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荫里的故园

2024-09-02 00:00:00杨柳
红岩春秋 2024年8期

酉阳县苍岭镇到大河口的公路边,有一个名为池流水的村寨。寨子被浓荫掩映,房前屋后长满几十上百年的楠木、檬子、桂花等树。远远看去,黛青的瓦角在苍翠的浓荫里时隐时现。

寨子里有五六十户人家,家家都是七柱或九柱、两端带吊脚楼厢房的青瓦木房。房屋里立有二尺高的火铺,供一家人烤火取暖、熏腊肉。寨子里杨姓人家居多。他们的堂屋神龛上,写有“弘农郡”和“关西堂”,表明这个家族源自陕西华阴,是弘农杨氏的一支。族谱记载,康熙年间,家族祖先杨秀平带着妻子迁徙至此。夫妻俩见前后两山险峻如屏障,山谷平坦开阔、林木丰茂,谷底有一眼泉水汩汩流淌,便留在此地安家落户。他们掘泉筑井、开荒种地,砍马桑建青瓦木房。当这一切都完成后,杨秀平折来一枝檬子、一枝楠木插在屋旁,开始了晴耕雨读、繁衍生息的日子。

杨秀平建造的房子结实、漂亮,门窗的雕花精美繁复、栩栩如生。三百多年过去了,房子虽朽败,却并未倒塌。屋边的檬子和楠木已根深叶茂、直入云霄,树干直径如八仙桌宽。杨秀平夫妻育有五子,每个儿子成家后又另立门户,新修了房子。每当有新房落成,儿子都从父亲种植的檬子和楠木上折下枝条,插在新房旁。儿子生了孙子,孙子又生下曾孙,一代一代,子孙绵延。而绿树、马桑瓦房也由此在山坡上蔓延开来。

寨子中央的老墙边,有一株巨大的桂花树,相传是杨秀平的孙子杨正祥所植。树干三五人也无法合抱,树冠覆盖了好几户人家。八月里,黄金般的桂花密密匝匝缀满了树。凉风起时,花落繁密如雨,整个村庄沉浸在浓郁的香气里。

与武陵山区的其他村寨一样,池流水村的村民也是以玉米、稻谷、大豆、小麦为主要营生,另有烟叶、桑麻为辅。村寨里仍遵守旧式风俗礼仪,蕴含着一份古意。例如婚娶之事,男女双方首问庚辰。经双方三媒六证几番大礼来往,女方家庭便为闺女备足嫁奁。哭嫁三日后,男方吹着唢呐前来迎娶。女儿在夫家添了丁口,女婿又会捉一只鸡来老丈人家报喜。初作外婆的,会背着摇篮,率族中女眷挑糯米、猪蹄、鸡蛋去送祝米。

村里人皮肤皆呈古铜色,声音爽朗、洪亮,气质从容谦逊、沉着大方,处事温良,做人敦厚踏实,擅耕作,也擅诗书。或许是此地水清风正,加上村民们性情淡泊、布衣粗茶,终身劳作的缘故,村人多长寿。三百来人的村庄,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30多个。这些老者均耳聪目明、声音哄亮、身手矫健,上山砍柴、下地犁田、上树摘果等家里家外一应劳作,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老人年满七十、八十、九十、百岁,皆办寿宴。村人多携腊肉、面条、土酒前往祝寿。宴毕,每人会捧一只寿碗回家,这是寿星留给晚辈的祝福。

池流水村,这个老树成荫、老墙环绕、老屋林立的村子,是我一想起就热泪横流的故园。

编辑/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