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至人”

2024-09-06 00:00:00蓬山
小品文选刊 2024年9期

最近翻到一篇文章,作者吐槽自己的文章被编辑“画蛇添足”,文章里引用鲁迅关于“无阶级社会”的句子,却被改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两个名词一字之差,而文意大相径庭。

类似的吐槽并不少。张中行曾立下个文章“许退不许改”的规矩。为避免被人误解为狂傲,还特意总结了自己被误伤的十大案例。比如,有一次他写了篇《吃瓜》,结果文中的几处“面瓜”(“麵瓜”简体)全部被改成了“西瓜”。麵瓜形状近似于南瓜,口感绵软沙瓤,饱腹感很强,与多汁解渴的西瓜很不同。编辑没见过麵瓜是肯定的了。但文中还有“瓜很大,估计也许有三斤,金黄色……”等描写,这怎么可能是西瓜呢?又如,张中行某篇原稿为“庄子说至人无梦”,编辑改成了“圣人”(“圣人”简体),可见是肚内只有胆子,而无庄子。

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初版时,里面有一句是:“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软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让人看了很不解,硬饭、软饭不也都是焖出来的吗?后来与原稿对照,才发现汪曾祺原本写的是“烂饭”。

2009年,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批评学术界对论文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不良现象时说:“老子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有五千字,现在只能算一篇论文,按照现在的学位标准可能连硕士学位都得不到。”院士指的是老子只写过一部《道德经》。某报记者原话照录交稿,而编辑审稿时,误以为杜院士自称“老子”有粗口之嫌,提笔改为了“我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此大笑柄,轰动一时。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这并不出奇。关键是须有敬畏与谦虚之心。“想当然”地痛下杀手,罪过罪过。

选自《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