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2024-08-28 00:00庄小月
家长·下 2024年7期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具备先进性,教学方式具备多样性,教学质量具备高效性,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认识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能力、运算能力等,从而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向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为主,而且教师的整体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即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算能力等偏于技巧与方法方面的内容为主。因此,教师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有利于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并能够时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知识讲解部分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学生主要负责聆听教师讲解的内容,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而且容易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以及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的现象。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活跃的氛围,促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形成高效的互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学任务,并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将教学任务融入教学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促使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变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而且更加注重为学生空余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并逐渐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发生变化,推动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融合了生活实践部分,延伸了课堂教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培育核心素养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教学方式创新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而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无形中推动着教师积极学习专业技能与知识,并加强自身的学科素养。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断探索与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开始侧重知识的规律性、拓展性、综合性等内容的优化,以此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为教师的教学明确了方向,明确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地位,并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能力、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存储范围,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融合,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学科快速发展

核心素养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并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数学知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工具性与实用性的价值。同时,学科理论知识能够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够使其灵活地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并加以运用,这样可以实现知识运用的最大化,并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水平。不仅如此,学科理论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知识的互通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前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另外,课堂导入环节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重视课前导入环节的作用,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导入环节具备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中“负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北方某地区冬季天气预报中关于气温的图片进行展示,如该地某天的温度为-10-20℃,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温度所表示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负数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列举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列举案例数量最多的小组获得比赛的胜利,并获得教师的物质奖励。教师通过问题法、合作法、情境教学法设计导入环节,使课前导入环节具备了高效性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应以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并使设计的问题符合实际学情,且具有层进式特点,以及设计的数量具有合理性特点。这样才能够使问题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等式”的相关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含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提前准备的天平放在讲桌上,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学生根据日常经验,以及自身的猜想回答完毕问题后,教师选取几位学生验证后给出的答案。学生通过多种实验方式,确定天平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两边秤盘中所称物品的重量需要相同。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果同时减去天平两侧具有同样重量的物品,天平是否依然平衡?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满足天平平衡的条件。此时,教师可以将天平理论引入等式之中,并提出问题:根据天平理论,如果a+2=b+2,a是否等于b?如果a=b,a+c=b+c是否成立?a-c=b-c是否成立?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层进式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从形象具体的事物过渡到抽象的理论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结合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信息技术是近些年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信息技术中含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并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另外,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为学生打造立体教学情景,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在应结合信息技术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将其完美融入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时,如果仅通过定义内容去理解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具有典型代表的轴对称图片,如蝴蝶、蜻蜓、窗花等。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分析图片中的相同点。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图像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将展示图片的对称轴运用直线进行标识等。学生了解图片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特点。由案例可见,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适合学生理解的形象内容,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目标。

(四)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小组合作的优势十分明显,可以凝聚多人的力量,共同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探究学习,弥补了个人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同时,小组合作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并使其具备自主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精心设计小组任务,促使小组合作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相关知识时,考虑到学生理解勾股定理时面临困难,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在导入环节通过设计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如生活中,有一根电线杆,需要从距离地面8m的地方拉一条钢索,但目前只知道电线杆顶端与绳索在地面的固定地点之间距离为6cm,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计算出所需绳索的长度?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探讨如何进行绳索长度的计算。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确定勾股定理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在授课环节中,根据勾股定理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探究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通过小组探讨,学生最终确定可以运用测量的方式进行验证,或者在正方形中运用“割”与“补”的方式进行验证。上述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又可以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数学思想体现的是解题的方法与思路,目的是使学生根据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性,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具备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数学思想包含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转换思想等内容,这些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如学校的教室地面为一个长方形,已知该地面的长为9m,宽为6m,准备在地面正中间位置涂一个面积为17m2的长方形图案,如果教室四周未涂漆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如何计算出未涂区域的宽度呢?为了便于学生探究,教师可以将所求未涂漆区域的宽度设为x米,并结合图形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将该长方形的长度与宽度进行标识,同时将涂漆的条形区域长度标为(9-2x)m,宽度为(6-2x)m,该图形的面积为17,根据图形可以很容易得出方程:(9-2x)(6-2x)=17。这样,通过在解题过程中渗入数学思想,促使学生快速理解题意,并能够准确列出解题方程,这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结合生活实践,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教育理论,理论中的核心思想要求教师跳出教材的束缚,利用生活完善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同样,核心素养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更是明确提出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讲解“概率”相关知识时,为了测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与概率相关的案例,并要求学生运用概率的计算方式计算结果。如生活中的概率事件有彩票的中奖概率、食品饮料的中奖概率、密码锁的破解概率等。不仅如此,教师可以设计与概率知识相关的比赛活动,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抢答,每抢答一题积1分,积分最多的小组将获得比赛的胜利,并获得教师给予的物质奖励。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概率的计算方式,分析火车、飞机、公路、海运等交通方式的安全性。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组织多样的生活实践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方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推动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进行重大革新,有利于教师突破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促进教学质量实现实质性的飞跃。但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摆正心态,不应急于求成,并将核心素养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以此使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落实的过程中不流于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数学的动机。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性,并逐渐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