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探究

2024-08-28 00:00肖海超
家长·下 2024年7期

随着课程标准的持续深化,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话题,逐渐成为义务教育领域的热点。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达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评价三者之间的高度契合,实现“所学即是所教”“所教即是所评”“所学即是所评”的目的,形成优化师生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良好教学状态。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然而仍然存在着“不顾学情满堂灌”“低效评价”等众多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课程特色,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积极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以此助力语文教学脱离传统范式,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益。

一、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概念探析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向

在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新课标“课程理念”板块中,明确提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原则,并着重强调课程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与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有益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有效帮助,积极创建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同时,新课标还建议学科教师要明确教、学、评三者在育人体系中的不同价值,逐渐形成“教——学——评”一致性的育人系统,提高课程协同育人的实效与水平。

在新课标的总体指导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先明确“教什么”“为何教”“如何教”“如何学”四大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开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相一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广泛收集学生学习是否真实发生的证据,深刻了解学生“学到或没学到什么”“能表达、实践什么”“是否生成一定的价值理念、能力、素养”,以此巩固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最终成果,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新格局,提高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教、学、评的基本内涵与小学语文教学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系统中,“教”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学的基本内容、反映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立足于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活动。这三个要素之间是互相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能够让“教”把握正确的课堂教学育人方向,确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深刻彰显“教”的功能与价值。“学”是教学评一致性教育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指的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语言实践活动,综合性地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准确表达自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逐渐将学科知识、学科技能等转化为稳定的能力、内生的素养。“评”是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的关键环节,能够充分彰显教学评一致性的育人实效,推动“教”与“学”的优化。“评”指的是教师检测、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取提问、观察、实践、测试、任务等多种形式展开,在此过程中收集学习信息、分析学习情况、诊断学习实情、查找学习困难、给予学习反馈与建议、调整课堂教学等,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综上,结合“教”“学”“评”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的不同内涵与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时刻围绕落实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深入了解学情,并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高度关注,及时、连续、科学、有效地开展学习评价,推动教、学、评的相互协调与互促互进。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的意义探究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立清晰明确、科学精准、符合学生学情与教学实际状况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推动课堂层面的教学变革,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基于理性思维的概念,而是立足于事实证据得出的教学成果。证明有效教学的直接、唯一证据是目标的真实达成,即论证学生真正学会了什么以及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发生。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以“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侧重于教师导向的“应当学什么”,而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则体现的是“课程——教学”思维,能够有效强化目标的方向性作用,有效彰显学习评价的检测、巩固、促进作用,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助力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科学教学、有效教学的发展之路。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能够准确对接新课标中的相关教学要求,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方向指引与实际助力。同时,评价机制既能够通过证据信息的广泛搜集,研判学习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又能够通过及时反馈、精准调整,为有效教学提供切实证据。由此可知,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建设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实现精准对接学习目标,使评价与反馈有据可依,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新时期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助力,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则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实践的关键表征,能够促使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存在拒斥教学改革的心理,导致语文教学发展步伐停滞不前。教学评一致性不仅是关于专业学者层面的研究内容,也是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的课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由、灵活地探索空间。因此,在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理念的被动执行者,而是秉持着“教师即发现者”“教师即研究者”的良好态度,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课堂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实践者,真切体会教学的真实参与感与主人翁精神。由此可知,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机制充分兼顾了教师的实际需求与真实话语,能够促使教师明确教育教学的责任,实现教学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助力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创建。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依据课程标准,清晰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的优势在于充分彰显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评价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从课堂教学的层面而言,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进方向,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动力,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因此,设立基于不同学情的、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前提。在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教学要求与建议,以课标为引领,立足于学生实情,设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强化教学目标的发展性与差异性,切实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

以人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梅兰芳蓄须》为例,本篇课文的单元学习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包括“关注主要人物与事件,学习如何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会如何写书信”。《梅兰芳蓄须》具体讲述了在抗战时期,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梅兰芳为拒绝给敌人表演,不惜变卖房屋、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战争结束才剃掉胡须、重新登上舞台表演的故事。

在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单元学习中的定位后,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读与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理解课标精神,领会课标宗旨,将课标的教育理念充分内化,并将课标作为设计与实施教学的核心依据。在深度研习课标之后,教师需要结合课标中的相关指导意见,结合以往的教学观察、实际调查研究等,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状况、对于本单元其他课文篇目的学习状况、学习兴趣以及阅读与写作等基本语文技能掌握情况等,并将上述信息补充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中。

在深度学习课标与广泛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紧紧围绕课标中有关教学目标的相关建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不同维度设计教学目标。据此,教师可以在本课目标设计中,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层面着手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层面,明确对学生语言文化知识、阅读写作技能等的要求;从过程与方法层面,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与指导,明确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的要求;从情感与态度层面,体现对学生情感观念的培育,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意义。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事件;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按写作顺序概括主要情节法”“主要事件串联法”“复述法”“创意表达法”等多种方式,概括与表现文章主要情节,提高阅读、理解、概括、表达等多项能力;3.情感与态度:能够了解主人公梅兰芳在拒绝演出时遭遇的困难,深刻体会主人公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强烈的家国情怀,形成良好的价值理念。

(二)聚焦动机激发,科学规划教学活动

课堂中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依托,能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搭建支架,促进“教”与“学”的协调互进。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以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的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过程。因此,设计出能够有效触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参与热情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带有“语文味”,在与语文教学目标高度契合、与语文课程追求高度一致的基础上,着眼于班级学生的真实认知、思维特点、发展需求等各个要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能够学、善于学、乐于学的活动场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在课文《梅兰芳蓄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与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语文学习能力、实际学习需求等,同时结合单元教学的主题,设计以下三项教学活动:爱国文章大家诵、名人故事我来讲、爱国篇章人人写,旨在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同时,在各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层面的发展、优化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价值理念与情感态度,进而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爱国文章大家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诵读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合作诵读与自由诵读,并在诵读学习中了解本课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写法、用法等基础知识,流畅地朗读课文。为顺利达成“富有感情地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事件”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运用情境创设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感,激发学生深层的情感,助力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名人故事我来讲”的活动中,学生既可以结合上一环节的学习成果,借助串联主要故事情节等方法,复述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查找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其他名人的资料,融入自己的个性理解完成创编,并在班级中讲述名人故事。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学生能够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训练正确复述的技能,锻炼自身信息搜索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从名人的爱国事迹中理解名人的精神品质,深刻感知本课以及本单元的主题意义。

在“爱国篇章人人写”活动中,学生需要充分结合前两个活动中的学习成果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例如,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小学生的身份,给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梅兰芳写一封信,向他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以此强化学生对于课文情感内涵的理解,加深自己的爱国意识,树立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三)着眼效果激励,优化课堂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评价是确保教、学、评实现一致性的关键要素,能够助力学生明确思考探究的方向,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优化学习过程。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测作用,立足于整体视角考核学生的学习表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要着眼于效果激励,以评价推动宽容鼓励,落实差异性的评价原则,营造和谐包容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梅兰芳蓄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在参与本课的各项教学活动、落实相关教学任务、思考课堂问题等各个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同时,教师要针对每个具体状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开展即时性评价,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不良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与学习手段。如针对部分后进生,教师应当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薄弱,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考习惯等,进而以发展性的眼光作出宽容评价,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包容,理性对待这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促使学生重拾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开展总结性评价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更为全面地评价标准、具体内容等,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展开总结性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全面地审视自己的学习问题,并加以改正,实现自我进步。

四、结语

由上述可知,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追求,能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尊重、关怀与接纳,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本质。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学习与贯彻新课标的相关教学理念,积极创建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育人基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