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0年3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开发办、2000年6月审议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以来,西部大开发已实施24年,本文综合应用GTT、wind等数据库,将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及我国14个周边邻国公开发布的宏观经济和货物贸易数据建立大数据模型,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量化评估,对西部地区外贸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进行了量化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大开放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胡焕庸线 西部大开发 区域战略 均衡发展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为新时期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需要客观全面评估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形势,牢牢扭住“大开放”这一关键一招,加快推动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西部大开发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自2000年3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开发办、2000年6月审议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以来,西部大开发已实施24年,我国西部地区①也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一)推动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经济规模快速增长。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广大西部地区获益明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GDP从2020年的1.7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93万亿元,增长了14.54倍,年均增速12.67%,分别比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快1.09个百分点、0.47个百分点和4.24个百分点②。二是生活水平快速提升。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广大西部成为我国人均GDP增速③最快的地区,从2000年的4969.63元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70387.79元,增长了13.16倍,年均增速12.22%,分别比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快1.84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和3.32个百分点。
(二)保障安全作用突出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实力增长。西部地区耕地面积由2000年的4494.2万公顷提升至2022年的4803.2万公顷,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从2000年的36.92%提升至2022年的37.65%。二是保障生态安全的作用突出。2022年,西部地区草地、林地、湿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96.71%、57.35%和73.76%。三是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突出。西部地区不仅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主要供给地区,西部地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从2016年的915.9亿千瓦时、199.1亿千瓦时提升至2023年的3028.6亿千瓦时、1205.4亿千瓦时,增长2.3倍、5.05倍。2023年,西部地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5.9%、49.46%。
(三)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一是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GDP分别从2000年的5.24万亿元、1.91万亿元和1.73万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65.2万亿元、26.99万亿元和26.93万亿元,中部、西部地区占我国GDP的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19.07%、17.28%增长至2023年的21.41%、21.37%。二是生活水平差异持续缩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GDP分别从2000年的1.2万元、5489.5元和4969.6元增长至2023年的11.52万元、7.42万元和7.04万元,中部、西部与东部人均GDP比值分别从2000年的41.5%、45.8%提升至2023年的64.3%、61.08%,我国中部、西部与东部生活水平差异持续缩小。
二、东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不均衡问题亟待解决
2023年,相比于“胡焕庸线”首次画出时的1935年,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得到显著缓解,西部地区用全国71.3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27.12%的人口、21.36%的经济规模、9.08%的进出口额。深入探析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较为落后的局面,既有我国东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带来的的整体差距,也有西部地区省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一)东西部对外开放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规模差距持续拉大。2000年,东部、西部地区分别实现进出口额3.45万亿元、0.16万亿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高3.3万亿元;2023年,东部、西部地区实现进出口额33.16万亿元、3.74万亿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高29.4万亿元,东部与西部进出口额差距扩大了7.92倍。二是开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23年,东部地区分别实现GDP、进出口总额65.21万亿元、33.16万亿元,外向型经济依存度为50.86%,是同期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依存度的3.66倍,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开放“代差”明显。即使是西部地区开放水平相对较高的四川省、重庆市,2023年外向型经济依存度也只有15.9%、23.65%,远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三是对外开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短板。2023年,东部地区GDP是西部地区GDP的2.42倍,而同期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是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的8.95倍,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基础较为薄弱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新时期“胡焕庸线”。
(二)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
