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为解放和统筹经营西南,中共中央决定设立西南局,以全面领导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四省和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工作。
1949年至1952年,作为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担负起主政大西南的重任。他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结合西南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西南全境的解放、人民政权的建立、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和发展、各民族间的团结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西南地区党内腐败现象、一些干部的官僚作风,他领导开展“三反”运动,整治经济秩序和经营环境,成功抵制和克服了西南地区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对党员干部的侵蚀,彻底清除了党政机关中隐藏的贪污腐化分子,维护了党的形象,改善了党群关系,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响应中央决定,深化对运动的认识
1951年11月25日,邓小平代表西南局向中共中央作《关于三个会议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批语中指出,“第三项所提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的大事”[1]。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在全国开展“三反”运动的决定。此时,西南局正在进行整党学习。邓小平认为,开展“三反”运动的决定“非常切合时宜”,于是果断中止原来的安排,全力转入开展“三反”运动。毛泽东称赞说:“中央认为西南局停止原订整党学习计划,全力转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整风运动,是完全正确的。”
邓小平详细分析了西南地区解放后党政系统中存在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不良现象,揭露了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他认为,西南地区的“浪费现象是普遍的、严重的”,“在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容易冲昏头脑”[2],忽视存在的问题,党中央“三反”的决定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西南地区,“无论城市农村,贪污腐化现象都很严重”[3],“浪费现象则是全面的,极其严重的”。
当时,虽然对贪污浪费现象做了一些处理,但整体效果不太好,“贪污浪费现象不是停止而是继续发展”,反贪污也不够深入认真。在浪费问题上,有人认为讲朴素是“小气”,有权决定开支的人浪费更大,加上公私不分问题突出,导致浪费方式多样、浪费情况严重。在贪污问题上,由于贪污分子有意识地打掩护,群众还未发动起来,加上党组织重视不够,导致查处的贪污现象不多。针对贪污现象产生的原因,邓小平指出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西南留用人员和新成分多”,他们虽然对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作用,但没有经过很好的改造,容易带来不正之风;二是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党员干部;三是领导上存在官僚主义,“党内犯官僚主义错误的同志,有些也是很努力的,所以有个新名词叫‘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
邓小平认为,“贪污、浪费、官僚主义是侵害我们党的毒素”。在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秩序逐渐好转、抗美援朝运动普遍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良好成效的背景下,邓小平指出,西南人民当下的中心任务是增加生产、厉行节俭,“这是树立国家和人民的良好风气的方针”。由于西南地区“粮食不足的现象颇为严重”,全西南人民必须动员起来,做好增产节约,以此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保障国家建设需要。邓小平强调,虽然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已经警示全党,要预防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但在胜利后,一些共产党人仍经不起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逐渐走上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的道路,甚至背叛革命。如果让资产阶级思想继续腐蚀我们党,不坚决进行“三反”运动,后果可能会极其严重。
邓小平始终认为,在西南地区开展“三反”运动是一场暴风骤雨的严重斗争,因为“官僚主义是严重的,必须纠正”,贪污浪费更是已经根深蒂固。在反贪污斗争未深入推进、群众未普遍参与、组织掌握的材料很少的情况下,贪污分子会以伪造单据和账目、编造口号蒙蔽他人、把周围人拖下水等方式来抗拒斗争。同时,贪污还可能牵涉到一些有功劳的人,给斗争带来挑战。
为打赢这场战斗,邓小平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同时与教育群众相结合,打破群众思想顾虑。要学习“三反”有关文件,广泛而深入地做党内外动员工作。要号召坦白和检举,任用艰苦朴素的同志做运动的骨干。在对待贪污分子的方针上,邓小平明确对贪污和公私不分的浪费区别对待,对不坦白被检举的加重处罚,对坦白的从轻处分,对严重的贪污分子进行法律制裁,在报上公布或组织公审典型贪污事件,对一般的采用纪律处分、教育改造。在时间上,要着重检举1950年至1951年的贪污事件。
周密部署,加强对运动的领导
邓小平认识到,“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必须有领导地进行”。为加强西南局对“三反”运动的领导,集中精力搞好运动,1951年12月15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的决定》,并组建西南军政委员会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委员会,邓小平任主任,熊克武和刘文辉任副主任,负责领导西南地区的“三反”运动。随后,西南各省、市、区迅速成立了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委员会。
