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涛:血洒川南铸忠魂

2024-09-02 00:00:00白明跃
红岩春秋 2024年8期

蔡涛,原名蔡玉筠,曾化名戴永昌、郭永昌,1911年4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酉阳县渤海乡(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蔡家堡。1926年,蔡涛在重庆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自贡特支委员,中共川南特委委员、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团宜宾中心县委书记。

1929年10月,蔡涛参加共青团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团省委委员。1931年3月,他在宜宾同苟良歌、孔方新、沈玉琪、黄大舜等研究开展工农运动的问题时被逮捕。同年3月28日,蔡涛牺牲于宜宾花园庵,年仅20岁,成为川南革命史上宜宾“五人堆”殉难烈士之一。

革命思想萌芽

蔡涛的父亲蔡锡陈是清末秀才,育有五男五女10个孩子,蔡涛排行第三。清末废科举之后,蔡锡陈到成都高等学堂求学,童年时期的蔡涛便随父在省城读书。蔡锡陈毕业后回到酉阳,在县属联立中学教书。蔡涛的母亲主持家务,自耕祖遗田产,家庭收入开支平衡。

蔡涛童年时就酷爱读书,喜欢弹唱,并长于表演。他性情直爽,不迷信,常见义勇为。在一次大洪灾中,酉阳县城几乎被淹,少年蔡涛奋不顾身,在洪流中抢险,受到众人赞赏。

1923年小学毕业后,蔡涛考入酉秀黔彭联立中学。后因学校停办,他转学到位于龙潭的四川省立第五中学读书。当时,爱国浪潮席卷全国,学校的师生员工积极响应,进步书刊在校内广为传播。蔡涛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向往光明。

蔡涛的家里多次遭土匪抢劫,他的亲人被绑架,只能卖田赎身。这使他有家不能住,长期寄居在亲戚家里。这些痛苦遭遇让蔡涛萌生了“均贫富,锄强权”的念头。他喜欢的话剧《棠棣之花》歌词唱道:“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苍生久涂炭,十室无一完。既遭屠戮苦,又有饥馑患。饥馑匪自天,屠戮咎由人。富者余粮肉,强者斗私兵。谁可均贫富,谁可锄强权?愿为施瘟使,除彼害群遍!”蔡涛把歌词教给家中弟妹,自己则踏上了寻求革命真理的征途,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踏上革命征途

1925年初中毕业后,蔡涛与同学吴自强来到重庆,考入刘湘主办的军事学校。入学后,他才发现这是地方军阀为培养爪牙而兴办的下级军士养成所。学校管理全是封建军阀作风,教官对学生动辄拳脚相加。蔡涛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儿受骗上当进此学校,军阀高呼统一,实则分裂。当今列强对我虎视耽耽,当局昏庸无耻,陷我四亿同胞于水火之中。儿举目四顾,痛心疾首。”他在军校学习未满一年便称病退学。

1926年,蔡涛考入闻名全川的川东师范学校。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重庆的工人、学生等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重庆地委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川东师范革命氛围浓厚,是重庆工运、学运的据点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中,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内涵和主张深刻影响了蔡涛。于是,他毅然投身革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

1927年3月底,盘踞川东的军阀刘湘和王陵基在国民党右派的支持、策动下,露出反革命的狰狞面目,公然屠杀共产党人,制造了三三一惨案。蔡涛也遭到逮捕,但他机警地骗过敌人,不久获释。在这次惨案中,许多站在反帝前列的共产党人、爱国人士及工农群众、青年学生惨遭屠杀、监禁,激起了蔡涛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更加坚定了他为争得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年迈的父亲十分担心蔡涛的安全,从闭塞的山区多次发来家书,叫他回家就业。面对国家、民族大义与父母兄弟亲情之间的抉择,蔡涛决意违抗父命,在他寄给父亲的照片背面写下了言简情深的一封信:

亲爱的父亲,我最敬爱的老人:您在念吧!您一定是这样的念着:孩子啊、孩子啊!你被扬子江的浪花卷到何方去了?是浪花淹没了你吗?亲爱的父亲,我最敬爱的老人,您的孩儿早已远远地、远远地向您老人家跪着,哭诉了他的志愿,不达志愿,誓不休止的!

