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下,小学德育强调生活化教学。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心理变化,针对性地设计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教学目标。并将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与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相结合,创设良好的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德育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与“生活”融合下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因此,为了保证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好地顺应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潮流趋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教育理念,积极转变传统小学德育教学模式。通过“德育”与“生活”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对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将小学的德育教学内容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相结合,针对性地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创设生活化小学德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体会和感知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例如,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生活化德育资源,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确具体的德育教学目标,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潮流趋势,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革新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教育理念,并通过“德育”与“生活”的有效融合,促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落实。因此,教师通过对“德育”与“生活”之间的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探究,最大程度上落实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这一根本教学任务,促进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深层内涵
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要想落实好新课改,以及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这一根本任务,就要通过提升自身的德育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针对性地通过“德育”与“生活”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自主化开展。这样,为小学德育课堂教学增添活跃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实现培养小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德育目标。
三、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存在较为单一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得较为缓慢,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整体质量不高以及小学德育教学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的标准与要求。针对这一现象,小学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思想观念,重视德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此外,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实际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德育内容,即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存在“德育”与“生活”相背离的问题。在传统模式下,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内进行,导致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存在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单一的问题,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德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不符合新形势下的德育需求。此外,由于教师在传统的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过分注重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取得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造成了学生在小学德育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课堂氛围不浓厚、教学内容无趣等问题。
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整体把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开展更多有趣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的、生活化的德育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与其他学生、教师,就具体的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互动,促进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乏味
在传统小学德育模式下,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使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存在比较枯燥、乏味的问题。同时,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中缺乏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很难激发学生对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针对性地设计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教学目标和具体的生活化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德育知识内容。此外,教师也要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巧妙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作用下,能够借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探究,加深对生活化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印象,增强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自信心,并有效提升小学德育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德育”与“生活”的脱节
根据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的实际情况可知,由于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许多教师受到传统德育教学和应试教育的思想禁锢,导致小学德育的课堂教学内容中“德育”与“生活”的脱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德育知识。这一德育现状,不利于学生将德育知识内容与贴近其日常生活内容相结合,也无法有效构建学生内在的德育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小学教师通过积极转变传统德育教学理念,并深入思考“德育”与“生活”融合的切入点,真正促进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创新,并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手段,实现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这一根本目标,为小学德育课堂教学营造活跃气氛,并全面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德育”与“生活”融合下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积极转变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德育”与“生活”的融合发展,小学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德育教学理念,并积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创新德育模式,将学生作为小学德育课堂的主体,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人意愿、不同学习情况、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生活化教学情境。并在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准确把握时机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小学德育教学氛围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德育知识内容。因此,小学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小学德育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归纳与整合,并将德育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小学德育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受,将德育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内容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各个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内容。教师还要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相结合,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为此,教师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前,可以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状况,进而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德育教学资源,并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解读小学德育课程大纲,为学生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对“德育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探究与个人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真实案例,促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积极组织学生在小学德育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德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探究性质,就教学任务匮乏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要注重构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之间内在联系,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心理状况,注重学生对个人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形成重要意义的认识,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主选择德育探究任务的权利和机会,旨在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共场所、社区等开展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与他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并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观念。
为了能够通过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既能够保证学生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科知识学习实际情况以及课堂表现等,还要通过对学生家长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培养和提升学生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等的重要意义,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及时提供支持以及整合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创建小学班级家长微信德育沟通交流群,并为家长搜集、筛选、整合丰富的生活化德育信息资源。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鼓励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时,及时地向家长、教师寻求帮助,这也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各个学科知识,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有效学习方法,提升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氛围中,更加深入地体会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层内涵。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增强小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创设生活化的小学德育教学情境
要想实现“德育”与“生活”的融合,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活化的小学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各个环节中,小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身边和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让学生能够将小学德育的知识内容与个人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小学德育生活化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德育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成长。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内容相关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对家庭相关的德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在课前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家有儿女》的视频片段,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家庭主题德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个人的真实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在主题班会上与其他学生、教师分享自己的家庭趣事,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与小组成员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以及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针对地为学生设计巧妙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在巧妙问题的导向下,更好地对德育知识进行自主思考与综合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德育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新时代发展下的学习需求,需要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知发展水平与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设计科学、合理的生活化德育教学目标。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学科思维、观念意识,并通过“德育”与“生活”的融合发展,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