一是西北西南对外开放差距尤为明显。西南地区进出口额由2000年的878.12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速16.07%;西北地区进出口额由2000年的673.3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3万亿元,年均增速12.6%,西南地区年均增速是同期西北地区的1.28倍,西北地区开放水平低已经成为拉低西部地区整体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原因。二是省区之间发展差距持续拉大。成渝经济圈已经成为拉动西部地区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四川省、重庆市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507.7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1.67万亿元,年均增速16.4%,占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32.72%增长至2023年的44.64%。2023年,四川省、重庆市进出口额是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6省区的4.67倍,西部省区之间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对外开放“鸿沟”。三是对外开放增速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层断档”现象。2000-2023年,西藏、重庆、四川、广西4省区(市)进出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1.08%、18.35、17.56%和15.33%,而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4省区则分别仅为10.76%、10.07%、7.75%和5.83%,外贸增长乏力已经成为制约青海、宁夏、甘肃等传统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上述省区同期GDP年均增速排名仍然较为落后。
(三)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
一是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耕地、林地、草地分别占我国总面积的37.65%、57.35%和96.71%,但2023年,西部地区农业、林业、畜牧业进出口额1349.84亿元、49.95亿元和18.26亿元,仅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4.31%、6.95%和5.13%。二是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产业依赖”。西部地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进出口值从2000年的583.74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1.32万亿元,增长21.63倍,2023年占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的35.34%,是同期进出口额排名第二位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5.38倍。三是主要产业呈现区域性集聚发展态势。按照进出口额占比超过全国3%统计,主要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例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2省市;林业出口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2省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出口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2省;“食品制造业”出口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2区;农业出口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2省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进口分别集中在甘肃、内蒙古和云南、广西4省区;其他制造业进口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2省区。
三、以大开放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建议
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既是新时期西部地区的显著短板,也是新起点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牛鼻子”,需要紧密聚焦“胡焕庸线”反映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摒弃传统的“眼睛向内看”的思维,将广大西部视为“开放的内陆”,从百年变局和经略周边的战略全局出发,重新审视和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好“三个转变”,矢志不渝强力推进西部大开放,畅通西部地区外循环,构建新型世界共同市场。
(一)“后卫”变“前锋”,着力转变观念
受地形崎岖、环境恶劣等影响,将广袤的西部地区视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后卫”和落后贫瘠的“内陆”是较为普遍的观念,也使得西部地区往往与落后划等号,但上述观念与当前全球新形势和我国传统贸易史存在较大出入。一是西部地区的落后贫瘠并非不可改变。1935年,“胡焕庸线”西部人口不到2000万,考虑到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承载能力,胡焕庸认为:西部可承载人口“至多不过百万乃至千万而已”。但是,2023年,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已达3.82亿。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等新质生产力引领下,西部地区整体承载力仍然可以大幅跃升,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二是全球地缘政治新形势使得西部成为开放前沿。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主要初级产品码头和国际能源运输通道大多由发达国家掌控,红海危机等地缘冲突致使我国海运通道被阻断的风险加剧,尤其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军事力量向西太平洋地区大幅增强,海上运输安全性受到较大威胁,发挥陆路运输优势,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也从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2022年和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内蒙古考察时就明确要求:要将新疆打造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要将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是西部地区长期引领我国贸易发展。从丝绸之路、草原茶路到茶马古道,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开展贸易的历史要早于东部地区,并长期引领我国贸易发展。尤其是以河西走廊为代表的贸易要道,是绝大多数历史时期中连接我国与西方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广袤的西部地区并不是我国开放的“后院”,而是国际贸易的“前沿”和世界贸易的“中心”。2024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同出席了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集公路、海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于一体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成为连接我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地区的开放前沿。
(二)“跟随”变“引领”,着力转变思路