可惜的是社会成了畸形,最可怜的是劳苦的哀音,不由自主地把我脆弱的心灵颤震!

我亲爱的父亲,勿念了吧!勿念了吧!

筠儿 跪禀

三三一惨案后,党的活动转入地下。1928年春,由于蔡涛已被敌人注意,组织上便调他到川南自贡地区工作,任团自贡特支委员。他化名戴永昌,在贡井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在富顺县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为自贡党组织开辟了活动据点。

这年下半年,蔡涛在自贡团结一批进步青年,组织了南华新剧社。他是剧社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主要演员之一。剧社以南华宫为基地演出进步剧目,如《棠棣之花》《湘累》《炭坑夫》《一支手》《两父女》等。蔡涛在剧中扮演的人物血肉丰满、感情真实,演到激昂悲愤时,他甚至声泪俱下,观众深受感染。剧社利用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揭露黑暗,号召革命,启发青年的政治觉悟,争取了大批青年和学生加入革命队伍,被当时的革命者誉为“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黑暗年代里迸发出的一团革命火花”。

坚定理想信念

1929年初,自贡党组织经费十分拮据,蔡涛努力为党组织筹措活动经费。他化装成学生,找到在自贡当川南警备司令的堂兄蔡玉龙,佯称外出考学路过自贡特来看望,请其接济路资。蔡玉龙给蔡涛大洋200多元,嘱咐他火速回家。蔡涛将所得钱财全部上交,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不久,蔡涛调任川南特委组织部长,先后到宜宾、高县、珙县等地开展青运和匪运工作。后又调任团宜宾中心县委书记,采取党团合并的组织形式,恢复了宜宾县委。这时,宜宾地区的党组织发展较快,学校、码头、农村都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农民武装暴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斗争发展迅猛。

同年夏,川南党、团、工会合并成立川南行动委员会。蔡涛前往自贡向行委汇报宜宾地区的工作,不幸被捕。蔡玉龙得知后又气又恼,亲自提审蔡涛。除叙以兄弟情外,又以川南警备司令部副官之职相许,要蔡涛写反共声明。蔡涛拒绝后被押往工人区,要求指认共产党员和罢工骨干。然而,一连数天,蔡涛都守口如瓶,致使跟随的军警一无所获。

蔡玉龙又采取另一手段,在贡井草市坝设一假刑场,将蔡涛押去,把钢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令其交代共产党员和罢工领导人名单。蔡涛视死如归,面不改色地说:“由你们杀吧,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不死心的蔡玉龙又把蔡涛带到自己的住处,劝道:“弟,你大哥杀了你,对不起蔡氏祖宗,只要你迷途知返,不再跟共产党跑,我送你出国留学,凭你的才干,将来定成大器,光耀蔡氏门庭……”蔡涛却答道:“人各有志,海珊哥(蔡玉龙)的深情厚意,兄弟实在不能接受。”

威逼利诱均不得逞,蔡玉龙只好将蔡涛转送到自贡地方法院监禁。不久,党组织利用各种关系多方面营救。自贡地方法院趁机给蔡玉龙一个顺水人情,将蔡涛取保释放。蔡涛出狱后,蔡玉龙强迫他返回原籍,并命人专程护送。途经泸州时,蔡涛以多年未回故乡,需买礼物为借口,让跟随者照看行李,借机摆脱了监视,逃回宜宾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10月,共青团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蔡涛当选为团省委委员。1931年,宜宾白色恐怖严重,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同志们有的牺牲,有的出走,有的叛变。蔡涛因无固定职业收入,生活异常困难。尽管如此,他仍积极开展革命工作,奔走于南溪、高县、江安等地。不久,宜宾城内成立了店员、学生、码头工人团支部。

