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数字财政的实践与应用探讨

2024-09-02 00:00:00邓裕凤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8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数字中国”的现代化治国战略。实现数字化政府建设、强化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数字财政”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能有效推进财政管理主动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对财政数据集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筑牢保障底线,全面升级数字化财政监督,推动政府治理转型升级及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数字财政;财政治理现代化

引言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提升人民幸福感具有关键保障作用。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的领军省份,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全省2023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851.30亿元,同比增长4.3%,这一数字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中高居榜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4月视察广东时着重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鉴于广东省庞大的经济体量和财政规模,这势必对数字政府的建设水平和财政治理效能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广东,作为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试验区域以及“数字财政”建设的先行省份,到2024年第一季度,“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下文简称“数字财政”)已顺利运行3年多,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一、数字财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必要举措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科技硬实力的竞争与产业变革日益激烈。为应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高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数字化进程,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推动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向数字化转型。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强调,数字技术应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加强政府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政府智能化运营,对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治理理念和方式、提升政府部门决策智能化水平以及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数字财政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求对财政资金和数据进行统一部署、监管和规范。这符合全国发展“一盘棋”的思想,能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并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初,广东省率先上线了“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并逐步向各城市推广。根据“数字财政”工作规划,2021年1月,省本级和6个试点城市首先实现全流程上线;4月,数字财政系统成功完成新旧系统数据迁移,第二批7个城市上线;紧接着,5月第三批7个城市也陆续上线。至此,广东省已按时完成财政部要求的全流程上线任务[1]。

(二)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十四五”规划,为全面推动数字化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数字财政的引擎作用。数字财政对推进财政改革、提升监督和管理水平、助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全省约4.4万个预算单位已在“数字财政”系统平台上,按照统一标准开展预算业务。该系统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资金使用的规范、监控和预警,确保每一环节都可追踪,从而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防范债务风险。

数字财政建设实现了上下级政府及各财政部门间的数据实时共享,提高了预算管理和编制的科学性。自2021年广东省数字财政系统全面上线以来,已累计完成约1078万笔、共计3.67万亿元的资金支付。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财政管理正式融入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对我国数字化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二、数字财政的具体实践

(一)强化顶层设计,赋能财政治理现代化

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数字财政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会议中确定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可见,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关乎国家治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2019年6月,财政部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正式启动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相继出台《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实施方案》《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实用教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制度上统一财政预算业务规范、标准,从顶层设计上提供了指导文件,从高位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落地实施。加快统筹推进财政数据大管理集中、大平台监管、大数据共享应用[3]。例如:数字财政系统加强了指标分级,精细化预算管理,将预算指标分三级管理,预算批复按统计要素形成“财政总指标”,其后按业务管理要求分配至“处室待分指标”,最后分配成“单位可执行指标”,进而办理用款计划申请、直接支付申请、新增拨款凭证等业务。通过数字财政建设,强化顶层设计,从上至下形成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进一步解决“车不同轨、书不同文”的困境,构筑起“信息+技术”快速通道,进一步为财政治理现代化赋能。

(二)打破信息壁垒,为“数据孤岛”搭桥

数字财政平台实现了政府财政各模块的互联互通。此举不仅让预算、执行、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功能紧密结合,信息共享,还消除了“数据鸿沟”。自上线以来,广东省数字财政历经三年实践与技术革新,各模块已逐步升级完善。2024年2月,线上决算功能得以实现,线上政府工作报告也于前一年推出并在随后得到优化。此外,数字财政还整合了各类数据,实现了跨部门和层级的对比分析,解决了数据分散和孤立的问题。接下来,根据广东省的部署,将接入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和绩效评价等模块,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助力数据统计、审计和财政监管。

(三)集中支付电子化,提升资金支付效率

数字财政平台将顶层设计落实到数据管理关键技术层面,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指标分级,使预算编制更科学、精细;二是优化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流程;三是电子化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公。数字财政系统通过UKEY进行线上电子签章,免去了传统业务办理需打印纸质凭证到银行现场的繁琐,实现了从“人员跑腿”到“数据跑腿”的跃升,极大提高了支付速度、简化了支付流程。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作为广东省数字财政第三批试点地市,2021年4月底,全市35个镇街累计拨付326笔指标,合计完成支付2.56亿元。

