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局在渝遗址遗迹掠影

2024-09-02 00:00:00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红岩春秋 2024年8期

秀山洪茶渡口遗址

秀山洪茶渡口遗址位于秀山县洪安镇边城居委会洪安码头和湖南省花垣茶洞码头之间,与贵州松桃临界,在渝、湘、黔三省(市)交界处。

1949年11月6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先头部队从湖南茶洞经洪茶渡口进入四川,攻克进军大西南的第一镇洪安,次日解放秀山。8日,先头部队在洪茶渡口搭起一座可供四路行军的大浮桥。随后,他们又征调8条民船,以4条并成一艘,装成两艘简易渡车船,助几十万大军,数千辆军车、炮车渡过清江河,沿川湘公路向西开进。

1987年,洪茶渡口被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资料来源:秀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马头山、笔架山战场遗址和纪念设施

马头山战场遗址位于彭水县朗溪乡,东面紧邻原黄家坝居民密集区,南面、北面为耕地,西面为小山堡、树林。笔架山战场遗址位于黄家镇,四面多为山地、农田,东面200米处建有烈士陵园。

1949年11月16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2军第36师参谋长安仲琨率第106团1、2营和第108团2营从万足赶赴黄家坝马头山、笔架山一线执行穿插任务,遭遇国民党军伏击。安仲琨在战斗中牺牲。第二野战军第12军军长王近山令第34、35、36师后续部队迅速赶至战场,协同第36师作战。19日,解放军向敌占阵地笔架山发起进攻,于次日黎明全歼顽敌。20日晨,黄家坝一带守敌弃阵而逃。

1991年,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官兵,笔架山烈士陵园在黄家坝修建完成。

(资料来源:彭水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

酉阳王家河解放战斗遗址

酉阳王家河解放战斗遗址位于酉阳县龙潭镇渤海村王家河两岸,呈东西走向,自然河谷形态,带状。现存遗址横跨两岸的石拱桥呈南北走向,三孔,拱高约8米,跨径约15米。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秀山后,沿川湘公路向酉阳挺进。国民党顽固势力盘踞于王家河,撤除桥面,负隅顽抗。11日,解放军在王家河打响解放酉阳的第一枪,歼灭顽敌。这是解放全酉阳最关键的一场战斗。

(资料来源:酉阳县委党史研究室)

白马山战斗遗址和纪念设施

白马山位于武隆城区西南面,前托重庆,后逼湖南,近锁乌江,是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地。

白马山战役是解放重庆最为残酷的一场战斗。1949年11月中旬,防守川湘的国民党宋希濂部急剧溃败。蒋介石派蒋经国到武隆江口镇督战,要求宋希濂死守白马山。宋希濂以3万兵力在白马山紧急布防,沿途设下五道防线,以阻止解放军前进。22日拂晓,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第141师在白马山腹部率先打响战斗。经过五次大的激战,历时三天两夜,人民军队解放了武隆境内的蒲板、车盘、凉水、赵家、土坎、羊角、白马、花园、长坡等10多个乡,为解放重庆及全川打开了通道。

2019年,白马山五次发生激战处建造起白马山战斗遗址纪念碑,分别位于万家垠、朝天望、大陆垭、茶园、豹岩、黑大桥等地。

(资料来源:武隆区档案馆)

綦江北渡公路桥遗址

綦江北渡公路桥遗址位于綦江区古南街道花坝村,是连接江津区与綦江区的主要通道,横跨綦江河,贯通东西两岸。该桥于1938年2月16日动工修建,次年1月完成通车,设计单向通车。

1949年11月25日晚,宋希濂率国民党军队残部溃退至綦江,下令当时的县保安警察中队许涤民派人到北渡公路桥,待宋希濂残部通过该地后,立即将桥炸毁以阻挡解放军攻势。许涤民不满国民党军的所作所为,便与中共地下党员联系保住大桥,为解放军顺利进入重庆提供了交通保障。27日,第二野战军第12军军长王近山及第35师师长李德生率部到达綦江,綦江解放。1975年5月,新北渡大桥建成通车,原北渡公路桥停用。当前遗址仅有桥墩留存。