此时,反动当局察觉到革命活动的迹象,唯恐出现新的革命风暴,于是派出大量密探,密切监视事态发展。

血洒川南大地

1931年3月24日,中共四川省委特派员苟良歌到宜宾巡视检查工作,宜宾中心县委书记孔方新在墨匠街一家酒店内召开中心县委扩大会议。苟良歌在会上传达了省委10号通告精神,要求立即组织城市暴动。讨论中,孔方新认为宜宾革命力量连续遭受重大损失,暴动条件尚不充分,不主张立即行动。由于争论未果,众人决定次日在二圣宫继续开会讨论。

第二天,苟良歌走错了路,上了真武山,因此当晚仍在原酒店开会。由于意见仍然未能统一,他们决定改在真武山二天门茶馆开会。

26日天刚亮,苟良歌、孔方新及宜宾中心县委委员蔡涛、黄大舜、沈玉琪,交通员朱汝正,店员支部闵南轩七人先后到达约定地点,继续讨论武装暴动问题。跟踪而来的密探连仲文立即报告谍查队。会议持续约三小时,叙州联中的学生党员朱汝正因要赶回学校上课先行离开,余下六人就近转移至忠孝街茶馆继续开会。他们决定把省委指示传达到农村党组织,派闵南轩去打铁坳与党员刘荡之联系。

然而,此茶馆系宜宾谍查队长杨绍林的爪牙所开设,且蔡涛在自贡搞学运时被其盯过梢,开会之事当即暴露。正当苟良歌等人给闵南轩开介绍信时,杨绍林带领便衣特务包围了茶馆。蔡涛首先察觉,为牵制敌人,让其他同志脱身,他奋不顾身地从前门冲出,其余同志则从后门往山上跑。六人相继冲出店门,杨绍林率特务持枪紧追不舍。最后,除闵南轩趁乱脱身外,蔡涛、苟良歌、孔方新、沈玉琪、黄大舜五人不幸被捕。

蔡涛等五人被押往城防司令部,伪县长兼城防司令部参谋长沈眉荪亲自审问。叙南清乡司令兼城防司令刘文彩得知蔡涛等人均系共产党骨干后,竭力想从五人身上挖取线索,铲除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刘文彩将孔方新关押在城防司令部,将其余四人囚禁于县府监狱,并向蔡涛四人谎称“孔方新已自首出卖你们”,又对孔方新称“蔡涛四人已交待出你”。企图采取分化、诱骗手段,打破五人的心理防线。由于被捕时现场搜出了材料,秘密文件也在沈玉琪宿舍里被搜出,且蔡涛因搞学运早已被敌人注意,五人知道身份暴露,便坦然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但除此以外,只字不露。

分化阴谋失败后,五人被集中押解到城防司令部审问。“背油桶”“拍钉耙”“老虎凳”……各种酷刑轮番上阵。五人受尽折磨,却始终没有泄露党和同志的一丝信息。其间,蔡玉龙闻讯来电,再次诱劝蔡涛反共。但蔡涛革命到底的决心坚如磐石,绝不苟且偷生。

3月28日,一队荷枪实弹的军警特务押着蔡涛、苟良歌、孔方新、沈玉琪、黄大舜从反动政府的监狱出来,经东街、西街、仁和街、水井街走向北操场。五人面不改色,穿着沾满血迹的破衣,挺起体无完肤的身躯,向前来告别的群众点头致意。孔方新走在最前面,沈玉琪第二,蔡涛是第三个。蔡涛年纪最小,双眼放出愤怒的目光,带头唱起《国际歌》。临刑前,蔡涛发表了演说,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滔天罪行。在悲壮激昂的革命口号声中,他与四位难友从容就义。

次日,群众设法在花园庵附近挖了一个大坑,将五位烈士的遗体并排埋在一起,世人称此为“五人堆烈士墓”。

作者单位:酉阳县政协科教卫体文化文史委

编辑/董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