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乌海市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社会稳定、农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五大任务 高质量发展 乌海市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工业重镇和资源富集区,乌海市始终聚焦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严格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五大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城市转型、产业转型两个重点,全面推动深化区域合作、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等重点工作做深做实,推动“五大任务”和自治区“六个工程”协同推进,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上半年,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共识谋发展
(一)加强高位部署
乌海市委决定,将完成“五大任务”作为全市中心工作纳入市级“晒党建、晒亮点”活动方案,以党建引领“聚势赋能”,制定了《完成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找差距、闯新路、晒成绩”活动方案》,旨在提升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推动任务落实的定力,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从机制上形成市区两级持续加强联调联动的合力,形成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协调一致,业务上主抓抢抓,各区、各部门争先进位的良好比拼环境。
(二)优化制度建设
制定乌海市2024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调度报告制度,推进“五大任务”与“六个工程”调度结合,进一步优化任务调度模式,紧扣中央为基层减负要求,转变以往全覆盖、多口径的调度方式,解决表格式调度内容庞杂和重点内容不突出的情况,以问题结果为导向,调度过程不讲进展只抓问题,着力提高任务推进效率。
(三)强化问题导向
在“五大任务”推动过程中,乌海市直面症结所在,精准发力,力求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到实处,以2023年度自治区“五大任务”旗县(区)委书记专项考核评比工作结果为导向,联合各区、各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重点抓好失分项内容,开展常态化问题整改工作。两办督查室设立问题查摆反馈机制,建立从问题发现到落实整改的闭环机制。
二、抓实任务落地,振奋干事行动力
(一)生态优先: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乌海市地处荒漠草原地区,自然生态条件十分脆弱。近年来,乌海市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累计投入资金42.78亿元,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364个,“七治”成果不断巩固深化。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主动服务“三北”工程攻坚战,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乌海市“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治理完成近4万亩。建立自治区首个“空天地”一体化立体大气监测平台,全市完成45家电石、石灰、玻璃行业企业新标准提标改造,2024年上半年利用再生水1023万立方米,全市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92.2%,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秸秆利用率96%,地膜回收率90.6%,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1.726万亩。完成节能技术改造2项,实现节能量2.94万吨标准煤。完成节水技术改造2项,实现节水20余万吨。成功创建自治区节水型标杆企业1户、节水企业1户,自治区级绿色工厂4户。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生态治理试验段项目和乌海市黄河沿岸滨河区域生态建设三期项目成效显著,“山筑绿屏、水田沙矿串绿线”的生态保护格局初步形成。
(二)转型升级: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作为自治区的能源主产地之一,乌海市在做好能源保障供应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煤炭深加工和清洁能源发展,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显成效。全市130余万千瓦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节能改造预计年内完成。公网和承担民生供热的发电企业均已签约电煤中长期合同,全市煤矿企业实际供应电煤履约率105.59%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投资4.76亿元;金湖远景储能电站项目纳入自治区首批示范项目清单。已批复BDO产能 249.2万吨,东景、三维、广锦等5个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51亿元,已建成BDO产能129.2万吨,占全国有效产能27%,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的蓝图正逐渐变为现实。已建成2个300万吨以上的焦化主体,国能西来峰(一期160万吨)有序推进,9个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开工建设4个,传统产能整合重组焕发新动能。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阿电入乌400万千瓦保障性区域新能源合作项目中,阿拉善右旗10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及阿拉善左旗100万千瓦光伏项目预计均于年底前建成。
(三)勇挑重担: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人才库,建成民族政策理论宣传、教育、研究、实践基地11个,12家单位被命名为第八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实施“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创建工程,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治重化积”取得明显实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累计排查隐患1.7万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不断推进,化解政府隐性债务12.77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民国防教育和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成果丰硕。
