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模式”生活画卷: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振兴典范

2024-09-11 00:00:00程晓洁
农家书屋 2024年8期

千年之“古”,“活”在未来。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镇的嵩口古镇依托“嵩口模式”,逐渐摸索出不一样的古镇“活化”实践发展路子。不同于其他古镇采用将原住民迁出,再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方式,嵩口推行“三七开”古民居活化模式,让当地人住在镇上、留在村里。古镇在焕发新生的同时,也为当地人的生活创造更多可能。

古渡记忆

繁茂如昨也如今

站在德星楼主殿露台上,望向古渡口,这个千年古渡汇集往来货运船只,迎来送往四方商旅,带来了深山小镇的商贸繁荣,既见证了嵩口的发展历史,也留给嵩口百姓诸多历史记忆。

嵩口古渡口水的故事,顺着时代的变化起着波澜。古渡曾设有上下两个渡口,林登华早年曾是下过渡的渡工,他记得那些商船货船多停泊在德星楼正下方的楼下潭,最热闹的时候能有50多艘。这些船将李干、茶油、香菇等土特产运往福州,再带回海产、布匹、京果之类,被本地人叫作“福州船”。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路逐渐被淘汰,改造前的古渡口溪边有一部分已经铺成水泥道路,并设置了石护栏。岸边的古榕树变得难以靠近,人与水的联系也在变弱。

2016年,“打开联合”团队开始对古渡口进行改造,重新联结了人与水的关系。改造后的古渡口开放了亲水码头步道,地标建筑德星楼也重新与游客见面。

如今,沿着嵩口古渡口拾级而上,一条商业古街赫然在前,卵石铺就的巷路曲折深邃,在悠远漫长的时光中,逐渐形成米粉街、横街、直街、关帝庙街等多条相互交错的街衢。沿街客栈、文创概念店、手工作坊、传统美食店……店铺林立,挤挤挨挨,怀旧与新潮相融共生,使嵩口成为一个别样的南方古镇,而穿梭其间的游客,又为古镇增添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与喧闹繁华的市区相比,这里就像是一片“世外桃源”,没有浓重的商业气息,有的是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

古技焕新

文化绘声也绘色

在嵩口,古乐队在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路过张元幹纪念祠,偶尔会听到里面传出热闹的锣鼓弦乐,还有咿咿呀呀唱着的闽腔小调,那便是镇上的古乐队在排练,每周一、三、六下午两点至四点准时有一场弹奏练习。与嵩阳诗社一样,古乐队成员清一色是老人家,男多女少,女性成员也以唱为主,演奏的则皆是男性。政府给这群嵩口民间音乐爱好者以“嵩口老年演唱队”的名号,但大家仍习惯称之为“古乐队”。

古乐队并没有白纸黑字列出规章制度,出席自由,阴天下雨来的不过五六人,大家各自拿了乐器围坐着弹拨几曲、攀谈几句,下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又会有十几二十人出现在这里,十几年来一直都如此。即使人员变动了几拨,文化站的锣鼓弦乐也一直没断过。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大家能聚在一起继续这点爱好,而我们也在这些古迹里读到了属于这片土地的独特思考,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文脉延续。

此外,嵩口镇还重视挖掘复活本土文化,振兴嵩阳诗社,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溪湖肥狮、芦洋纸狮等。嵩口镇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既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更多游客来体验古镇的传统文化氛围。

古镇静默

美食撩人也动情

镇上鹤形路,青石砖的每一道纹路都镌刻着嵩口的历史、生活、美食,在这条路上呈现出另一种浪漫情怀。

逛一圈圩市,来到菜市场里,可以发现这座古镇许多独具特色的生活趣味,很快就能熟悉小镇上的土特产和小吃,而要想细细感受嵩口人的日常饮食生活,还需要再放慢一些脚步。

运气好的,在小路一旁,或许你会遇见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于四面八方,围聚在厅堂间的八仙桌旁,互致问候、其乐融融,这就是有“不散的宴席”之称的三出宴。

第一出,菜出四碗,一碗主食,下桌洗脸休息;第二出、第三出依次进行,八炒四汤三主食,直到酒席结束。

转鸡头可谓是嵩口三出宴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凡宴请客人,在席中都有转鸡头,即先将鸡头朝向最为尊贵的客人,有尊贵的客人喝完酒后发号施令,将鸡头转向其他宾客,每向一人,均需喝酒,杯数只增不减。直至鸡头转回至首位客人之后,大家方可动用鸡肉。而此时,宾主皆已酒至半酣。

