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2024-08-28 00:00杨爱琴
家长·下 2024年7期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关键阶段。数学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当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现状来看,小学数学教师采取的培养方式方法有待更新,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和方法出发,尝试围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出具体方案和策略。

一、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现状

对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旨在充分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侧重点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时发现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一)“题海”战术泛滥

“题海”战术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产物,是一种以数学习题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在当前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中较为常见,也是教师采取的主要战术之一。在该方法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通常会不升反降,极容易对数学习题出现厌烦情绪,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从实践的角度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采取“题海”战术无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甚至让小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排斥心理。

(二)不注重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单纯认为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的做题速度、做题准确率,忽略了数学学科本身的应用性的特征。小学生能否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强化数学综合能力,并将数学能力运用到日常的数学问题解决中,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重要关注点。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并不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缺乏长远的考虑,不利于持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能力培养评价机制缺失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情况,如果单纯是以小学生的做题多少、正确率与否为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势必有失公允。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正是以此为主,缺乏科学性。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缺失,无法围绕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给出合理的评价方案。

二、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意义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好,采取的“题海”战术、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以及缺乏科学性的评价机制,都暴露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为此,结合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和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就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意义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能够为小学生掌握更高级的数学概念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计算过程和问题的拆解、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需要认真思考所能采取的计算方法,并找到计算元素,通过正确计算得出结果。例如,在处理数学的应用题型时,计算能力帮助小学生探究应用题的核心元素,并逐步拆解分析,得出准确的结果。在该过程中,数学问题得到了解决,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可见,打破当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固有模式,抓住培养重点,始终以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培养核心,对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二)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知识缺乏足够自信,一个根本原因是计算能力的缺失,导致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甚至在面临数学问题时出现畏难情绪。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与方法的探索,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找到新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通过应用全新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可以明显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帮助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能够游刃有余,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信。除此之外,在学生自愿地参与教师布置的数学课堂任务的基础之上,他们也将在课后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点,摸索数学知识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各项教学设计,服务于强化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三、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与方法的探究,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环境,通过多渠道、多方面探索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化路径和强化方案。

(一)培养审题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涉及的习题较多,且各个习题中都设计了关键信息,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关键。在进行习题练习时,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审题,并在完成科学审题之后发现数学元素,为后续的计算实践做准备。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小学生在面对数学习题时,极容易出现审题疏漏,表现为错看、漏看题目条件的情况,导致后续计算出现错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要将着重点放在传授小学生审题技巧上,让学生学会正确审题,以此为前提展开计算实践。

一方面,做好审题引导,让小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在完成数学习题时,学生出现审题问题,一个根本原因是对审题本身不够重视,无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数学题目,且计算过程流于形式。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审题引导,前期与学生共同审题,归纳和总结习题中涉及的计算元素,为后续计算的推进服务,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强化审题意识。除了与小学生一同审题外,教师还需要在审题之前,不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以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审题的意识,为后续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服务。另一方面,开展审题专项训练。数学教师可以引入多元的习题类型,挖掘不同习题中的计算元素,强化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并找到不同习题的解决方法,发现习题中包含的计算元素,为小学生后续展开计算服务。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审题技巧,能够让学生在前期接触到习题之际,快速定位其中蕴含的计算元素以及发现计算点,为后续展开计算服务。总之,审题技巧作为计算能力强化的基础部分,教师要着重培养,重点关注。