(资料来源:綦江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南温泉战斗遗址和纪念设施

南温泉战斗遗址位于巴南区南泉镇。南泉之战,解放军以少胜多,重创国民党据守重庆的“江南防线”,为解放军主力部队大迂回、大包围解放重庆赢得了宝贵时间。战斗中牺牲的百余名指战员就近掩埋于群山之下,并插木牌为记。

1953年,南温泉境内烈士坟墓内的遗骨被起出后,合葬于南泉公园后山陈家湾,立碑石为“南泉革命烈士公墓”。公墓1973年重建,1983年扩建为南泉革命烈士陵园。1992年,陵园牌门建成,南泉革命烈士陵园基本成形。1995年10月,南泉革命烈士陵园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9月10日,被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被公布为重庆市级纪念设施。

(资料来源: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

重钢护厂烈士陵园

1949年10月,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决定炸毁重庆,兵工署第29厂被列为重点炸毁对象。中共地下党员刘家彝和爱国志士简国治组织工友进行护厂斗争。11月28日,胥良在护厂中被杀害。29日,国民党军警强行进驻发电厂,企图炸毁厂内主要设备。刘家彝、简国治连夜组织20多名工友拆除炸药,保卫工厂。由于时间仓促,未搬完的定时炸药突然爆炸,17名工友不幸牺牲。

1953年,为纪念护厂烈士,重钢护厂烈士陵园建成,共安葬19名烈士遗骸。2011年1月,重钢护厂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大渡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6月,被命名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重钢护厂烈士陵园更名为大渡口烈士陵园。

(资料来源:大渡口区委党史研究室)

第二野战军先锋团沙坪坝驻地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先锋团沙坪坝驻地旧址位于沙坪坝区天陈路沙坪公园内。建筑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私人花园别墅,现存樱花厅与学术报告厅两栋建筑。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日上午,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1军第32师第95团进驻沙坪坝,肃清残敌,建立新秩序。其团部设于沙坪坝区杨家花园(今沙坪公园)大院一侧的一排平房(今樱花厅和原公园派出所平房)。

(资料来源:沙坪坝区委党史研究室)

潼南县城解放战斗遗址

潼南县城解放战斗遗址位于寨子坡、金鸭坝、凉风垭附近。太安解放后,解放军第105团和第97团在潼南县城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1949年12月5日清晨6点,战斗结束,潼南解放。解放军击毙敌师长1名,俘虏1000余人,缴获战马4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

太安镇在战斗中被炸毁,解放后重建。随着城市建设,潼南县城除寨子坡寨门仍保留外,金鸭坝、凉风垭附近地形地貌已发生很大变化。

(资料来源:潼南区档案馆)

梁平区烈士陵园

梁平区烈士陵园位于梁平区梁山街道罗汉村二组318国道旁,占地4052.6平方米,其中墓区2992平方米。

1955年,梁平区烈士陵园修建,以纪念1949年冬为解放梁平而牺牲的解放军第31师的47名指战员。此前,47名烈士葬于川鄂公路两侧,未立石碑,其木牌已损毁,大部分无姓名、家乡地址可查考。集中迁至陵园时,有姓名、家乡地址记载的仅有梁财福、余构实、杨尔康、杨正富、李道元5位烈士。

(资料来源:梁平区委党史研究室)

人民解放纪念碑

人民解放纪念碑位于渝中区邹容路、民族路和民权路交汇处,原为1946年10月奠基动工、1947年8月落成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为纪念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的伟大胜利,1950年9月20日,西南军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碑名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写。

该碑为八面塔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台基、碑座、碑身及钟楼组成。台基部分的青石及石踏步呈半径10米的圆形,周围为花圃。碑座由8根青石护柱组成。碑身通高27.5米。外部八角形,内部圆形,共8层,内有悬臂旋梯140步升至钟楼。钟楼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每面有窗户5扇。

2000年,人民解放纪念碑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 董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