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

2024-08-28 00:00李丽红
家长·下 2024年7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完整阅读一本书,在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欣赏语言特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

与传统的片段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并在较长时间内专注于一本完整的作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读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能够完整把握作品的脉络,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读懂一本书、读透一本书。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整本书阅读的思维惯性,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阅读,在与书籍的深度对话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

(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长期阅读积累中逐步形成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人文情怀。教材选文多以文学作品的片段为主,难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文学认知。而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搭建了与名著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原汁原味的文学语境中感受大作家的语言魅力,领略不同流派、风格的作品神韵。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完整欣赏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学鉴赏力。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人性、人生、社会的思考,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且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整本书阅读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书本亲密接触。学生在完整阅读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被作品的情节吸引,被人物的命运打动,容易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体验,必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走近书本,与书为友,收获阅读的快乐,迸发创新的火花。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符

整本书阅读要取得良好效果,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至关重要。目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盲目选择过于晦涩难懂或过于幼稚简单的书籍,导致学生阅读起来困难重重或索然无味,无法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的书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阅读热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可见,教材选择不当,学生的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影响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相较于传统的快餐式阅读而言,整本书阅读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时有限,教师背负教学任务重、进度紧张的压力,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开展系统、深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加之应试教育思想的残留,部分教师和家长依然更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整本书阅读耗时耗力,与考试关系不大,因而不愿在这上面投入过多精力。此外,学校的图书资源不足,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储备有限,也制约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三)学生阅读习惯的缺失

当前,不少小学生受电子产品的影响,对手机游戏、动画视频等更感兴趣,阅读纸质图书的兴趣日渐低迷。阅读习惯的缺失,使得学生在面对整本书阅读时,缺乏专注力和耐心,容易在阅读过程中三心二意、浮光掠影,难以全身心沉浸在书本世界中。部分学生养成了浮躁的阅读心态,追求速读速解,一目十行,对字里行间进行细细品味的耐心不足。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给整本书阅读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激励学生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许多学校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评价方式单一,往往采用阅读数量、读书笔记等比较机械的评价指标,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读书感悟。评价主体多限于教师,缺乏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奖惩机制不明确,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不到及时反馈或肯定,久而久之,降低了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可见,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内驱力。

三、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精心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读物

“为学生选书,就是为学生选择人生”。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精心遴选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目。同时,教师可以制定阶梯式的书目体系,从浅到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广泛涉猎优秀书籍,丰富自身的文学积累,增强选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要关注新出版的优秀童书,捕捉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现实主题题材,选择情节生动有趣、体裁多样且新颖的书籍,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在保证选书质量的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

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图画书《不愿洗澡的小猪》《大卫,不可以》等,这一类图书具有图画精美、故事生动有趣的特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插图的色彩、构图,讲述图画所表达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这些图画书蕴含着宝贵的教育意义,如《不愿洗澡的小猪》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卫,不可以》则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懂得分寸,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行为示范。

针对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等体现真善美的图书。这些图书情节曲折动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夏洛的网》塑造了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的感人形象,教会学生要善良、勇敢、互帮互助;《爱的教育》则描绘了主人公安利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懂得诚实、宽容、尊重他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真善美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蕴含人生哲理的书籍,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意义,树立崇高理想。《鲁滨逊漂流记》展现了主人公在孤岛上奋力求生的经历,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昭示人要敢于同命运抗争、开创新生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投身革命、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激励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利用这些书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境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面对课时有限的现实挑战,教师要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整本书阅读。将书目融入语文课堂,在导入、拓展等环节设置整本书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利用晨诵、午读等时段,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品读分享。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优质阅读资源。与此同时,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采用项目式学习,将整本书阅读与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展研讨式教学,组织学生围绕作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讨论交流中实现思维碰撞。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电子书阅读平台,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例如,在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统编教材中的古代寓言选文,引入《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完整阅读这本书,体会寓言故事的丰富内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农夫与蛇》《狐狸与葡萄》等经典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在声情并茂的表达中感受寓言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深层寓意,如“以德报怨”“名不副实”“趋利避害”等,加深学生对寓言思想内涵的理解。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伊索寓言故事,举办“伊索寓言我来讲”的班级演讲比赛,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图书角,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组织学生轮流借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师要精心设置图书角书目,涵盖文学名著、科普百科、历史地理等不同主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阅读书目。制作印有书籍名称的借阅卡片,学生借阅后可在卡片上签名,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组织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校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电子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鼓励他们进行线上阅读,拓宽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渠道。电子图书具有携带方便、检索快捷、便于存储等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搭建高质量的电子图书阅读平台,购置正版电子书,尊重知识产权。平台要设置个性化的阅读界面,供学生标注重点、记录笔记、参与讨论,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阅读体验。学校还可以开设线上“名著导读”“阅读技巧指导”等系列微课,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学习,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空间。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基础。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端正阅读态度,养成专注阅读、细心品读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月”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学校要注重阅读资源的建设,提供书目丰富、门类齐全的图书,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阅读,创建书香家庭,让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孩子的生活中扎根。例如,学校可开展“晨读十分钟”活动,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整本书,坚持一学期,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各班级可制定家庭阅读书单,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布置读书笔记等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化为生活方式。图书馆要注重丰富藏书,购置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优秀书籍,满足学生多样化阅读需求。如小说类的《西游记》《红楼梦》,散文类的《朱自清散文选》《开明少年国》,科普类的《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形成体系完备的书目资源库。

(四)完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主动阅读

建立科学完善的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关键。评价内容要全面系统,涵盖阅读数量、阅读质量、阅读体验等维度,引导学生读得多、读得好、读得深。评价方式要灵活多元,可以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评价主体要多元互动,如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开展生生互评,引入家长评价,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评价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荣誉表彰,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定期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碰撞思想火花,在集体智慧中丰富个人的阅读体验,提升自主阅读的动力。例如,语文教师可制定“整本书阅读档案袋”,记录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笔记、读后感等,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学生可通过手抄报、绘本、情景剧等形式,展示整本书阅读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校可以开展“阅读之星”“书香少年”等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以荣誉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整本书阅读,并对孩子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

四、结语

整本书阅读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整本书阅读策略,在精选读物、创新教学、完善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实践,构建系统科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与经典对话中汲取智慧,在与名著同行中感悟人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热爱阅读、善于思考、胸怀大志的时代新人,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人生的挑战。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jxczx22-03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