(二)注重数学算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除了传授小学生审题技巧外,还需要做好数学算理教学,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算理,即掌握正确的数学算理和法则以及理解计算的基本规律,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数学算理,要合理安排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中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回顾已经掌握的算理,即整数乘法的计算,并对计算方法进行变通练习,完成小数乘法的计算。如计算“0.5×7=?”时,教师让小学生将乘数的小数点后移,计算5×7=35,然后将小数点向前移一位,得出结果:3.5。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算理,完成对复杂运算的简化处理。小学数学课堂上涉及的数学算理较多,不同的算理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选择内容,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心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数学算理是实现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如何保证数学算理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加强数学算理之间的关联,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让小学生可以活学活用,用算理去解决遇到的计算难题,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计算练习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强化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需要加强小学生的计算练习,在大量的优质计算习题中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对计算习题的敏感度。在该过程中,为了提高计算练习的质量,避免使用“题海”战术,教师可以设置具有吸引力的计算空间和场景,调动小学生计算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采取口算乘法计算训练的方式,由教师给出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计算,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设置“五分钟测验”小游戏,小学生根据计算题目依次作答,五分钟计时完成之后公布答案,由学生交换打分,得分前十名的小学生获得小红花奖励。该计算过程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性。又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情境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从而让他们参与到计算实践中。例如,使用4个方盒子和18颗糖果作为创设情境的道具,其中前3个盒子每个盒子放置5颗糖果,第4个盒子放置3颗糖果,而后提出问题:前3个盒子内共有几颗糖果?完成计算的方式有哪几种?在学生提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方法,教师采取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计算4个盒子当中的糖果,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5+5+5+3=18”“3×5+3=18”“4×5-2=18”不同的运算方式。

计算练习并非单纯的枯燥训练的过程,而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赋予趣味性和可探究性,让计算过程更加灵活,更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性的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和方法,对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显著效果。

(四)主动自我校验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接触计算习题之后,通常会出现急于得出结果的心理,将答案匆忙地写出来。但这种心态带来的结果是,计算准确率不高,并且缺乏验算过程,极容易在长期计算后因为正确率不高而失去计算的兴趣。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视角出发,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校验,从而提高计算准确率。

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自我校验的习惯。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完成计算之后,教师可以设置10分钟时间,作为学生自主检验的时间,保证习题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该过程避免学生因急于提交答案而出现的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充足的验算时间,有利于小学生切实体会验算的重要性,进而自动养成验算习惯;其次,固定草稿纸格式。在小学数学课堂验算过程中,草稿纸是主要的辅助性的工具,教师可以规范草稿纸的格式,并提醒小学生在进行验算时,要保持草稿纸的内容清晰,按照题号进行验算,方便后续的校验,养成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最后,讲解多元的验算方法。掌握不同的验算方法关系到验算结果的准确性,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掌握多种验算方法,方便小学生在计算完成后实现自我校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自动自我校验指的是在完成计算习题之后,小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二次校验,从而确定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校验过程实则是计算能力的二次强化过程,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言,该过程十分重要。

(五)整理易错习题

整理易错题型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整理错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小学生整理错题集,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和优化。

首先,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建立错题集。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运算题、应用题等题型,一旦出现错误,便将其记录到错题集中,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后续使用错题集进行自我纠正和快速复习。建立专属于自己的错题集,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其次,将错题集纳入小学数学计算习题库中。根据小学生整理的错题集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选取出错频率高、具有代表性的计算题,并将其纳入计算习题库,使错题可以得到再一次利用,调动小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评选错题集。错题集本身是对错题的整理,将其纳入整体的评选实践中,目的是检验小学生对于错题集的态度,包括字迹工整度、错题原因分析,以这样的方式使小学生以更加端正态度对待错题集,能够正确认识到错题集的价值,并主动地参与其中,利用错题集提高计算能力。

整理易错习题作为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不断纠正小学生对待错题集的态度,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错题集的整理,使用错题集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积累计算经验。

(六)创新评价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优化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使得小学生计算意识和计算能力得到提升。但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下,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通常是由分数决定,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公允。计算能力需要一项长期积累和锻炼,自然在评价方式上也需要做出革新和优化,打造和搭建完整的评价方案。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要建立针对每一个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表,其中不仅包括每一次计算练习中小学生的成绩情况,更要包含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主动性、验算稿纸的整洁度、错题集的完整度等,将以上内容作为评价的主要部分,以这样的方式落实具体的评价细节,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真实地反映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情况。并且除了统计评价结果外,还需要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之处进行专项强化,给小学生带去全新的学习体验。

创新评价方式让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现状,就存在的不足做出优化与创新,确保小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可见,评价方式的动态性让评价结果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专项强化。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聚焦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专项教学方式的探索,让小学生的计算意识、计算能力得到提升,对计算知识不再陌生,也使学生积累了足够的计算经验和方法,让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得到优化。从实践结果看,以计算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方案的形成,小学生的审题、运算、自我验算、错题汇总等综合能力明显提升,打破了传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薄弱的僵化局面,开辟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径,对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