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从摄影器材到拍摄技术都发生了变革,这也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全新的挑战。据悉之,在2023年9月25日华为的mate60pro手机发布会上,夸张的大变焦技术能够让网友看到“大海捞船”,这一效果惊呆了一众网友,同时也让摄友们了“一镜走天下”的梦想成为现实。这些互联网移动设备的大规模持续增长不断改变着我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模式,也在新闻领域迅速站住了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摄影成为一种快速、灵活、实时的新闻报道工具。放眼摄影圈的众多镜头,竟然是手机镜头做到了这点,一部手机一个镜头,广角到长焦且是超长焦,让我们不得的想起那句话,在这多元化时代,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许是跨界对手。
手机已经成为笔者摄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已经成为笔者摄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身携带的手机让笔者拥有随时拍摄的能力,也让笔者的摄影创作可以不用太顾及人们对专业设备的警惕。在当今数字时代,手机已经在摄影创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让摄影记者更方便地记录和传播摄影作品,只需一部手机,摄影师就能够迅速创作照片和视频,并通过互联网短时高效传输展现自己的素材,也为新闻平台提供了更多丰富多样的素材资料,推动了新闻作品的创新和发展。相比传统的摄影创作通常需要专业的摄影师携带大型相机设备来到拍摄地点,经过拍摄、后期处理和传输等环节,才能将摄影作品完整地呈现给公众。然而,手机摄影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
手机摄影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显著优势
当突发事件来临时,传统摄影记者需要经历:打开摄影包、拿出数码相机、摘下镜头盖、选择取景对象、设置拍摄参数、按下快门等一系列动作。在操作过程中,决定性的瞬间往往早已消逝,精确的影像根本来不及捕捉。即使摄影记者成功捕捉到了新闻瞬间,也需要返回办公室或就近寻找电脑连接网络、导入素材进行编辑、传输……与灵活性极强、网络实时覆盖的手机摄影相比,传统的新闻摄影报道模式的弊端就一一显露了出来。因此,很多突发新闻事件的照片不一定是新闻摄影记者拍摄的,而是当时在现场的普通手机用户。例如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使得手机摄影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开始崭露头角,作为现场目击者,乘客亚历山大·查德威克(Alexander Chadwick)在现场用手机拍下爆炸后紧急疏散的混乱的场面。这张照片后来相继刊登在《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头版位置。此后,国外媒体争相刊登大量用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手机新闻摄影的时代宣告来临。
在国内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例如2011 年,浙江动车相撞事故的第一张照片是用手机拍摄的;2010 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新华社播发的第一张照片也是用手机拍摄的;2013 年,一辆观光车在上海陆家嘴地区自燃,媒体上出现的第一张照片依然是用手机拍摄的……手机这种集电脑、电话、摄影机和网络于一身的资讯产品正在迅速改变我们当今的艺术创作、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
手机摄影传递着摄影者思想和对生活的认知
手机摄影对摄影者的摄影创作产生了巨大的贡献。它提供了拍照很方便,轻、薄、实时、灵活和多样化的拍摄方式,推动了摄影技巧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手机摄影,更多人接触到了摄影艺术,通过学会运用手机摄影技术,发挥自己的视觉语言追求,记录下更多生动有力的照片,手机摄影的兴起,标志着摄影这门艺术的新时代的到来,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新领域创造更多令人惊叹的视觉作品。
例如,某报业集团视觉中心主任老李钟情于手机摄影,据他讲述,他用的手机有 800 万像素的成像能力,完全能够应付日常拍摄所需。2013 年 3 月 20 日的淮安日报 F4 版整版刊发他用手机拍摄的影像照片,讲述的是贵州来淮安打工的一位洗车小伙子,那次,老李去洗车,坐在车里,小伙子在外面用喷枪冲水,于是老李就拿起手机拍了几张,并且递给他看了看,小伙子笑笑,算是没反对。第二次去洗车,老李印了上次拍的几张照片送给小伙子,他很高兴。之后,他讲明想再拍些照片,并要采访,他没反对,只是告诉我要问老板。征得老板同意后,又拍了一些。第三次拍,是在网吧。他拍了十几分钟后,在外面等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小伙子玩结束。他骑着自行车,他开车在后面,过马路,穿小巷,终于来到小伙子的住处。聊天、采访,采访、聊天。请小伙子吃饭,与他聊天。他很自觉,什么都不肯点,只是说饱了饱了,两人聊了近一个小时。这样的采访让记者慢慢地走近一位普通人的生活,话开始多了起来。在那一版的照片上,影像质量没有相机来得高,色彩也没有那么好,但是照片却很耐看,因为这些照片是真诚地沟通之下所拍到的照片。
手机摄影塑造了全媒体摄影时代
手机摄影让更多的普通人有机会参与到摄影创作中,这是摄影圈的一件大好事,特别是在新闻摄影这个领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同时新闻可以拥有更多一手图片,并且随着手机摄影技术越来越高,真正可以为读图时代带来全民素材的支持,也激发大家对摄影技术的追求。在笔者走到基层讲课时,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手机拍照,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出现了全民摄影时代。相对于单反相机来说,手机拍照当然要方便的多。
互联网快速发展期间、各类APP层出不穷,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传播信息和新闻的重要平台。手机摄影的优势在于其与社交媒体的紧密结合。通过手机摄影,摄影记者可以将精彩的照片和报道直接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上,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手机摄影记录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闻,形成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
练好内功,应对挑战
相对于传统相机,手机摄影在画质、变焦和低光条件下的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手机摄影也需要摄影记者具备更多的技术知识和创意,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拍摄场景和题材要求。
针对这些挑战,专业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首先,他们应该熟悉手机摄影的技术和应用,学会通过手机摄影捕捉新闻瞬间。同时,记者还需要加强自己的新闻判断力和报道能力,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其次,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应该注重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分析性。虽然手机摄影可以提供即时的图像报道,但新闻摄影记者应该通过深入采访和研究、更多思考,提供更全面和有深度的新闻图片报道。由于数码相机、手机的普及方便了新闻摄影记者,但是这种电子照片在保存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使得照片文字分离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对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我们可以建立数据库,统一管理新闻图片与文章,规范存储信息。此外,记者还应该灵活运用社交媒体来推广和宣传自己的报道,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不仅可以增加报道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读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手机摄影的便利性改变了摄影记者的工作流程
