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式教学的高中历史课堂开展策略

2024-08-28 00:00陈怡人
家长·下 2024年7期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历史知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过去的什么人、做了什么事、造成了什么影响的表层内容,还要延伸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和当时社会的背景下必须做什么事的深层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基于探究式教学的高中历史课堂展开,以探究作为核心关键词,尝试结合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和作用,解析高中历史教学要如何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对历史的深度探究提供一些助力。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与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和新课改中追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相符,让学生在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拥有很强的主动性。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主动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究,为探究式教学效果提供了保障,打破了传统模式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同时探究式教学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对此,高中历史教师还需要更加主动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以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一)定义

顾名思义,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以探究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形式展开探究,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满足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与以灌输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实际上更贴近学生的深度学习,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形式展开的探究,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进而实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此外,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主体作用也可以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开展形式

1.个体自主探究。

个体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不依靠外力,由个人主动展开学习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最能够推动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学习探究形式。在学生个体展开的自主探究中,学生个人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决定个体自主探究能否顺利开展,以及能够取得什么效果的关键能力。此外学生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学习意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确定探究方向和提出探究任务。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指的是学生在小组中,与其他同学合作展开的学习探究,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更偏向互动与交流的探究方式,也是能够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展开的课堂探究中,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完成分组、任务分配、组织协调等准备工作,再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确定每一个小组要探究的对象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对于探究对象的认知、想法、意见和观点,促使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提供助力。

3.师生集体探究。

师生集体探究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探究方式,探究的主体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变成了整个班集体。教师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更多地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展开有效地交流与讨论。在以班集体为单位展开的课程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严格把控学生探究的每一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从浅层探究走向深层探究,并在最后带着学生对整体的探究进行归纳总结。

二、探究式教学之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主动展开的课堂学习,必然是由兴趣或者需求推动,如果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堂的印象只有枯燥、无聊和没有意义的内容,就很难真正投入和沉浸到课堂学习中,自然也就很难实现思维与能力层面的发展与提升。相比于灌输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趣味性更强,也更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对学习的追求,作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探究活动的问题、主题、史料或情境等教学元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持续性的动力。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内容,重点强调对学生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原因和结果盘根错节,而这种复杂的关系将历史与创新这个看起来没有关系的关键词串联起来,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对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建立更准确的认知。而探究式教学相对灌输式教学来说,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萌生新的思路与想法,实现意识、思维与能力层面的发展与提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内容,覆盖了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需要具备和形成的多种思维与能力。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时站在不同的视角,进行更加全面的探索与思考,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素养。

三、基于探究式教学的高中历史课堂开展策略

历史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串联起来的整体,如果将其比喻为冰山,那么教材中的那些人和事只是暴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学生要想真正了解历史,或者真正理解历史,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展开更多、更加深入的探究。而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也不只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上,还体现在深化学生历史认知上。在深化学生历史认知的目的下,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时,需要从探究方法的应用实施和探究内容的整合重构这两个视角入手,管控少一点,引导多一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一)注重探究方法的应用指导,强调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历史课程看起来是一门知识点固定,且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掌握大部分知识的学科,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但却不能通过死记硬背理解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不能通过死记硬背理解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就探究式教学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而言,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核心位置上,并将学生看作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借助对学生探究方法的应用与指导,突出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结合实际来看,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史料的交叉验证,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建立全面和准确的认知;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调查取证,对历史结论进行科学验证或提出合理质疑;最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质疑的眼光和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以此,帮助学生建立通过探究,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的思维体系,为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和效果提供助力与保障。

(二)注重探究内容的整合重构,强调学生探究的细节性

1.指向问题的探究,以辩论为探究形式。

提问是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与动力的教学方式,问题也是探究式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向手段。在指向问题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问题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即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且与教材有着较高的关联度,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具有层次递进的基础特征,最后要具体指向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诸侯争霸与变法改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的格局和我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在探究第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诸侯争霸的原因,变法之前与变法之后,秦国有什么变化。在探究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的基本框架,站在战国时期,秦以外其他国家的角度进行探究与思考,尝试分析战国时期在变法运动的潮流中,为什么只有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指向主题的探究,以联系为探究重点。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是一个盘根错节的整体,而指向主题的探究式教学,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补充一些能够强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的内容。简单来说,指向主题的探究式教学需要以历史知识点本身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作为探究重点,强调挖掘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追求的也是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第二单元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为例,在围绕这一课内容设计主题式探究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将探究的主题确立为“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与管理制度”,引导学生重点展开对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探究分析。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分析不同制度之间的传承演变,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官员选拔的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3.指向史料的探究,以论证为探究目的。

史料是历史教学和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材料,主要用以佐证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影响,因而对史料的探究也是历史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必备环节。结合高中历史课堂上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如果要想提升史料探究的效果,教师需要从选择史料开始便进行更多地思考,具体史料的选择应当是以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尤其强调科学性与合理性。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为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内涵与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倚仗。而在以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探究中,教师可以主要引导学生从思想、文艺、科技和对外交流这四个角度展开,结合教材中给出的资料,包括建筑、雕刻、书法、印刷作品等图片资料筛选史料。例如,藏于敦煌藏经洞的《金刚经》卷子,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且有着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其内容主要展现的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对这一史料的探究可以围绕印刷技术这一内容开展,更有助于完善和深化学生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4.指向情境的探究,以对比为探究路径。

情境式探究教学是能够提升学生沉浸感、体验感和深化、完善学生历史认知的重要教学元素。历史本身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历史的过程中,势必面临由时间和空间隔阂造成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尽可能消除历史对时空的影响,借情境中的对比探究,为学生建立对历史的客观认知。

以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清明上河图》呈现的北宋都城东京商业贸易场景,创设古代商业贸易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与分析古代商业场所的分布情况和经营模式,同时引导学生对比古代市集与现代市集有哪些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经济、科技和对外交流等不同的角度,探究这种古今差异出现的原因。在这种基于情境的对比式探究中,学生能够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客观、全面的了解历史。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性,也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与思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结合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上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实践情况来看,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功能性和重要性,主动地将核心素养等新时代的课堂教学要求融入探究式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以问题、主题、史料或情境为核心的历史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辩论、分析、论证和对比中,展开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自由表达,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也为学生知识、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提供助力,最终达到推动高中历史课程和历史教学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