在嵩口,三出宴已传承了数百年,在浓厚的仪式感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孝悌礼仪,折射着乡里民间的民风民情。

在三出宴中,头牌菜总是蛋燕——这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地方小吃,宋代时叫蛋面、太平面,寓意幸福美满、平安吉祥。蛋燕的做法是将地瓜粉和鸡蛋搅拌成糊状,置平底锅中摊成薄饼,可直接食用或加料煮熟即可。其口感顺滑,风味独特,是嵩口人节庆日必不可少的佳肴。

走在镇上,咬一口水晶饼,吃一碗锅边配汤边饺,去作坊买几斤新曝好的地瓜粉。经历一场古厝宴席,我们可以感受到嵩口人家过往至今的生活印迹,是那样接近大山和土地。

古韵悠悠

新业态引人也育人

近年来,嵩口在改造重建过程中兴起的新业态,既引来了年轻人,也成就了老传统。

吴婧可能是最早融入古镇生活的“外地人”。吴婧是“打开联合”总执行长邓海的夫人,主要协助镇政府筹备行业协会和嵩口创新创业示范中心的建设,并组织开展社区营造和公益活动。在工作中,她重新梳理嵩口各行业的信息,接触到了更多嵩口本地和外出的年轻人。她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引导返乡青年创业,并协助创业青年通过媒体对外宣传。想回来的人给了吴婧更多的信心留在嵩口,而吴婧也让观望的人们看到嵩口提供的生活、工作的可能性。

她与大学生团队一起组织冬令营,并与来嵩口进行冬令营支教的福建义工支教团团长颜晓梅一拍即合,在当地镇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嵩口社区居委会的场所,由“打开联合”团队提供改造方案,建起了嵩口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空间: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

2017年4月底,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成立半年不到,公益图书馆已迅速融入本地人的日常生活,放学后家长找不到孩子都习惯先来图书馆看看。现在,嵩口已经有了专业的古镇定向寻宝项目,有了每个假期都开展的冬(夏)令营,而日常的社区活动都被安排在公益图书馆,由吴婧和颜晓梅负责,并有三位兼职员工协助管理。

每个周末,这里都有丰富的活动,除常规的绘本阅读、电影沙龙外,还有真人图书馆、音乐分享会、嵩口故事会、征文比赛、文化讲座等等,不但成为小朋友们的好去处,更拓宽了本地人的视野。图书馆成立了朗读俱乐部,每月举办诗歌朗诵会,并在永泰诗词学会的指导下开展诗词写作培训。来图书馆举办活动的嘉宾有本地文化学者,也有外来参访的机构和个人,图书馆的经费则主要来源于镇政府、文化系统和民间(基金会及个人)捐赠。

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从成立伊始,就以本地人和本地文化为出发点,极大地满足了本地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在嵩口古镇的公益图书馆和众创空间内,一支公益合唱团也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合唱团的支教老师正在组织孩子排练,小学员拿着乐谱,和着旋律,声情并茂地歌唱,甜美的歌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2019年,嵩口镇少儿合唱团支教老师潘超在机缘巧合下来到这里,他和颜晓梅老师共同发起成立少儿合唱团。合唱团为公益性质,教学排练团队为义务支教,给当地的孩子们提供声乐基础、基本乐理、音准训练、咬字训练、合唱表演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旨在通过合唱艺术让乡村儿童得到高品质的音乐教育,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音乐的滋养、美的教育。

嵩口中心小学乡村少儿合唱团成立于2018年,是福建省首个立足乡村的公益少儿合唱团。在永泰县教育局、嵩口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学校老师努力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副教授潘超支教团队排练提升,合唱团多次代表永泰县教育局、嵩口镇参加各类活动演出。2023年9月10日,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的“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福州庆祝第39个教师节专场音乐会上,合唱团带来的歌曲《嵩口谣》赢得了满堂喝彩,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唱响属于家乡的歌谣。合唱团的事迹多次被主流媒体报道,被誉为“福建的马兰花”“大山里的梦想合唱团”。

少儿合唱团的组建填补了嵩口公益性合唱团的空白,也让孩子们能够在充满美感和愉悦的气氛中,启迪音乐天分,培养综合素质和合作精神,通过歌唱培养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为当地文化生活增添了活力。

(作者单位:永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