屋 2024年8期

“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是农林科技报国的典型人物,不少人是通过电视剧《山海情》知道他的。剧中展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环境恶劣,林占熺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卓绝中,带着他的菌草技术一马当先,掀开闽宁协作大幕。

正如每个人经历的苦难不尽相同,对苦难的意义之理解也各有千秋,吃苦耐劳是刻在林老师骨子里的DNA,但与多数人不一样的是,他还把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也作为DNA刻在了骨子里。

我和林老师在年龄上虽然差了将近30岁,但都是闽西的客家农村人,太知道早年农村生活之艰难和不易。如果说年少所吃生活的苦纯属身不由己,那么,林老师参加工作后所经历的科研之苦、推广之苦和援外之苦,除了智慧,还得有坚韧不拔之志。发生在林老师身上的苦和乐,来自他的不忘初心、崇高心灵和悲悯情怀。常人对林老师是很难理解的,甚至是不相信的。

直到现在,林老师每天都还在攻坚克难,一心想着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多地受惠于幸福草。团队建设、学科建设、跨国合作等也都离不开他,未来还要面临许多难题和新课题。我有时也很羡慕林老师,80岁了还有一份深情,在痴痴地等这一株草更大地赋能。在我看来,耄耋之年还能有这份痴,是因为童心未泯,眼里的光依然明澈,生命也便虎虎有生气,依旧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对人类能创造价值的人。

菌草工作是林老师终其一生的事业,毫不掩饰地说,这中间带给家人的是苦比乐多。他要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去改变,用神奇的菌草来抚慰无数的生灵,把自己的苦和乐与大众的苦和乐融为一体。大时代带给小人物的苦,小人物送给大时代的乐,成为我创作此书的两翼和双轮。

我用30多万字来写林老师,绝不是为了完成一篇长篇表扬稿,更不是为了流水账般地记录好人好事。采写科学家比常人要难得多。而这个半路出家的科学家,即使在科学家队伍里,也是那么与众不同。创作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一直都在忙里偷闲接受采访。

他的工作节奏、工作激情,让许多年轻人望尘莫及。他说得很平静,宛如平常一段歌,只是在讲到迫不得已拉上兄弟和女儿女婿走上这条道路以及六弟还为此付出生命时流泪了。这种百折不挠、义无反顾真是世上少有,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有时边写边掉泪!

这是一部非虚构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是一个人如何从小草般的平凡无奇,在众声喧哗中与时代、与内心、与命运抗争,为人类奔跑出一片蔚为壮观的风景,让自己在平凡之上有了可圈可点,给这个世界留下再也抹不去的一片绿,让世界看到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的真诚和其中涌现的一个个美好灵魂。

写的是草,其实关键是写人。用草的行为表现草,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在矛盾和冲突中表现人物,才会引人入胜。平凡中的崇高以及伟大中的谦和让林老师闪闪发光。凡是接触过他的人,就无法不被他的精神感染。我跟他去过宁夏盐碱地带的菌草基地,看到傍晚在一阵阵风中躺平的向日葵,在阳光播撒暖意之后,又一轱辘起身,向着太阳微笑。

如果读者朋友中确实有像向日葵那样喜欢顺风躺平的人,那我相信林老师就是能照暖你起身的阳光,就是不躺平的老松,像他培植的巨菌草那样根深叶茂、情长意切,挺身敢与风沙斗百千个回合。

林老师已是一个标杆性人物,已有不少通讯报道写他。我把他作为文学形象写,当然不能高举高打,而是着笔于如何落地,如何落到大众都能实践的生命精神、人人都能确认的生命价值。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把握分寸、把握温度。我的创作就是想收集他照亮过许多人许多地方的光,让这束光聚焦在“国之大者”上,温暖和照亮更多的人。同时,这本书的创作也担负着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援外故事的文化使命,力求用文字表现中国科学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出的声响、绽放的色彩。

我从14岁发表第一篇习作,把“为英雄立传,为社会立德,为民族立魂”当作自己的使命。我感谢文学,能让我通过文字来传递一种精神,在塑造英雄的同时,也被英雄塑造。创作此书,我希望不仅可以介绍世界认识一株神奇的菌草,了解这样一个为解决世界级难题付出努力的人,看到菌草为国际减贫和生态保护持续贡献中国智慧的壮举,还希望通过分享主人公科技报国的成长经历、中国菌草技术在发展普及中造福人类的历程,从中汲取自身成长的动力、奋斗的能量和永不止步的意志,体会投身于壮阔理想和高远追求的生命意义。

不管作品还是作品塑造的这个典型人物,都要体现时代特征,恰如其分地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面貌。这本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忠实于人物和生活,把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和情节进行艺术的串联,以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一切抒情和议论则都水到渠成。虽然我希望它比小说还好看、比历史还真实,但秉持的写作原则却是:但写真情与实境,任它流传与埋没。

我从事写作至今快40年了,到现在我还是一个愿意为时代记录、为英雄楷模放歌的作者。我希望好的作品能照亮和带领更多人走向真善美。菌草是美的,林老师的心灵是美的,我的文字也应该是美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菌草已遍布全世界106个国家,林老师还在带着菌草奔跑。我要向他学习,继续做追梦人,在爱的奉献中跑出最美的自己。最让我欣喜的是,向他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就有许多学农的年轻人和菌草技术从业者。相信菌草精神必然召唤更多人加入进来,而我的书写也依然在路上。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