摄影记者的工作在手机摄影时代面临了重大的转变。手机摄影的便利性使得摄影记者能够更加迅速地捕捉新闻现场,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流程。手机摄影的崛起不仅影响了摄影记者的拍摄方式,还对新闻报道的实时性、效率以及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手机摄影的便利性使得摄影记者能够迅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新闻现场的画面,并将其传输至新闻编辑部。不再需要等待传统相机的拍摄、胶卷处理等步骤,新闻报道的速度得以大幅提升。记者可以立即将图片或视频上传至网络,使得新闻能够更快地传播,观众也能更快地获取到最新的资讯。传统相机通常体积庞大,摄影记者需要携带大量的设备进行野外报道。然而,手机摄影的普及使得摄影记者可以只凭一部手机就完成拍摄、编辑和传输的全过程。这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减轻了摄影记者的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新闻报道本身。手机摄影的便利性不仅体现在其轻便易携带的特点上,还在于其拍摄角度的灵活性。摄影记者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拍摄角度,通过手机轻松地捕捉到平时较难拍摄的角度或画面。(见图1)这为新闻报道增添了更多的视觉元素,提升了报道的质量和吸引力。手机摄影的普及使得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通过手机摄影,摄影记者可以将新闻图片或视频直接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多样化的报道方式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提高了报道的影响力和可见度。手机摄影的应用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编辑和后期处理功能。摄影记者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简单的修图、裁剪和滤镜处理,快速地将图片制作成符合要求的新闻素材。这种便捷的编辑和后期处理方式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报道的效率和质量。
摄影记者充分利用手机摄影的优势来进行野外报道
在手机摄影时代,摄影记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摄影的优势进行野外报道。手机摄影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为摄影记者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和机会。通过手机摄影,摄影记者能够更加轻便地携带设备、更加灵活地选择拍摄角度、更加迅速地捕捉新闻现场,从而提高了报道的实时性、质量和影响力。手机摄影让摄影记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新闻现场的画面,并将其传输至新闻编辑部。不再需要等待传统相机的拍摄、胶卷处理等步骤,新闻报道的速度得以大幅提升。记者可以立即将图片或视频上传至网络,使得新闻能够更快地传播,观众也能更快地获取到最新的资讯。手机摄影的设备轻便易携带,不再需要摄影记者携带大量的相机和镜头。这使得摄影记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野外报道,不受设备的限制。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穿梭于人群之间、追随事件的发展轨迹,捕捉到更加真实和生动的画面。手机摄影不仅能够捕捉到新闻现场的画面,还能够进行实时编辑和直播报道。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摄影记者可以快速地对图片或视频进行修图、裁剪和滤镜处理,然后立即将其发布到新闻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见图2)这种实时编辑和直播报道的方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和直观,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手机摄影的应用软件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如录音、视频拍摄等。摄影记者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将图片、视频、文字和音频等多种媒体元素整合在一起,制作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新闻报道。这种多媒体报道的整合不仅提升了报道的质量和吸引力,还丰富了观众的阅读体验。
手机摄影技术的普及提高了新闻报道的速度和实时性
手机摄影技术的普及对新闻报道的速度带来了显著的提升。首先,手机摄影设备的普及使得摄影记者能够更加便捷地携带设备,随时随地进行拍摄。不再受限于传统相机的体积和重量,摄影记者能够更加灵活地迅速抵达新闻现场,并立即进行拍摄工作。这种便携性大大缩短了新闻报道的准备时间,为新闻速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手机摄影设备的普及加速了新闻信息的实时传输。摄影记者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将新闻图片或视频上传至新闻编辑部。相较于传统相机需要先将底片处理出来再进行传输的方式,手机摄影的实时传输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使得新闻能够更快地传递给观众。这种实时传输的特性使得新闻报道能够更加迅速地响应事件,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手机摄影技术的普及还拓展了新闻报道的渠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摄影记者可以直接将新闻图片或视频发布到公众视野中,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不仅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增强了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新闻报道可以迅速扩散,并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实时性和影响力。最后,手机摄影技术的普及促进了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手机摄影不仅能够捕捉静态的图片,还可以录制动态的视频,甚至进行实时直播报道。这种多媒体报道形式不仅提供了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新闻内容,还丰富了观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多媒体报道,
新闻记者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提高了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手机摄影对专业新闻记者提出了许多挑战。然而,通过提升专业素养、善用技术和灵活运用社交媒体,专业新闻记者仍然可以在这个数字时代中发挥重要的角色。在数字化时代,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对新闻摄影的公信力。新闻摄影记者同时也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遵循新闻法律、社会道德,为人民传播真实可靠的新闻图片。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保持专业精神和责任感,以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图片报道。
(作者单位:淮安日报社(淮安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