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纯洁天真,无忧无虑,可塑性强,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不被任何概念所定义。“一个长大的儿童”、师爱的典范、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就曾从儿童的视角,提出教育中的“儿童观”视角。她认为,儿童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尊重儿童个性、了解儿童心理。
在知识掌握方面,让儿童记住书本上的符号,并将符号与鲜活的生活相联系,认识到书本知识的价值。不仅让儿童“学会”知识,还让儿童在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掌握打开未知领域智慧之门的能力。
在重视儿童认知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儿童心理情感的发展。从小培养美好而高尚的情感,让儿童拥有感动之心、挚爱之心、尊崇之心和关怀之心。在成长中将小学教育作为儿童终身发展的基础,给予儿童现实的幸福感,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尊重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禀赋。
一、“儿童观”视角写作,开启童真之路
“学生”“儿童”两个词语有着天壤之别。“学生”是学习对象,而“儿童”则是一种文化指向,是一段被时间诗化、被想象虚化的岁月。
如果从儿童观的角度去谈培养写作表达能力,我们的思路会豁然开朗。李吉林老师的“儿童观”视角不仅局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建立模式,也表达了培养小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观点,开启了一条崭新的理论之路,教会我们如何用“儿童观”视角去写作表达、实践视野。
小学阶段写作表达可以用儿童观的视角,用孩童天真烂漫的双眼,手执真诚个性的笔墨,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生发写作表达动力,提升写作表达能力,为一生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儿童观”视角写作,睁开童真的眼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且持久的活动,是探索外部世界的途径。从天性上说,儿童就是探索者。我们观察的时候,可以调动对外界声音、颜色、时间、运动等的感觉和知觉,从观察对象的不同侧面、空间联系、因果关系、对象总体等方面,用我们童真的双眼,对观察对象予以童真的呈现。
在孩子眼里,一根木棍,就是一场游戏;一枝花朵,就是一个世界;一滴水珠,就是汪洋大海。儿童对事物观察总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不竭的好奇心,会衍生出很多事物以外的趣味。
我们平时在观察中,要用这种“儿童观”视角去有意识地恢复自然感性,不断生长出属于儿童的精神气质。比如我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便可以用童真的眼睛去追随蝴蝶的翅膀,观察它翅膀上神秘但又和谐统一的花纹,观察它花纹斑斓和亮晶晶的样子;用呼吸追随着它翅膀的一起一落,看它伸出触须碰碰这里,探探那里,翅膀触碰在花朵上,踮脚站在草叶尖上,仿佛与花草在进行友好的交谈。忽然它惊飞而起,因为它觉察到身后有双观察的眼睛,不小心打扰了它与花草的交谈,引起了它的不安。
又比如我们观察日出,看黎明前漆黑的天空慢慢现出鱼肚白,启明星像换岗的哨兵慢慢隐退,远方的群山处,一颗太阳徐徐探出脑袋,好像刚刚睡醒的孩子;似乎忽然打了一个哈欠,一下子把自己从地平线下拱了出来,山间瞬时光芒万丈。如果我们写一场雨,观察雨从天空滴落,与地上的花草碰撞,砸出美妙的水花。雨滴在树叶上、瓦片上、河面上,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不同的乐曲。
在孩子的眼里,观察蝴蝶、太阳、雨点……是自然、自由的情感流露,是欣喜、期盼、愉悦的情感色彩。推而广之,我们可以带着这样的一双“儿童观”视角之眼,把外界万物当作我们的好朋友去亲近、去体会、去感知,然后用笔记录下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而慢慢提高我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或许孩子的文笔可能会显得稚嫩和笨拙,但用童真双眼观察到的事物一定是充满灵动、天真、活泼、清新的,读起来会让人心里一暖,眼前一亮,会心一笑。正是这样的文字充满了张力,会守护好我们的童心,培养我们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能力。
三、“儿童观”视角写作,尊重童真的心
儿童思维单一,言语率真,活泼好动,喜欢变化,爱幻想,这便是童心的真实。“儿童观”视角下,我们在写作和表达时会体现出儿童的率真、烂漫和意趣——是洁白无瑕的纯净、浑然天成的自然。所以用“儿童观”视角培养写作表达能力时,需专注于心灵深处的那份真实。
想象力是我们最闪亮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在用“儿童观”视角写作表达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生活情境化为载体,振动我们思绪的翅膀,寻觅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让我们在写作表达的过程中,经历一场头脑风暴。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我们走向大自然,参与集体活动,积累生活经验,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想象的基础。这样的基础越来越扎实的时候,我们就能将各种相关的现象联系起来,产生联想和想象。
此外,我们要在轻松的氛围下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在自然、自主、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尽管我们的表达会玉石杂糅、菁芜并存,但这恰好是我们的真实。在前两个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提高想象的品质,进行美妙的幻想。我们应有意识地锻炼和呵护想象力,让心底的那份真实得到充分流淌。
还是之前看到的那只飞翔的蝴蝶,我们可以想象它来自荒漠,从未见过美丽的花草,所以它流连忘返;可以想象它正在赶往回家的路上,那里有家人的等候;可以想象它受朋友之邀来这片花草赴约。仍然是观察日出,但太阳迟迟不肯露面,我们可以想象它前一晚贪玩晚睡,所以没有按时起床;可以想象它和我们一样不喜欢天气阴沉,正躲在某个角落里生闷气;还可以想象它与公鸡闹掰了,公鸡不打鸣害它上班迟到。
想象会为我们的写作表达能力插上翅膀,我们在写作中要鼓励自己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驰骋,时刻保持对生命的好奇和思考,放飞自由心灵。同时,想象让我们的童心灿烂、复苏、柔软,解放儿童的学习生活重任,增加探寻生活的乐趣,让更多的活性元素融入到写作表达中,让抑制的内心得以释放,让写作表达更丰润,更具真实性。
四、“儿童观”视角写作,呵护童真之言
儿童的写作表达应有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的特点,即语言中体现出来的童心童真童趣。为此我们用“儿童观”视角写作表达的情感,是从保护童心的角度出发,来培养我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在李吉林老师心中,儿童是世界上最纯美、最具想象力的人。儿童是大自然之子,对大自然感受亲切;儿童具有诗性的智慧,每个儿童都是诗人和艺术家,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究欲;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是为儿童而设立的。因此儿童的写作表达,一定是要具有儿童的特性。
当我们写蝴蝶时,一定要用童言童语:它飞起来好像一片飘飞的树叶,轻柔的风触碰它薄薄的翅膀,带给它春天花朵的问候。我们写太阳:它一个激灵,猛地一跳,挣脱群山的怀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认真地把光芒洒向世间的每个角落,给人们带去温暖和慰藉。
宫崎骏说:“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我们在评价一个人写作表达能力高超的时候,童心未泯是最高评价之一。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儿童时代不从“儿童观”视角出发,去保护、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呢?感谢李吉林老师为我们探索了一种写作的新途径。让我们从“儿童观”视角出发,保持童心,锻炼想象力,尊重真实,真诚地进行写作和表达,直到我们能够成长为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