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精心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文化旅游等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乌海湖及周边地区各项治理措施不断推进,乌海湖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步入“深水区”,亟需加快解决水库泥沙淤积等问题,加强乌海湖生态保护,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关键词: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治理
乌海湖是2013年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北接水利枢纽大坝,西接乌兰布和沙漠,南接黄河乌海段上段河道,东临乌海市滨河城区景观带和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在黄河两岸形成集湖泊、岛屿、沙漠、湿地、大山遥相呼应,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独特壮观景象,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沙漠水库”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区域,对于改善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体化推进乌海湖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近年来,乌海市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依托乌海湖重塑提升城市布局形态与功能,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工作,一体化推进乌海湖保护和开发利用。
(一)规划引领逐步凸显
乌海市“十四五”规划中对“切实加强乌海湖库区生态治理”作出了明确论述,乌海市黄河流域规划将“强化乌海湖库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综合治理,逐步完善水沙调控机制,探索库区淤积泥沙资源化处置”等作为重点内容,2024年编制了《乌海市乌海湖生态保护规划》。积极对接自治区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综合治理,提升库区周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沙治沙控沙能力”“建设乌海湖重点旅游集群”等内容列入自治区黄河流域规划。
(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乌海湖西岸已种植防护林2853.98亩,主要树种为樟子松、侧柏、云杉、卫矛、国槐、新疆杨、沙枣、胡杨、花棒、沙拐枣、梭梭、爬地柏等。防护林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紧邻乌海湖淹没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其在防风固沙、阻止乌兰布和沙漠侵蚀、减少流沙入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湖东岸主要打造环湖园林景观,已完成乌海湖东岸长13公里的景观绿化,种植各类树木2.27万株,形成了城市的绿肺氧吧。
(三)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泥沙淤积治理方面,按照“控制增量、减少存量、综合施策、逐步治理”的思路,启动了库区生态保护及减淤降尘治理工作,通过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和船载式水利设施人工清淤与汛期调度排沙、辅助冲沙相结合的方法,清淤工作效果明显,基本实现了“控制增量”的生态治理目标。湖区扬尘治理方面,夏汛期在兼顾水电站运行、湖区旅游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低水位运行,促进裸露浅滩自然植被逐渐恢复;凌汛期在确保黄河内蒙古段凌汛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水位以覆盖裸露滩区,从而减少扬尘发生概率,近年来库区淤沙基本再未发生大量扬尘现象。湖水污染防治方面,乌海湖汇水范围内已消除了工业排污口、农业排污口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仅有4个城镇雨洪排口,全面落实了四级河长制,加强雨洪排口备案登记和巡查监测工作,2018年以来经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乌海分站每月监测,乌海湖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四)文旅融合深化发展
以环乌海湖、甘德尔山旅游开发为重点,培育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重点推进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等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提高乌海市文旅品牌影响力。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内蒙古网红打卡地。目前,已建成兴泰酒店、一号码头、兰亭广场码头、沙漠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发出以水上娱乐、沙漠探险、低空飞行为主的陆海空体验游乐项目,大湖大漠等资源优势得到初步挖掘利用。
二、乌海湖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观念有所欠缺
如何将乌海湖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布局考虑不深,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全要素系统治理谋划不足,实际行动上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思路不宽、工作举措不到位等问题。
(二)土地沙漠化日益突出
由于乌兰布和沙漠西部边缘与乌海市仅一河相隔,风沙侵蚀十分严重。据监测,乌兰布和沙漠每年整体以4至7米的速度南移,东部边缘已经由黄河西岸扩展到东岸,纵深进入乌海市将近20公里,形成3万亩风沙沉积区、3.2万亩风沙沉积带、5000余亩过沙带,严重影响着乌海市乃至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三)生态建设存在短板
乌海市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程度深,生态保护和治理成本高、难度大。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生态用水不足,严重制约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矿山等生态治理区土质贫瘠、肥力低下,环境修复缺少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资源。
(四)库区泥沙淤积严重
自2014年建成蓄水以来,乌海湖水库主河槽、有效库容和湖面持续减少,库容累计减少约2亿立方米,相当于4成库容被泥沙占据,库区淤积滩体持续增加。虽然已开展了多项库区生态治理试验项目,但淤积泥沙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尚未开展,泥沙综合利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淤积泥沙资源未能有效利用。
(五)水环境风险较高
黄河干流周边布局有乌海市、石嘴山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两省区四盟市11个工业园区(片区),区域面积小、企业密度高,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存放以及近岸道路运输有泄露风险,河流水环境存在风险隐患。
(六)区域协同机制不畅
乌海湖西岸行政管辖权分属阿拉善盟、乌海市两地,由于缺少统筹规划,管理职能交叉错位,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区域保护和开发利用格局,制约了乌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和文旅产业的发展。
(七)环湖产业发展滞后
乌海湖沿岸景观、人工设施缺少黄河文化特质,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黄河文化和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深,缺乏有竞争力的黄河文化核心产品。休闲观光、旅游交通、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乌海湖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三、深入推进乌海湖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建议
(一)深化系统思维全局观念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从战略层面把握、政治高度考量,按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将乌海湖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为推动国家、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生态保护、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进步统筹协调推进。
(二)推进沿黄防沙治沙工程建议
坚持科学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围绕黄河西岸沙漠综合治理,努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谋划一批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推进并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项目”,打造一条贯通南北的防沙固沙生态屏障,遏制乌兰布和沙漠前移,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量。
(三)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走好“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集约节约发展之路,注重节水、集水等各类政策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加强水权指标争取,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在国家调整“八七分水”方案工作时增加内蒙古用黄河水总量,争取配置更多水权转让指标。加快推进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管网分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节水设施建设改造。
(四)加大淤积泥沙综合治理力度
协同推进水库清淤与矿山生态修复一体化,通过库区清淤为矿山修复提供用土,利用治理矿区修复场地建设光伏电站,优化配置清淤水资源,构建水库泥沙资源化、矿山修复产业化、系统治理长效化机制。加大泥沙在建筑砖类、高端装饰材料、型砂、微晶玻璃、改良盐碱地等新兴领域应用的研发力度,多途径解决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出路问题。加强水沙调控技术研究,采取调度排沙、辅助冲沙、人工清淤、植被生长自然恢复等多种措施综合处理泥沙。
(五)强化水污染综合防治
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综合施治、发展协同”的原则,充分借鉴和利用先进治理手段,系统推进乌海湖周边农业、生活、工业污染治理。坚持精准、科学、系统、依法治污,通过加强农业污染防治、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短板、开展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措施,重点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短板。
(六)完善区域协同合作机制
以签署《阿拉善盟 乌海市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完善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协同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灾害性天气防治等工作,努力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协调阿拉善盟共同做好乌海湖周边堤防建设、河道整治、生态修复、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景区打造等重大工程,真正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
(七)推动环湖产业转型升级
贯彻自治区文旅发展战略和黄河几字弯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落实乌海市推进乌海湖一体规划,按照一体开发建设要求,根据环湖产业集聚特点及城乡发展现状,统筹谋划乌海湖上下游、左右岸资源要素,通过完善沿岸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业态、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加强宣传与文化交流等措施,充分发挥以乌海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在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中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作出政协贡献[N].河南日报,2021-01-18.
[2]临夏州州委、州政府.临夏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N].民族日报,2021-12-12.
[3]常冉.用绿色低碳绘制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中国石化近年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综述[J].中国石化,2022-07-15:13-19.
[4]阿勒得尔图.内蒙古用激情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N].中国文化报,2021-12-21.
(作者系乌海市政协专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