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华夏大地上,孕育出我们中华儿女五千年的文化与坚守,宁波,这座城市被历史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前童古镇,作为宁波地标性历史遗迹,其历史之悠久不言而喻。走进街道小巷,扑面而来的是明清风物:铺着青石板的小道、木制的窗户、瓦片整齐的屋檐、如鸟喙一般的檐角。颇有“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的温婉意境。一年一度的“前童元宵行会”即在此举行。到那一天,巷里的家家户户门口挂起了灯笼,一派灯火可亲的盛况。当然,既是“行会”,自然少不了行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从宁波各地赶来古镇。人们手里提着大花灯,光影交错,如一团团移动的璀璨星光。那一天,还有各式各样的表演:流光溢彩的门店前,挂着各种灯谜,等着人们去解答;舞龙舞狮的队伍从老街的这一端绵延至另一端。此起彼伏的还有小孩子的嬉闹声、相机快门的“咔嚓”声、大人们的交谈声……
有了好玩的,自然不能少了好吃的。汪曾祺先生说:“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作为美食,冠绝中外的宁波汤圆怎么能少呢?轻咬一口下去,白白软软的糯米皮底下渗出乌黑发亮的芝麻馅,在水汽氤氲中吃完,心情也随之怡然了,流眄眼前,即是烟火岁月。
但近年,许多民俗文艺活动的热度在慢慢降低,“非遗”文化的热度似乎有些冷淡。加缪说:“理性是思想的工具,而非思想本身,一个人的思想首先是他的怀念。”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多一点去关注“非遗”技艺,再持返璞归真的怀念之心,我们的“非遗”瑰宝才能流传。否则再瑰丽的文化也是“一枕槐安”,从此销声匿迹。当然,“非遗”文化的“出镜”也很重要,比如湖南大学的师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排练出了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将古画展现于世人面前。而对比“四川村民涂抹损毁北朝的摩崖造像”的新闻,两者对待文化的态度可谓云泥之别。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有意重视,才能打造出特殊的“城市名片”与“文化IP”,而顺应潮流,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展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虽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恒定的发展规律,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尽力不为缺失每一块文化拼图而留遗憾。“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中华文明一直在复兴当中,我相信宁波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定能随着岁月的流转,奔赴新时代的山川风物与星辰大海。
(指导教师:蒋钐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