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好的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2024-08-28 00:00闫虹
家长·下 2024年7期

语文作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可以伴随学生的一生,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理解能力进行教学,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合每位小学生的教学目标。对此,本文就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小、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等特征,在语文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不管是哪一个阶段,语文学科都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根基。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出现厌学心理。

(一)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由于语文知识本身的特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难以产生学习热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无法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方法不科学

许多教师在真正的授课过程中,未能意识到塑造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关键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填鸭式教学等。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存在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懒散,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方面,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所起到的作用。

(三)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青山不老》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预习课文,然后再进行思考和探讨,在分析、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也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例子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缺乏独立思考习惯

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入手。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整理房间、洗衣服、收拾餐具等。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缺乏良好阅读和写作习惯

在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目前还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引导和教育,然后再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此外,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部分教师认为小学语文写作部分较为简单,不需要多投入过多精力,这一想法是错误的,建议教师及时纠正,填补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空缺。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通过观察、体验、记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素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比如在《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利用文章主题仿写一篇文章,然后再通过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再通过师生互读作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存在着复习不到位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方法,结合生活情境,探索生活知识,以此减少教学时带来的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相关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难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改革,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和理解问题,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小学生,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和整理笔记的习惯,让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提高记忆能力和整理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帮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提前预习,而这些内容正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并对预习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也能够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例如,在教学《搭船的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行预习课文内容,对停在船上的彩色小鸟进行探讨,如分析它的长相。以此,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学会观察周边事物,还要有一颗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在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建立每篇文章的知识构架,以便于学生在日后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时刻脑补文章框架,随时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能构建语文大环境下的思维导图,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自主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感知新知识,并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阶段中,学生掌握了课程的主题与关键,同时也为课上学习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需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优秀习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另外,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学文章,让学生了解海底动物的形态以及海底存在的物质资源,增长学生的见识,打破学生大脑中的固有思路:海底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水生生物,还有很多矿物质资源供人们开发和利用,这些海底资源给人类提供了数不尽的财富。随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讲解内容,让学生深层次了解学习课文的重要性,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思维能力提升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避免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产生过度依赖他人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预习思考并用思维导图画出课文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章的主要情节是怎样的。其次,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白求恩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再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而不是“客人”呢?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下阅读,了解作者当时面对作战情境的心情和感受。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强化课堂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学会合理地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比如,在教授《灰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灰雀的模样,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灰雀带给人们的印象是什么?带着问题走进文章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中动物的美好生活。

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能把多媒体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生活中常用的情景用多媒体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观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关于钱塘江潮汐的录像,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探究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运用教学工具的能力,同时也要将其有效地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几段小兴安岭的风景录像,让他们通过录像,对小兴安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小兴安岭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找到与小兴安岭相关的文章,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故乡的云》等,引导学生认识小兴安岭的风土人情,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四)不断总结反思,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积累经验,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花之歌》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有关文章作者的文学常识,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投入《花之歌》的学习中,将“我”比作“花”解析作者写作情境,接着教师将自己的理解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在教学《匆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试着理解作者朱自清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在学生朗读和初步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珍惜时间。

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不断自我反思,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五)结合生活实践,增强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草船借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策略的运用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组织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活动,如写作比赛、朗诵比赛、课外阅读分享会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结语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利于他们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语文教学保持良性循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