从顶层制度设计看,西部地区开展政策先行先试的软硬件条件较为成熟。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就强调指出:“要完善沿边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支持发展引领的规格较高。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梯度转移,我国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口岸优势、通道优势日益凸显。自1992年我国开始设立边境合作区以来,截至目前,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8个,其中13个位于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2012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广西东兴、云南勐腊(磨憨)、云南瑞丽、内蒙古二连浩特、内蒙古满洲里、广西凭祥、广西百色、新疆塔城等9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其中8个位于西部地区。之后,国务院先后批示设立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等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全部位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开展政策先行先试,探索发展新路径的开放平台优势明显。二是支持发展“引领”的条件成熟。当前,受部分美西方国家“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去风险”等影响,我国外贸面临打压遏制等多重困难,深化与东盟、中亚、俄蒙等周边国家合作,成为我国贸易突围的必然选择,周边国家(地区)在我国整体贸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23年,我国与周边14个邻国实现贸易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5%,高于我国同期外贸增速15.35个百分点;与东盟实现贸易额6.41万亿元,东盟已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周边国家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作用突出。2023年,蒙古国、俄罗斯炼焦煤占我进口总额的69.46%、中亚5国管道天然气占我国进口总额的2/3。
(三)“分离”变“融合”,着力转变方式
伴随着“一带一路”项目深入推进,我国与中亚、俄蒙、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增强,周边国家在能源和边疆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同时,我国周边国家发展相对落后,自身力量有限,矛盾和现实冲突多发,恐怖主义、民族主义滋生酝酿,短时间难以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区域性大国。尤其是当前逆全球化泛起、阵营对抗加剧,周边国家容易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角力场,对我国利益带来全方位、多样性挑战,发挥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毗邻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巩固并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已不仅仅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也是有效落实经略周边的大国外交需要。一是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贸易融合潜力较大。2023年,14个邻国中有吉尔吉斯斯坦、老挝、蒙古、缅甸、尼泊尔、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朝鲜等8个国家与接壤的省区贸易额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最高为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占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贸易总额的79.07%;最低为西藏与尼泊尔,占我国与尼泊尔贸易总额的21.65%,将西部省区与毗邻国家的贸易水平达到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内蒙古与蒙古国、云南与缅甸的贸易水平,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规模有可能再翻一番。2017-2023年,我国与周边14个邻国进出口额年均增速14.2%,6年实现了贸易额翻一番。二是进一步深化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融合潜力较大。以我国为中心,14个邻国之间的贸易额快速增长,从2020年的9952.56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17544.38亿美元,年均增速20.8%,开始形成较为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上述情况也引起美西方国家(地区)的重视,开始采取措施弱化我国经济影响力的措施。2024年1月,欧盟公布100亿欧元的中亚合作融资和投资计划①,包括开采和出口中亚5国的关键矿产资源;2023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亚领导人会晤,表示美国对中亚地区参与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加强经济合作和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感兴趣②。三是有效推进大国外交的现实需要。目前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在我国周边国家的宣传渗透持续增强。例如:美国通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加大对青年群体的宣传工作,仅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年度支持款就达到2200万美元,并通过炒作遗迹和环保问题,破坏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项目。2024年,环保组织以生态保护为由,向联合国申诉停止我国企业承揽的吉尔吉斯斯坦水电站建设。近年来,我国在中亚的投资大幅增长,但中亚民众对华观感却在恶化。自2017年以来,对华持消极态度的5国民众比例从15%扩大至35%左右,并有持续恶化的趋势③。发挥区位、民族等优势,深化西部省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联系,以此为抓手,进一步密切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已成为推进大国外交,有效压制美西方宣传渗透的必然要求。
六、结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逆全球化越演越烈,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开放形势发生显著变化,继续按照“胡焕庸线”思维,将西部地区视为贫穷落后的“内陆”,而非对外贸易战略突围和大国外交经略周边的前沿,重新理解和审视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容易弱化西部地区地位,也与西部地区在我国整体贸易史中的地位不相符。我们要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眼睛向外,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放力度,依托周边国家畅通西部外循环经济,把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重新打造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区域,以大开放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内质与追求[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06):19-42+156.
[2]朱天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04):37-44.
[3]文瑞.中欧班列运行效益分析及高质量发展对策[J].区域经济评论,2019(09):110-116.
[4]尹震.促进中欧班列与国内经济融合发展的建议[J].港口经济,2017(03):9-10.
[5]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欧洲及国际金融机构将为跨里海运输走廊建设提供100亿欧元投融资支持[O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1-30.
[6]李晓龙.西部大开发20年:西南地区内部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J]. 2022(18):356-37.
[7]孙浩进,李虹辉,宁健康.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成渝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2022(02):97-107.
[8]方行明,许辰迪,周文,米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与“第五增长极”的打造[J].新疆社会科学.2023(03):70-83.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海关)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