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人民立场

2024-09-03 00:00:00周贤山
唯实 2024年7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十三个坚持”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了高度概括。坚持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并落实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和党的建设各环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基本内容之一,这就是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

作为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前途命运取决于能否真正代表、实现和发展这些阶级与阶层的利益,决定于其代表的阶级或阶层人民群众的支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1]28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要将人民立场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一经成立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依靠人民力量、紧紧团结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品质,也充分说明“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63。在新征程上,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将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纵深推进。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理念,将“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作为党“执政的唯一选择”[3]67,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使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在此过程中,全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增添了最大底气。

人民满意是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的根本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决定着我们党的一切领导和执政活动都要围绕人民的需要开展,并始终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坚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给人民带来实惠、让人民满意的路线方针政策,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把党建设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4]71。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党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切实做到了“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4]48。新时代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并经过不懈努力从根本上扭转了党风、政风和民风。人民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党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党的各方面建设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与工作方法。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确立了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并将其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实现历史性转变,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总结历史,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面向未来,党要巩固发展长期执政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衷心拥护,并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二、人民立场贯穿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原则,并将其落实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人民立场贯穿于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在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质,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党的建设领域的生动体现,也是党的人民情怀在自我革命过程中的集中反映。

人民立场是贯穿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突出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巩固发展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在一系列党的建设实践基础上概括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4]48。由此可见,人民衷心拥护不仅是我们党取得历史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保障。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成长到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并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执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依靠凝聚起来的人民伟力推动国家、民族事业持续发展。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党才能够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反之,如果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只会走向失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尽的创造活力,只有走进人民群众中间,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才能更好地赢得人民的拥护支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肃认真对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从而使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巩固发展长期执政地位,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人民立场体现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人民立场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4]95。要完善人民监督的制度体系,让权力在人民监督的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落实到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实践中,做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实绩。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这个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好人民之问,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5]18,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在组织建设上,要增强各级党组织团结动员群众的能力,着力选拔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我们党在人民中产生、扎根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如果脱离人民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每个党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能漠视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不能对群众颐指气使,而要用纪律高压线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成效。一切腐败行为都是因权力不受监督、人民赋予的权力被滥用造成的。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大力度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人民立场落实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各个环节。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将人民立场落实到各个环节,使党的自身建设在人民监督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员是党的组织细胞,党员素质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规定发展党员必须征求发展对象身边群众的意见,确保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源头上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之后制定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支部担负直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6]5,要把“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6]11作为基本任务之一。党员干部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1]41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了解实际情况、汲取群众智慧,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对拟选拔任用干部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7]。新时代以来,各级党组织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根据群众意愿开展一系列党的建设实践,把群众观点深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党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人民支持和认可。新征程上,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组织功能,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5]67,依靠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新的历史性成就。

三、人民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成效的重要评判者

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检验党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是否得到人民认可。党的自身建设的成效可以从党领导国家事业取得的成绩来判断,而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体会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要将人民群众参与评价各级党组织的建设成效制度化、长效化,并落实在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为把党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执政党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新时代人民评价党的建设成效的多重视角。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其各项工作成效必然要由人民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4]70首先,党的整体执政成效要由人民评价。“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1]28。党的整体执政成效和党的建设整体成效,都要由人民来衡量和评判。其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要由人民来评判。对于各级党组织而言,其领导水平和成效不是由党组织或党员干部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再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党员干部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最有发言权。各级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时,要结合身边群众意见,让接受服务的群众来评判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对党的评判是衡量党的建设成效最好的一把尺子。新时代以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很高评价。面向未来,各级党组织要继续坚持群众满意这个最高标准推进党的建设,做到“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以切实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期盼,针对性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凝心聚力为实现党和人民的共同目标持续奋斗。

人民群众评价党的建设成效的现实路径。新时代以来,为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的意见建议,各级党组织不断拓展人民群众评价党的建设成效渠道,评价形式逐步丰富,评价范围不断扩大。首先,各级党组织坚持常态化邀请群众对党的建设成效进行评判。各级党组织在评定下级党组织抓党建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履行情况时,在考核党委部门业务职责落实情况时,上级党组织都会主动征求一定范围内群众的意见,以全面把握相关情况、全面了解人民意愿。其次,人民群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发监督党的建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各级党组织建设成效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积极性明显增强。既可以直接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也可以通过来信来访、网络举报等方式反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风与违纪违法情况。再次,人民群众评价党的建设成效的切入点更加多样化。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生态下,人民群众既能够经常性对党员干部个体客观表现进行评议,也能够在某些时间节点适时对党组织建设成效做出评判;既可以对具体党建活动提出意见建议,也可以对特定党组织或党的建设整体情况进行评判。迈上新时代新征程,全党要大力营造让人民评判党的建设成效的氛围,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的高度关切。要“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8],以人民监督与评价为外部推动力,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取得更大成就,引领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以赢得人民群众更深层次的支持。

建立健全人民群众评价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具有稳定性、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执政党,推进和完善一系列群众评价党员干部和党的建设状况的制度,制定并实施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干部任职公示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这些制度的根本动因,是因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3]55。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体现了对各级党组织建设成效的认可度,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也随着群众满意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建设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落实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定期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实现群众评价党的建设情况常态化,将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党的政治建设的引领力、思想建设的感染力、组织建设的凝聚力、作风建设的有效性、纪律建设的保障力、制度建设的约束力、反腐倡廉的彻底性,真正做到在党的建设各方面都高度重视群众满意度,并在党员发展、干部任用、组织换届等特定阶段,集中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各级党组织要提高群众满意度调查频率,推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地生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走向深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

[7]习近平.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全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N].人民日报.2018-07-05(01).

[8]习近平.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N].人民日报.2024-01-09(01).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