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观念和良好提问意识的形成,还能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跨领域学习能力,为学生深度学习、未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本文旨在系统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使教师能够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活跃课堂,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培养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观念和良好提问习惯
从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在培养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探索,并敢于质疑问难,在为问题生成与解答的交互中掌握知识。这一过程无疑会推动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主动提问、主动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培养良好的提问习惯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直接结果。具备较好提问意识的学生不仅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能在解决问题时提出新的疑问,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的提问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提升课堂互动学习效率和问题教学质量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当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并善于提问时,课堂的互动学习效率将会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和讨论,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此等课堂能形成更加活跃的互动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问题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然结果。随着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更加深入、具体,这将使教师有机会更深入地讲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要求
(一)启发性要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需要满足启发性要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教师需要在学生生成问题、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予以学生思想启示,帮助学生加快思考进程,提升问题学习效率。适度的应用启发性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在问题中获益。
(二)开放性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满足开放性要求。这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思考和回答。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开放式提问与问题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个性化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满足个性化要求。学生具有个性化特征,其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均有所不同。鉴于此,教师在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通过遵循个性化教育的要求,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发展其问题意识,进而形成独特且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学习思路。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平等交流氛围,挖掘学生提问内在动因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在于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主动开口发问的自主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营造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发言。通过倾听和尊重学生的声音,教师能挖掘学生提问的内在动因,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转换角色,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对话,成为学生面对学习问题时的探究合作伙伴,而非拷问、督学的关系。学生能在这一态度的转变中放松学习情绪,增强主动提问、表达的欲望。教师还可以采取特定的提问学习规则,如: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解答。此等问题学习模式能为问题赋予游戏属性、情感互动属性,促使学生从问题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进一步挖掘提问的内在动因,能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为问题意识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时段为学生创造平等的课堂交流氛围。具体教学举措如下所示:
1.教师以平等、亲切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交流,询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即将学习‘倍的认识’,你们对‘倍’有什么理解或疑问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2.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提问环节,如:“现在,我将扮演一个不懂‘倍’的小学生,你们可以向我提出关于‘倍’的问题吗?”这种角色转换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到更加轻松和有趣,从而更愿意主动提问。3.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如:“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或“你的问题很有深度,让我们一起解决它。”这种积极的反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问的积极性。4.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讨论的焦点,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和解答。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举措,教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交流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提问的内在动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主动开口发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创造学生提问有利条件
在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为学生带来积极的问题学习体验和感受,起到拓宽提问思路、丰富问题内容的效果。在指向问题教学的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还可以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方式,让学生自发地融入问题情境,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和思考。此等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情境一: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商品,并给每个商品标上价格(如:苹果1.5元,香蕉0.8元,橙子2.3元等)。然后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完成购物和结算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发提出问题,如:“我买了两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需要付多少钱?”“我给了收银员1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等。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还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境二: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复杂的购物清单,让学生计算总价。清单中可以包含多种商品,每种商品的数量和价格都不同。学生需要仔细计算每种商品的总价,然后再将所有的总价相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我该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每种商品的总价?”“我有没有遗漏或重复计算某些商品?”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能提高数学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以上两种情境的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提问条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授提问策略技巧,提升学生提问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需要学生有提问的勇气和热情,还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问策略和技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可以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策略和技巧,以提升学生的提问质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思考问题,如何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问题并寻求他人的帮助等。通过教授这些提问策略和技巧,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活动,借此教授学生提问的策略和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基础;其次,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长是8分米,高是4分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如:“我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可以将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比较吗?”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方向和价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提问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出有效的提问策略和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知识,还能教授学生有效的提问策略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提问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提问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相互提问,形成问题之间的转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从而培养Ij8SPGS1Mc57ZqTIQeJqQplZfdcfK4QqCZzhUFLS7JA=他们的提问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精神。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在讨论和交流中产生更多的疑问和思考。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合作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提问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任务,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探究圆的性质”等。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如:“我们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性质有哪些?”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小组间设置一些竞争机制,鼓励学生相互竞争、相互挑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方向和价值。通过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鼓励日常质疑问难,训练学生提问学习意识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提问训练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质疑和提问。首先,为鼓励学生日常质疑问难,教师可以定期安排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活动,如数学角、数学俱乐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交流、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共同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日常质疑问难训练,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提问学习的习惯,提高个人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日常提问训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如:地图上的比例尺、食物配料的比例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在本节课教学时段内,教师可以设立“最佳问题奖”,在“比例”课时教学中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使学生更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日常质疑问难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高个人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传授有效的提问方法、布置合作学习任务以及鼓励日常质疑问难等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意遵循启发性、开放性和个性化要求,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观和良好问题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