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困境与突围

2024-08-28 00:00黄翠芳
家长·下 2024年7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着力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热情,拓宽阅读领域,提升阅读数量,倡导减少无效练习,增加书籍阅读,喜爱阅读,精选读物,深入阅读整部作品。这一要求体现了最新教学大纲的核心准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宗旨、途径、手段、评测等多个层面的规范。为落实新大纲精神,采纳高效的教学手段,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广泛阅读”的指示,同时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及实际研究成果,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及实践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了针对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整本书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本书阅读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读通。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指以整本书为单位进行的阅读教学,即以一本书为单位,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思考与探究,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思考。

整本书阅读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从知识层面看,它是以文本为单位进行的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知识和结构的把握;从过程层面看,它是一个完整、系统的阅读过程,强调对作品整体、系统的理解;从方法层面看,它强调对不同类型作品中共性规律的把握。就其内涵而言,整本书阅读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文本阅读不同。传统意义上单一文本阅读通常是指学生对某一类型作品进行细读、精读或泛读等多种方式的整合阅读。而整本书阅读则是将多种类型的文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空间下进行整合与思考、探究与发现。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以整本书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形成对作品整体、系统、全面、深入细致的理解与感悟。

二、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困境

(一)教师忽略了在全书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

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着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沉浸在书卷的世界里,然而却较少探讨如何将全书阅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紧密相连,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全书阅读活动。教师往往仅局限于挑选阅读材料与指导阅读技巧,却忽略了在全书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鉴于全书阅读耗时较长,内容庞杂,常常面临课时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挑战。因此,在指导学生全书阅读时,教师往往陷入教学方法单一、课时紧张的困境,这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使得学生难以对全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

(二)教师在阅读辅导上缺乏科学策略

在进行全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多依赖个人阅读体验和教学经验,将自身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却忽略了对全书阅读过程中关键问题的梳理与总结。学生在全书阅读时,教师常常只关注他们完成了多少本书的阅读量,而忽视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在全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挑选适宜难度和层次的内容进行教学,导致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全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供阅读技巧的指导。

(三)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不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会因为自身知识储备有限、缺乏情感交流等因素而无法完全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影响其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然而,这些是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所缺乏的。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能将重点集中在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上。

三、小学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时,必须制定清晰的指导方针。在深读整本著作的过程中,教师需确立具体的教学宗旨,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进程极为关键。学生只有在明确阅读宗旨的情形下,教师方能实施精准的教学策略。首先,学生在阅读整本著作之初,应对其有大致的把握,例如,对书中的角色设定、情节发展、人物关联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对于进一步阅读大有裨益。其次,在深入阅读过程中,学生还需理解全书的主旨。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对书中的主题有所了解,这是阅读整本著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同时也需让学生领会书中传达的哲理和基本情感态度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策略的阅读。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挑选书籍进行阅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阅读的能力,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和习惯。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这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和根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探讨书中的主题内容、主要人物、情节发展、故事的起因和结果等。此外,教师还应激发学生就各自的观点进行思考和交流,最终形成共识。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教学活动将更加顺畅,这不仅保证了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还需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阅读和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和推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学生如果对一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会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此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出来,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有裨益。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准确、顺畅、富有情感的课文朗读能力。鉴于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着重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尤其是对人物对话、描述性段落等部分进行细致指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众多技巧与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应巧妙安排课堂教学步骤,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朗读练习。此外,教师可利用播放音频、举办读书讨论会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难题,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正确领会全书阅读的真正目的,避免将全书阅读视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方式,同时防止学生产生抗拒感,切实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全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因此应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全书阅读活动。教师还应与学生保持沟通,洞察他们的内心想法,关注他们的成长进步。同时,教师还需向家长普及全书阅读活动的益处,让家长理解并认同全书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读书分享会,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养成爱读书、勤读书、多读书的习惯。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班级图书角,购买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可以向社会上购买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教师要定期检查班级图书角是否有新书入藏,并及时更新。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让他们体会到朗读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下去的过程,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地从学生出发去看待整本书阅读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还要及时了解本班学生在读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此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读整部书,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获取到的知识和感悟。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得到落实和开展。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并尊重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感受、体验以及对文本的个人解读。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情感互动,引导他们深入感知与体验全书内容,旨在触发他们的深刻感悟与积极思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在情感的熏陶下获得心灵的触动,还能在思想的启迪中享受审美的愉悦,从而全面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整本书进行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地展开整本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教师应当重视并尊重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感受、体验以及对文本的个人解读。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互动,深化他们对全书内容的感知与体验,进一步引发他们的深刻感悟与积极思考,让他们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示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籍。首先,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以及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书籍。其次,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堂节奏以及课程内容安排。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应该定期举办读书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学习、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精彩的文章、诗句,以及一些好词佳句等。学校应该定期举行读书演讲比赛,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书或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演讲。在开展读书活动时,教师应该选择学生喜欢的文章或故事进行演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地阅读。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校园广播站向家长推荐优秀读物;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利用班级图书角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每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读书热情,提高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优秀读物,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读书交流

为了让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有所得,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读书交流的目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交流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从书中吸取有益养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读书比赛活动,通过读书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了解不同读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看法;也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某本书的看法和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先给学生读一段故事,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要想回答问题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要想表达的主题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精彩故事或者是一些好词好句。通过这些故事和句子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讲述这本书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句子并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六)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做好指导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与成长的中心,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和语言学习特性,留意学生个体差异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一些孩子可能难以理解文中角色的情感与心理状态,另一些孩子可能抓不住故事脉络和人物特征,还有些孩子可能无法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面对这些挑战,教师应加强辅导,助力学生克服困难。例如,在教授《水浒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林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着重关注和学习的要点。

四、结语

实施整本书的教学法已在教学领域显现出积极的效果,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全面掌握整本书阅读技巧的培育还有很大的加强潜力。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着重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塑造,为学生打造更佳、更便捷的阅读氛围;其次,教师需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技巧,通过唤起学生阅读的热情、指导阅读技巧等手段,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阅读习惯和品质,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吸收、归纳经验和知识;最后,教师还应注重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通过在这些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深入探讨,以期实质性地增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技巧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