运动中,邓小平要求“把主要责任放在所属各部门的节约检查委员会”。按照要求,西南军政委员会直属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关成立节约检查委员会,由认识正确、积极认真的同志负责工作。工作时,“在方法上必须实行相互检查的办法”。在实践中,不仅要求几个单位互相进行检查,还要进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检查。同时,邓小平强调要抓住关键,“必须实行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干部带头”,“特别是各级首长带头反省坦白”,把“三反”运动作为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认为,在西南地区贯彻党中央精神、开展好“三反”运动,领导干部须发挥好带头作用。为增强各级干部主体责任意识,他要求干部带头进行自我反省,认真检讨工作得失。同时,要求“一切机关工作者,应该把增产节约的任务贯彻到每件小的事情中去”,坚决“克服工作中的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华而不实的作风”。他指出,“市级已经发现一些大贪污犯,但是不易坦白的”,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自己不干净,官僚主义严重,就会“在运动中采取消极态度”,甚至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对抗运动。其中,“川东坦白人数亦多,超过三百万者很少”。对川东公安厅出现的由于公安厅长自身有问题导致公安系统“三反”运动局面严重混乱、失控的教训,邓小平要求各地引以为戒,并再次强调,对“三反”运动采取对抗态度的单位,领导人不积极的单位,要毫不犹豫地改派运动领导者,对原有领导就地撤职或停职反省。
要推动西南地区“三反”运动在实践中稳步有序进行,各级增产节约委员会和检查委员会必须保持对运动的领导,这直接影响运动的方向和效果。邓小平强调,“只要一个单位有领导核心,是不会出多大偏差的”,“凡是出偏差的,其主要原因是该单位的领导者自己不干净”。在“三反”运动中,“不要出现一点不正常的现象就惊慌失措”,更“不要一开始就怕出偏差”。不要错过了运动的时机,要解决好“三反”运动和土改在时间上的矛盾问题。
进行政策性解释,及时处理新情况
随着党中央各项政策的发布,“三反”运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西南地区,邓小平结合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对“三反”运动的具体规定作出政策性解释,对运动中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作出处理。
对于贪污期限的认定,邓小平提出,“贪污期限仍应规定为自解放之日算起”,对西南解放前盗窃国家财产情节重大的事件要进行追究。坚决处理解放前后发接管财的行为,但要分类处理,对主动坦白且交出原物的要从轻处分或免予刑事处分,不能一律按贪污论处。对于技术人员的贪污行为,“在处理时可以分别对待”,要从严处理没有本事又有政治问题的技术人员,从宽处理有本事无政治问题的技术人员。对于贪污数额问题,“国家法令只能以人民币计算,只能按全国标准计算”,但除了贪污数目这个判刑标准外,量刑时还需考虑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大小、政治影响、情节轻重、坦白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不用再按各地物价规定统一标准,在具体事例上要灵活应用。
“三反”运动开展后,特别是“五反”运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开始后,西南地区的工商业出现一些新问题,如国营贸易公司贸易额大幅减少,特别是百货、工业器材等交易额明显下滑,导致大量税务局关闭。有的私营企业由于贸易工业部门不能增加订货而无事可做,有的以拒发工资等方式抵抗“五反”运动。大量工人失业,城市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特务也开始频繁活动。如果措施不当,就会使运动陷入被动。
通过分析,邓小平认为西南地区工商业陷入停滞的主要原因是“三反”“五反”运动深入推进,使许多工商户因坦白或被检举,在等待处理而无心经营,各种消费品销路减少,凡属依靠国营公营企业生活的私人工商业都无事做,加上“三反”运动反对浪费、提倡节约,使得情况更加严重。对此,他提议“立即恢复一些房屋的修建”,让失业的建筑工人有工可做,“贸易部选择重要行业加工订货”,“对所有失业工人包下来加以救济”。为使经济生活早日恢复正常,要重点解决建筑工人和私营工业问题,迅速处理工商户问题。
“三反”“五反”运动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暴露出西南地区干部队伍人员管理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到西南的干部很少,工作任务繁重而紧迫”。为保证西南地区工作的开展,西南局在留用旧政府人员的同时,也新招收了大量知识分子,但他们中的部分人员存在问题。“三反”运动深入开展后,有些人因牵涉严重的问题而不能留用,他们的工作无人代替,给机关的正常运行造成困难。“五反”运动结束后,一些私营工商业被没收或者被罚款,已无法正常运行,需派人员接管。虽然“三反”“五反”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可以承担这些任务,但每个部门还需要骨干来稳定大局。因此,邓小平提议,对“三反”“五反”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要大量地、大胆地提拔,甚至破格提拔,让他们承担更多的任务。为有效应对运动后的局面,还应调拨大量干部支援地方。
阶段性总结运动,防止出现“左”的倾向
1952年3月15日,邓小平对西南地区的“三反”运动情况作出阶段性总结。他指出,除学校和部分厂矿外,“西南全区区级以上政府及党群机关工作人员”约45万人都参与到了运动中,西南地区的“三反”运动是广泛而深入的。
1952年2月中旬,“三反”运动进入“打虎”阶段,到4月,县以上运动转入打扫战场阶段。基于此,邓小平进一步安排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他指出,西南401个县中,279个县由于“老虎”较多,要继续进行打击,64个县捉“老虎”不多,要立即停止,58个县地处偏远或少数民族地区,未开展以后也不开展捉“老虎”。区、乡的“三反”运动采用乡村号召群众检举,区、乡干部集中到县反省坦白的方式,在县以上“三反”全部结束后进行。学校的“三反”课推迟进行,但必须进行。邓小平特别强调,“凡属打‘虎’较多的地区或部门,即应将运动转入核实战果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追赃。在开展运动的同时,各单位要抽出三分之一的力量来搞业务工作,但处在打“虎”高潮的单位除外。对运动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逼供行为要坚决纠正。
