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话的春日之约

2024-08-30 00:00:00李沂诺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4年8期

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

——题记

初春的雨细密蒙蒙,在云烟氤氲中,赴一场与宁波评话的春日之约。

走过村口参天的古树,再穿过一条幽幽的小巷,一座宏伟古朴的大礼堂赫然在目,隐约有评话之音缭绕而至。作为小记者的我,见证过这座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印记,而寻觅古老的宁波评话底蕴倒是第一次。好奇心驱使我快步踏入礼堂,一探究竟。

偌大的舞台中间,摆着一张长长的方桌,桌上摆着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一方手帕,这是表演的全部行当,简简单单,再无他物。再看表演者——一袭长衫,胡须花白,发间可见缕缕银丝,孤孤零零,再无他人。我不由得心头一凉:这评话乃是流传近千年的“非遗”文化,场面怎会如此寒酸简陋?

老先生徐徐出场,稳健地走到桌旁,伫立片刻,环顾一周,长长舒出一口气,眼角的皱纹随即舒展开来,如春天的小花绽放,却又与花甲之龄毫不违和。他拿起桌上的折扇,一手托着底,一手端着头,潇洒地在空中一扬,开讲了:“话说有这么个县城,山上有只猛虎,凶神恶煞……”老先生的声音一出,我便不由得心神一震。那声音沉稳而刚劲,老练而动人。他娓娓道来,而后起承转合,牢牢地把我吸引住了。我直了直身,刚才的那份失望早已消失,倒生出了几分身临其境之感。

“来者何人?”只见老先生抖动着花白的胡须,将手中折扇向旁一指,身子微微向左倾,两道炯炯的目光也射向一旁。霎时,全场鸦雀无声,空气似乎也凝固了。我忍不住朝他左边望去,仿佛真有人会从那儿冒出来似的。

“啪!”突然,老先生举起醒木,重重拍在桌上,发出一记清脆有力的响声。随即他怒目圆睁,食指指人,低沉地质问道:“你是不是想留我下来谋财害命?!”他将“来”字拖得极长,“谋财害命”四字却快速有力地蹦出,尽显评话之抑扬顿挫。“不敢,不敢……”转眼,老先生又卑躬屈膝,双手作揖求饶状,声音变得怯懦细长——他化身唯唯诺诺的老板。一强一弱、一怒一怯,巨大的形象反差把观众们都逗乐了,场内的欢声笑语飞扬开来。好一个一人分饰两角!

不配乐,无伴奏,一个人,一台戏,以最朴素的方式演绎着最生动的人间烟火,这就是评话的魅力。我暗暗叫好,听得越发兴致勃勃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醒木一拍,将我拉回到了现实,意犹未尽的我赶紧跑到后台准备采访。此时才发现老先生已累得有些喘气,额头上沁满了细密的汗珠,后背湿了一大片。采访得知,他已经在舞台上演出40余年,曾磨破嘴皮,拍肿手掌,只为练成扎实的基本功。他也曾光鲜亮丽过,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名角,辉煌一时。

诉说中,老先生的眼光逐渐黯淡:随着科技的发达,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听评话的人越来越少了,学评话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他担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将后继无人。岁月可以催老他的身体,却无法冲淡他对宁波评话赤诚的爱。岁月荏苒,他曾见证评话荣耀的时刻,如今,他仍愿意以最平凡、最质朴的方式守护传统,传承文化。

采访结束,我和同行伙伴们约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要以星火之力帮助评话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历史走向未来。

走出村子,雨已经停了,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气,春寒虽料峭,却不刺骨。云端投下几缕阳光,虽不热烈,却也和煦。村口的古树,在春风里伟岸参天,新芽点点,且等再引万年枝……

(指导教师:周奕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