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记得,多年前有次在江西师大附近的小店吃凉粉。南昌夏天极闷热,且早晚温差小,白天有多热,晚上仍旧有多热。到夏天,街边各种凉粉、刨冰店,顾客盈门。那次我和朋友就在师大对面一间小店叫了两碗冰凉粉。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我平时很少在外吃凉粉,也许是因为觉得没有凉粉能比父亲做的好吃。
故乡浙江金华兰溪的凉粉与南昌做法不同,或准确地说,配料不同。每至夏天,父亲常在家做,将超市买来的黑色盒装凉粉原料,或是白色的番薯淀粉,按比例调好水,倒进锅中煮。关火冷却成凝固状后,父亲便用水果刀把凉粉划成工整的小块。
做凉粉前,父亲会提前用干薄荷叶煮一锅水,放进冰箱。等凉粉冷却后,将凉粉盛进浅绿的冰薄荷水中,加几勺糖,还有一勺必不可少的陈醋。若是用番薯淀粉制成的白凉粉,便添米醋,以保持其晶莹透亮。
一碗凉粉下肚,暑热消退不少,听父亲说起他心心念念的故乡。在兰溪小城,他童年做凉粉的食材是木莲铃,别名“木莲”。用纱布包起晒干的木莲籽粒,在井水中揉捏,直到水变黏稠。等黏稠的汁液自行凝固成糊状,以沸水煮熟,以井水冷却。“老一辈金华人都知道,莲花井边的凉粉,清凉爽口,是夏天最难忘记的美味。”父亲说。
无论黑凉粉,还是白凉粉,因着那勺醋,都有着独特的兰溪风味。这味道,是夏季的味道,也是故乡的味道。我从小吃到大,以至于在外吃未加醋的凉粉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而南昌的亲友也惊讶——凉粉竟然要搁醋,味道会有些奇怪吧?
去年父亲因腰椎错位住院,出院后卧床,一直未完全恢复,不能久站,厨房的活儿也停了下来。暑假时,儿子有次说起想吃凉粉,我便叫了个外卖,凉粉里加了椰浆、蔓越莓干之类,据说是升级版凉粉,可吃着有些腻,不及父亲做的那么“像”凉粉。
之前看父亲做凉粉很轻松,我去超市购了盒粉,自己做才发现并不轻松。水和粉的比例要适中,过稀或过稠都会影响凉粉的口感,好容易做成一锅,用刀划开,也不及父亲划得那般工整,而是七零八落。盛入碗内,又发现薄荷水忘记提前放进冰箱。
手忙脚乱中,突然意识到许多的习以为常,都是因有了父母的承担。还想起每年暑假,父亲都会送我儿子爱吃的梅干菜饼来,这也是兰溪家常美食。梅干菜是父亲用新鲜“落汤青”(金华特有的一种菜)蒸晾自制的,擀面,摊成极薄的饼,细火慢煎,一张张金黄酥脆。
这个暑假,快满十八岁的儿子表示要下厨房,我非常支持。我建议他先学做凉粉,一定得让外公尝尝,看是否能做出外公从小吃到大的熟悉味道。
选自《中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