鉴于“三反”运动揭露的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大量贪污受贿行为同不法资本家的腐蚀拉拢有密切关系,邓小平认为,要把“三反”“五反”结合起来,“凡属‘三反’深入的地方,不搞‘五反’是很难弄清问题的”。而西南地区普遍是在搞“三反”运动的同时附带开展“五反”运动,领导力量都集中在“三反”上。但是“三反”运动牵涉到工商界,“没有工商界的‘五反’,就很难把内部的大贪污犯搞出来”,就很难取得内外夹攻的效果。在工商户多的城镇深入推进“三反”运动的同时,也要把“五反”运动做好。由于“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全力恢复工作。不能因为“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而放松春耕生产,要重视农业生产和防旱救灾等工作,抽出专员、县长等主要干部去负责。
1952年5月21日,邓小平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除特殊情况外,西南“五反”在5月可以争取全部结束。3月以前,西南的“五反”运动因控制不严,出了乱子,正式进行“五反”的城市也由于经验不足而进展缓慢。3月之后,根据西南局指示,西南各地“注意纠正一些地方‘五反’运动中出现的‘左’的错误倾向”[4],将打击面缩小,稳定了工商界情绪。同时,为避免对大工商户的案件拖得太久导致其恢复难度大,进而直接影响国计民生,为还未开始“五反”的地方制定了把工作重点放在大户上并从速结案的运动方针。邓小平强调,某些行业的经济改组、产销失调、部分停业是导致“三反”“五反”对经济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为活跃市场,要重点解决好这一问题。在对待资产阶级问题上,邓小平也严格执行中央规定,避免“左”的错误的影响。
巩固运动成果,展望未来建设工作
在邓小平领导下,西南地区的“三反”运动广泛而深入。在运动基本结束时,邓小平及时对西南地区各地开展运动的情况作出科学总结,并对运动后的工作作出合理规划,提出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巩固运动成果。
在“三反”运动中,西南地区揭露出一批严重的贪污盗窃案件,贪污分子被查处并受到法律制裁,队伍建设的隐患得到铲除。运动“打出了一批经济坐探、‘双皮老虎’”,清除了干部队伍中的蜕化变质分子,挽救了一些小贪污分子。同时,也暴露出西南地区严重的浪费现象,“揭露出了许多不可容忍的官僚主义现象”。通过运动,浪费现象基本得到遏制,官僚主义分子也受到了惩罚。
邓小平认为,西南地区的“三反”运动“收获是很大的,运动是健康的”。运动的胜利提高了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强了对资产阶级不良思想的抵抗力,在社会上树立了廉洁朴素的良好风尚。但“三反”运动的结束不等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比如官僚主义还没有完全克服,运动中产生的纪律松弛问题也没有解决,有的同志在如何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上还不是很清楚等。他强调,还需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巩固“三反”运动的成果,如在运动结束时“改进在‘三反’中所发现的工作缺点”,“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实事求是地定案等。
对于“划清资产阶级的界限及对资产阶级的认识问题”,邓小平认为,通过运动,大家对资产阶级的本质有了清醒认识,尤其是充分认识到资产阶级丑恶的一面。但是,认为在国家生活中不需再重视资产阶级,“一脚踢开他们的‘左’的思想是错误的”。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曾是革命力量之一,在发展国民经济中还将继续发挥作用。符合人民利益的做法是巩固与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
对于“内部清算资产阶级思想问题”,邓小平认为,经过前期努力,“西南各地‘三反’运动已经进入建设阶段”,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巩固运动的成果,清算资产阶级思想。经过建设阶段,纯洁内部的目的可顺利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觉悟能够大为提高。但不能就此认为,国家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思想已完全肃清了,还“要联系自己的业务来清算资产阶级思想”,“尤其是在经济工作中纠正资产阶级思想”。
在领导组织问题上,邓小平指出,经过“三反”运动,特别是反官僚主义,西南各地在领导上普遍有所改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但一部分领导者表示不敢领导,实际上是放弃领导。”有的人怕犯贪污错误,怕与资本家接触,不愿做经济工作,这实际上“是一种放弃工人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只顾逃避责任、逃避斗争、逃避现实。更有人看到运动中群众对领导提了意见就不敢领导,甚至被举报后采取报复行为。这表明,经过“三反”运动,官僚主义在西南地区仍在横行。同时,小资产阶级、非无产阶级思想也有了新的表现,如不尊重领导和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开始出现。一般工作人员的态度出现问题,如做事束手束脚、不愿负责、不敢负责。此外,平均主义的思想也不同程度存在。邓小平强调,“必须加以改造才不致犯错误”。为巩固“三反”“五反”运动成果,就必须克服消极作用,对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批判,让革命队伍中的每个人都长期接受教育,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提高,最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释:
[ 1 ] 《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24页。
[ 2 ] 《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66页。
[ 3 ]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8页。
[ 4 ] 《邓小平传》(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05页。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编辑/董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