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的三种科学训练方法

2024-09-03 00:00:00苏佳慧
课外语文·上 2024年9期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筛选、阅读、吸收和利用信息,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快速阅读训练对我们小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快速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其核心在于优化阅读流程,快速识别和吸收文中的重要信息,在短时间内过滤掉无关或非关键内容,专注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快速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由此可见,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对于提升个人竞争力和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

快速阅读并非一蹴而就的技能,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练习。为了更好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我们首先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减少分散阅读注意力的外界因素,培养排除干扰的定力和能力。只有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才能够高效地吸收和处理文本中的信息。因此,我们需要训练自己在阅读时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避免被外界干扰或思维漫游所影响,从而有效减少回视率、重读率。

一、关键词句捕捉法

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文章的核心信息至关重要,而这些核心信息,常常以关键词或关键句的形式呈现在文章中,它们就像文章的“灵魂”,能够提纲挈领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的核心观点,或者表达文本的中心思想。通过捕捉这些关键词句,我们可以快速获取文本的核心信息,减少无效信息的干扰,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关键词句捕捉法的核心在于定位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一般而言,在文本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尤其是在标题、开头和结尾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就是文章的关键词。以《西游记》中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为例,在章节标题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尸魔”“唐三藏”(“圣僧”)和“美猴王”三个揭示了故事主要人物的关键词,而“三戏”所揭示的过程和“恨逐”所表明的结果则暗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冲突和矛盾:狡猾、变化多端的白骨精三次欺骗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而被骗的唐僧却不解真相,愤怒地赶走了孙悟空。这一章节还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标题“三打白骨精”,更加精简凝练地揭示了故事的核心,即孙悟空与白骨精之间的三次较量。

而关键句是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中,关键句的作用尤为突出,它们或提纲挈领,或深入剖析,或总结陈词,有助于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厘清文章脉络;而在情节性较强的记叙文、故事、小说中,一般没有明显的关键句,作者的思想和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往往隐藏在细腻的叙述之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情节的转折来展现。在阅读说明文和议论文时,我们可以通过重点关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结尾,关注那些“我认为”“显然”“必须”等旗帜鲜明地表达作者观点、态度和立场的句子,以及“然而”“因此”“但是”“另一方面”等具有承上启下的转折性关联词的句子,进而来把握文章的主旨。而在阅读记叙文、故事、小说等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留意那些能够推动情节发展以及总结、诠释整个故事的主题、寓意和深意的句子,以此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以《三打白骨精》为例,我们很难找出一句概括章节内容、表明章节主旨的关键句,但是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关键词)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我们仍能迅速捕捉故事核心内容:狡猾残忍的白骨精为了能吃到唐僧肉,先后化身为“花容月貌的女儿”“年满八旬的老妇人”“白发苍髯的老公公”,连环计一环套一环,而被表象所迷惑的唐僧在猪八戒嚼舌唆嘴中加深了对孙悟空的怀疑和不信任,一怒之下写贬书将其驱逐,孙悟空不得不含泪拜别师父。小说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语句,但通过捕捉情节发展、转折、变化的关键语句,我们依然能深刻体会到故事的深意。

熟练掌握关键词句捕捉法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训练视觉跳跃法来提高快速阅读水平。视觉跳跃法,又称为“眼动训练法”或“扫描阅读法”,是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特性和阅读习惯的高效阅读方法。这种方法的科学依据主要来自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和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人的视觉感知具有广阔的视野范围,可以在快速扫视中捕捉到关键信息,即使这些关键信息不是连续出现的,我们的大脑依然能够迅速进行识别和处理。

对于任何阅读材料,无论是文章还是书籍,里面的内容或许会很多,然而真正的重点、关键内容其实并不会太多,这意味着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跳过那些对理解主旨不是非常关键的信息,变点式阅读(逐字)为线式甚至是面式阅读,减少眼睛在文本上的停留时间,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位到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显著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以及所读作品的结构和布局,有选择地跳读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例如,重点关注文章首尾段、每段首尾句、关键词句等内容,忽略不重要的补充性叙述内容,不必拘泥于每一个细节,而应抓住文章主题和核心,进而达到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的目的。

以《西游记》为例,这部长篇小说共有一百回,内容丰富而复杂,涉及许多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想要全面地阅读和理解《西游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对不成熟,如果要求其精读《西游记》全书,他们会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甚至因此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此时,应当允许他们适当跳过难度大但非关键的内容和章节,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到《西游记》的趣味和精髓,从而保持住阅读的兴趣。以《西游记》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为例,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第一回的理解难度比较高,尤其是章节前半部分交代小说故事背景的内容,其理解难度远超出小学生的能力范围。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一味地纠结于这部分内容,不仅会降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能让学生对《西游记》的整体阅读失去兴趣。而实际上,这些背景内容并非章节的关键,第一回的主要内容其实讲的就是有一块仙石,化作一个石猴,在“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称王,后参访仙道、拜师学艺,得名“孙悟空”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跳过难懂的非关键的内容,反而能更好地保证我们在阅读时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减轻阅读压力。

二、目录与跳读法

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目录的作用不可忽视,它的重要性与文章标题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本书的目录,通常是整本书内容的一个浓缩,通过阅读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掌握整本书的知识架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或思考逻辑,更加快速地了解故事的大致框架和主要情节,精准地定位阅读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一般来说,作者会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描写,以突出其重要性,此时章节内容就会丰富很多,而对于一些较为次要或非重点的内容,作者着墨也会相对较少。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这一写作特点来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例如,在《西游记》中存在少量调整故事的节奏和氛围而设置的过渡性情节,比如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这篇故事篇幅较小,没有太大的波折,作者着墨不多,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大范围跳读来提升阅读效率。

三、目的阅读法

此外,目的阅读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较常运用在考场上,在阅读前明晰阅读要求,带着问题进行文本阅读,通过快速浏览文本定位答案。在目的阅读法中,快速浏览是获取大致信息和筛选关键内容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关键的部分,还需要进行定向精读和深入分析。

总而言之,快速阅读的三种方法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通过关键词句捕捉法快速锁定文章核心词汇和关键句子,视觉跳跃法把握整体结构和文章逻辑,目的阅读法深入理解或解答具体问题,把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方能高效、精准地提取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