(四)有效增强财政监管力度

财政部部署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既有统一的全国业务规范标准,又有调动地方积极性的“省级大集中统建统管”,同时指明了“地方数据库与中央对接贯通”的方向,为全国一体化铺平道路,推动全国财政进入数字化建设新时期[4]。通过数字财政,规范财政指标体系和流程,加强预算执行一体化,设置动态监控和红线预警,形成风险预判和内控评价、搭建财政收支动态平衡分析模型。

在数字化环境下,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支付管理等多模块数据互联操作,设置智能化监控报警及校验规则,规范各项资金流向和动态,并在线实时监控,将风险可视化,使行政事业单位能更好地发挥监管作用,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5]。

第一,有效支撑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2年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的通知》(粤财预〔2021〕3号)及《关于做好2022年财政资金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的通知》(东财函〔2021〕560号)等文件有关规定,接下来将强力推进项目库建设。数字财政平台有利于增强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局统筹能力,按项目存续阶段申报支出计划与各年度绩效目标。项目入库全面依托省“数字财政”一体化系统开展,省、市、县、镇四级项目均通过“数字财政”综合管理平台储备,预算域与执行域由项目库衔接。通过统一全省的预算项目基本业务分类、核心流程、填报要素等业务规则,加强了项目入库评审对支出预算安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强调项目预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各预算单位根据预算年度项目计划实施情况,开展项目入库及进行预算编制,在实际执行支付时,通过相关审批流程进行操作支付,项目预算执行更规范。

第二,实时追踪财政资金动态。数字财政平台实现每笔资金的流向、进度一目了然,一览全局,一键可查,对“预算动态”“债务风险”“财经纪律”等重点业务进行有效红线预警。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监测能力,动态监管及跟踪数据,建立具备管理预警功能的风险系统,妥善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理,对所使用资金的流向进行监控,加大事后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结合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财务制度的落实。

三、数字财政建设现状与完善路径

(一)加快构建财政大数据应用场景

在数字化趋势下,加快数字财政建设,就是要积极拓展数字财政的产品和应用场景,这不仅有利于检验提升财政理论和政策水平,还能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不久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强调聚焦做强县域经济,促进我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数字财政的建设,将为全力支持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赋能。

(二)人才队伍建设尚待健全

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人才需求将会从专业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转变。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转型机制,财务岗位长期固定不变,导致部分财务人员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战略性思维等局限。同时,由于晋升空间狭窄,不能有效吸引更高水平人才,对现有财务人员不能起到提升职业技能、加强创新思维的激励作用,从而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及决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进一步深化业财融合

传统上,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度不足,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缺乏有效关联,阻碍了管理决策和分析的有效性。然而,数字财政的建设加强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协同,旨在打破部门间的“管理壁垒”,实现更大的整体效益。此外,数字财政还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项目立项、预算编制、财政资金支付、项目成果展示以及绩效评价等多个环节,这要求整个单位必须紧密合作。

为了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双向融合,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需要增进沟通、加强协作。一方面,通过将财务、业务和管理等环节紧密相连,可以形成一个联动的链条,构建起“数据高速公路”,实现各部门之间以及单位内外的有效连接,从而充分释放数字信息的潜力;另一方面,也应挖掘和利用“非财务指标”的价值,如行动记录、文本资料和图片信息等。借助数字财政平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效益的显著提升。

四、结束语

数字财政是实现数字政府自身建设功能的核心,同时也是我国现代财税体制创新改革的突破关键,将能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提速、为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赋能。广东省数字财政平台,有效减轻了数据重复报送的工作量,切实规范单位财务行为,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进一步严肃财政纪律,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为更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提供了现代化技术及信息支持平台,全面提升预算单位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从而为单位的管理分析和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支撑。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广东要坚决扛起“挑大梁”的重任。接下来,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之年,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之年,前景光明且可期,任重而道远。数字技术创新运用,可实现大幅优化现行政府收支结构,提升各级财政风险防范能力和资金运行效率,促进公共资源配置优化、强化各级财政资源再分配的调控作用,促进社会公平与效率统一,有利于调动社会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更好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运龙.数字财政建设的“广东实践”[J].中国财政,2022,(4):14-15.

[2]冯蕾.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财政转型研究[J].财富生活,2021,(20):18-19.

[3]李烝.推动数字财政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J].中国财政,2022,(4):12-13.

[4]杨志勇.数字财政的机遇与发展前景[J].中国财经报,2021,(11):1.

[5]林慧珍.基于数字财政建设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字化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5):82-84.

(作者简介:邓裕凤,东莞市凤岗镇招投标服务所中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