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主要负责人。他和刘伯承、贺龙同志率部解放大西南,领导政权建设,参加领导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工作,推动西南地区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邓小平主政西南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八个月,但却在党实现全面执政环境下全方位锻炼和提升了领导能力,成为他此后走上中央领导岗位的伟大起点,也是他辉煌人生的重要篇章。
西南是祖国大陆最晚解放的地区,是国民党盘踞大陆的最后巢穴。当时西南地区所呈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实为中国现状的一个缩影。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困难,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结合西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如“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执政理念,“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的经济思想,统战工作“是要贯彻到底的”观点,“一定要按法令办事”的法治思想,“严比宽好,精比粗好”的党建思想等,这些思想、观点为具体工作指明方向。
为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邓小平领导西南局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主持起草西藏和平谈判的基础性政策文件,指导西南局率先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组织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首开全国私营企业转向国营的先河,分地区、分阶段创造性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为西南地区建立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作出巨大贡献。其中一些创新做法和经验在全国推广,不仅为其他地区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也为中央大政方针决策提供了基层实践和理论依据。毛泽东高度评价邓小平:“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邓小平主政西南的开创性工作及其思想观点虽然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针对特殊问题提出来的,但其中很多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对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始终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是推动西南各项工作的两个基本支点。邓小平成功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大量新鲜经验,这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和应当具有的历史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继承弘扬、学好用好邓小平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在探寻真理中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中发展真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