(四)齐头并进:打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尽管地处干旱地区,乌海市近年来依托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着力打造“乌海葡萄”品牌文化,推动葡萄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协同发展。乌海市葡萄保有面积2.25万亩,产量836万公斤,设施葡萄种植面积1278亩,全市涉及葡萄种苗培育、种植、加工、贮藏、流通、休闲农业等链上企业达到46家,葡萄酒最大年生产能力达1.43万吨,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葡萄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多元,“乌海葡萄”品牌价值高达18.03亿元,乌海被布鲁塞尔国际评酒会确定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实施海勃湾区百美庄园、乌达区生态农业观光垂钓园等项目,葡园绿道贯穿9个农业产业园和9500余亩苗圃,成为乌海市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鑫双丰、阳光田宇等3家公司通过“蒙”字标认证,葡萄酒等76种优秀农畜产品入驻青岛等地销售中心。
(五)开放合作: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乌海市找准支点系统推进对外开放,将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重点任务与落实“自治区自贸区创建工程”“强化向北开放腹地支撑重点工作”一体推进,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动与蒙古国跨境经济合作。被授牌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乌海内陆港,推动BDO灌装运输、铁海联运“一单制”发展。金嵘百川等蒙煤进口加工基地已开工建设。2021年至今,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1.8亿元,中蒙俄特色贸易区正式开园,推动“一带一路”大宗货物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开展乌达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对外贸易“朋友圈”扩大至87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67亿元,增速实现扭负为正。
三、敢于攻坚克难,再造发展新动力
乌海市在推进“五大任务”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转型中,乌海市既要应对经济结构单一和资源枯竭的双重压力,又要统筹生态优先和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同时,地理条件带来的水资源稀缺、环境承载力差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的困难。如何统筹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不断提高社会民生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乌海市采取了一系列实效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转型发展方面,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乌海市曾经“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倚能倚重的产业结构在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乌海一度陷入增长方式粗放、环境约束趋紧等困境。近年来,乌海打破利益掣肘,转依赖为依托,强力扭转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惯性思维和路径,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65.9%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乌海市通过“纂指成拳”的发展策略,通过“三个整合”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超百亿级产业链群,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显著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民生保障方面,在生态环境保护等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乌海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2023年民生支出占全部财力支出的76.9%,社会救助标准实现“七连升”。已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地区试点,通过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成功打造全国智慧治理的典范。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宜居指数稳步提升。
区域合作方面,乌海及周边地区包括3个盟市、4个区旗和7个产业园,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能源资源开发,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因毗邻石嘴山国家级开发区,对乌海市各工业园区形成强大的资源吸附效应,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存在诸多困难。对此,紧盯国家、自治区对乌海市的发展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中指出的“加强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持乌海、鄂尔多斯蒙西和棋盘井工业园区、阿拉善乌斯太工业园区整合园区资源、理顺管理体质”的要求,推动乌海市和阿拉善盟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签订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涉及产业发展融合互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5方面51项合作内容。成立“推进乌兰布和—乌海湖沙漠旅游度假区建设联合工作组”,合作开通3条旅游线路,实现两地资源共享、游客互通。与银川、中卫、石嘴山在河湖管理、疫病联防、应急处置等方面签订多项合作协议,与周边地区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曹艺.生态乌海 逐绿而行[N].乌海日报,2023-08-17.
[2]曹艺.牵住“七治”牛鼻子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质[N].乌海日报,2022-05-23.
[3]赵晖.护一方绿水青山[N].乌海日报,2022-05-20.
[4]黄建飞.自治区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乌海市反馈督察情况[N].乌海日报记者,2024-03-28.
[5]鲍维.市政府召开2022年第7次常务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第42次工作会议[N].乌海日报,2022-03-21.
[6]郝飚,杨勇.乌海市聚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N].内蒙古日报(汉),2022-06-10.
[7]贾庆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着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N].乌海日报,2022-11-14.
[8]王新超.王旺盛会见内蒙古温州商会会长邹招波一行[N].赤峰日报,2023-05-08.
[9]韩雪茹.自治区农牧厅:走田间入农户 细处谋实里做[N].内蒙古日报(汉),2023-06-11.
[10]耿敏.锡盟人大工作委员会十四届三次会议闭幕[N].锡林郭勒日报(汉),2023-09-22.
[11]萨其茹拉.盟人大工委党组召开2023年第8次(扩大)会议[N].兴安日报,2023-06-16.
(作者单位:乌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