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艺术元素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

2024-08-28 00:00谢念群
家长·下 2024年7期

新课程改革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美术学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关键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将美术教学与中华传统艺术要素融合起来,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美术知识,实现其文化素养和美术素养的同步提高。

一、中华传统艺术要素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艺术要素,不仅能够有效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传统美术的魅力,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术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华传统艺术要素时,教师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和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艺术的魅力,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使其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我国,传统文化拥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华传统艺术中蕴藏着多样化的内容,包括建筑、绘画、手工制品等,而这些内容中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充足的文化气息,是我国各EJ7HepoiqBf12yOjUVrwWLY9+/yJNxzitGLNdGVrhKY=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独特文化艺术形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针对性地渗透传统艺术,不仅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感知传统艺术的价值,还能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顺利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美术作品的创作将会受到创作者精神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不同的美术作品拥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并且也蕴藏着不同的精神。在我国,传统艺术蕴藏着无数人民的智慧,能够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顺利理解并掌握新的美术知识。很多美术作品都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藏着多样化的文化理念。因此,当教师融合美术教学与传统艺术要素后,能让学生在欣赏各种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并且逐渐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过程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会在文化学科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未真正认识到美术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未能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更愿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运用错误的方法传递传统文化与美术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无法全方位探究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无法构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也有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并未在美术教学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具体表现为美术教学条件较差,并未积极采购多样化的美术教学资源等。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美术教学始终不够理想,不仅未能快速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中华传统艺术要素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渗透传统艺术

要想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中华传统艺术,快速解决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内容,并将传统艺术要素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要运用数字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此背景下,美术教师必须秉承终身学习意识,从更多角度和层面分析美术课程、解读教材内容,正确认识到美术教育并非简单地传递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美术创造能力、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发展,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将传统艺术要素融入美术教学中。

例如,美术教师需要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国画、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技艺,并学习和掌握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艺术要素的方法,并且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融合传统艺术和美术知识时,做好充足准备工作,即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筛选相应的美术作品,再结合课堂教学课件,利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究传统文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明确教学目标,培养艺术修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学的目标有所改变,不仅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必须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由此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讲解美术绘画作品的内容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多角度鉴赏美术作品,全方位探究美术作品中蕴藏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多角度分析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如何参观博物馆”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将社会实际、传统艺术、教学内容融合起来,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探究和体会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应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为美术知识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做好充足准备:(1)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了解博物馆在文化与艺术遗产、人类历史保护方面的独特价值;(2)学会利用博物馆获取更多的知识;(3)全面分析和研究中国博物馆的过去和现在,保持充足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入手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与瓷器、国画、雕塑、青铜器相关的照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鉴赏这些美术作品,可以到哪些地方呢?”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知识,为传统艺术的良好融入做好充足准备。

(三)解读教材内容,拓展教学资源

为了将传统艺术与美术知识完美融合起来,教师除了运用多种方式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等,针对性地筛选更多合适的传统艺术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和艺术修养。在信息时代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专门的传统艺术资源库,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例如,在教学第九课“变幻的自然万物——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时,教师需要多角度解读教学大纲,将教材中的美术知识运用更加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树状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层次性和条理性,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在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学习情况,针对性拓展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搜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如《落霞孤鹜图》等。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放大功能,和学生一起观察美术作品中的细节,引导学生围绕美术作品的绘画技巧、绘画特色、艺术价值等进行多方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整理并分享课堂中使用到的美术作品,并鼓励学生重新搜集和整理更多相关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术素养。

(四)开展创作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在融合传统艺术和美术教学时,教师除了利用多种方式开展鉴赏教学外,还要开展生动有趣的美术创作活动。从本质来看,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开展多样化的美术创作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体系、巩固知识基础,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具个性化、特色化的美术作品。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传统艺术等,开展不同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应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促使学生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例如,在教学第十二课“不同的歌声——民族文化与美术”时,教师需从传统艺术的角度入手调整教学内容,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活动,利用多种方法展示我国独特的美术作品,如藏式建筑、坛城沙画、侗族鼓楼等,并布置学习任务:(1)多角度解读这些建筑、美术作品,筛选出多样化的传统艺术要素;(2)确定好艺术创作的主题,自主选择要想创作的作品类型;(3)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自由创作。如果学生选择年画的主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一起研究充满现代气息的年画作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创作;如果学生选择沙画,那么教师需要提前搜集并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鉴赏不同类型的沙画作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思路进行自由创作。无论是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还是进行自由创作,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文化修养和美术素养都会得到明显提高,也能形成良好的品格。

(五)加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能力

在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后,我国的传统艺术得到良好发展,文化内涵也更加深厚。从当前的美术教学情况来看,传统美术作品的内涵并未得到深入挖掘,也无法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美术素养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行收集和整理各种各样的民间素材;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创编校本美术教材,这不仅能够真正凸显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访谈活动、实地考察、网络搜索等方式,从多角度、多层面系统整理与传统艺术相关的素材与资料,再利用视频、画展、书籍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

例如,在教学第十一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时,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是校内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也可以是校外的实践活动。本节课的内容本身就是各地的民间艺术,适合开展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美术知识、传统艺术产生探究兴趣;接下来,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地的民间艺术,并进行模仿练习。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并在恰当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使其掌握更多自主探究传统艺术的方法和技巧。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后,教师需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能从活动中高效率、高质量地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六)优化评价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涉及多个不同的环节,教学评价就是其中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美术教师必须认识到优化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性地延伸美术教学,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张扬个性,并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教师通常利用“好”“不错”“优秀”“欠佳”等字眼评价学生,无法让学生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融合传统艺术要素与美术教学时,教师可尝试运用古诗词的方式进行评价,让教学评价更加有趣和新颖,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艺术修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教师应秉承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并掌握更多的古诗词,由此丰富和拓展评价语言。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评价入手体会传统艺术的价值与魅力,还能为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第二课“格物致知——花鸟画的临摹与创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创作的花鸟画,讲解创作花鸟画的技法与技巧,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在引导学生画梅花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梅花,准确把握梅花的特点,再引导学生鉴赏各种与梅花相关的美术作品。在学生完成各自的创作后,教师可利用与梅花相关的古诗词进行点评。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具有生活气息,教师可以这样点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在欣赏你的美术作品时,我仿佛看到了窗户外边绽放的梅花,感觉到宁静与安逸,也想到了家里的父母亲人。但我认为,你的这个作品还需进行适当优化,可再增加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素材。”这种与古诗词契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多角度探究古诗词的韵味与内涵,还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合理优化与完善。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手机、相机等拍摄学生的美术作品,并在一旁配上合适的古诗词,上传到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相互鉴赏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四、结语

美术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分析和解读美术教材内容,针对性地渗透传统艺术要素,让更多学生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优化评价语言,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艺术修养、美术素养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好充足准备。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美育课程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KZX22-588);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高中美术选修课程大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Z2023GH1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