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方法研究

2024-08-28 00:00杨雅丝
家长·下 2024年7期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运算规律,进而掌握数学运算的规律,不再进行简单的机械运算。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运算律。此外,核心素养培养倡导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时更具深度和广度。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会设计更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运算运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核心素养下,在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教师不仅能够使学生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更能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迅速、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活动,如“数学挑战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解决一系列涉及运算律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在竞技中提高了运用基本运算法则的熟练程度,同时在紧迫的情境下,也可以锻炼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此外,教师可以引入数学游戏,如“运算律大冒险”,设计一系列趣味关卡,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解决各类问题。这样的情境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游戏中,学生会遇到联想多个运算法则的情景,从而培养运用不同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能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数学运算律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可以在各种情境中得到灵活应用的工具。这种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让学生具备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学思维。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引入核心素养理念,促使教师将其融入数学运算律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灵活的运用规则,也能够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逻辑推理挑战”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系列与运算律相关的问题。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面对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迅速分析问题,并将不同的运算法则结合起来,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学生会遇到一个既包含加法又涉及乘法的问题,需要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合适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逻辑思维游戏”等方式,设计情境化的数学活动。在这些游戏中,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信息和运算规则,进行逻辑推理,找出正确的数学解决方案。例如,在游戏中,学生会碰到一个需要依据不同的运算法则推断正确答案的情景,从而锻炼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使学生在数学运算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掌握规则,更能够发展逻辑思维,使其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清晰、合理地进行推理和决策。

(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抽象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取问题,并将其抽象成数学运算律的相关内容。例如,创设一个描述购物折扣问题的情境,要求学生将其中的折扣率与商品价格等信息抽象为数学算式,从而运用相关运算法则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将具体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构建抽象模型”等方式,引导学生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化为符号和关系。例如,在解决关于运算律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将各个元素抽象为变量,从而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准确掌握相关的抽象概念。

(四)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为其理解和掌握更复杂数学概念奠定基础,其中运算率的内容是关键。通过引入核心素养理念,教师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运算法则,并将其运用于解决涉及运算率的问题,从而为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运算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际运算率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运算率的概念,并通过数学运算律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创设一个描述速度问题的情境,需要学生计算某辆车的平均速度。通过这样的实际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运算率的概念,还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运算率拓展应用”等方式,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运算率与其他数学概念相结合。例如,学生需要计算一个系统的效率,涉及多个运算率的比较和运用,从而拓展运算率的应用领域。通过这样的拓展应用,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运算率的意义和运用范围,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律的教学策略

(一)创意设计生活情境,强化对“运算律”本质的感知

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的策略之一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对“运算律”本质的感知。

以小学数学的《加法运算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并感知加法运算律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结账”情境,在这个情境中,邀请学生扮演购物者的角色,并选择商品、了解价格,进而练习使用加法运算律计算总价。通过这样的实际场景,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加法运算律在计算购物总额时的实用性。例如,当购物车中有苹果3个、香蕉2串、橙子4个时,学生需要运用加法运算律将这些不同商品的总价相加,以计算本次购物的总价。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强化了对加法运算律的感知,还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创设“家庭开支规划”情境,引导学生在家庭经济的实际案例中应用运算律。学生可以扮演家庭成员,根据不同的开支项目,利用运算律计算出每月的总花费,如计算家庭每月的房租、水电费、食品开支等各项费用的总和。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设计,学生既能感受加法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培养有效管理家庭开支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通过创设这些生活情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能够深化对运算律知识本质的感知,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使数学运算律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总之,这种情境化的教学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水平,更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意识。

(二)数据分析评估策略,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

采用数据分析评估策略,以量化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

以小学数学的《乘法分配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来了解学生对该运算律的理解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教师进行基线测试,通过一系列针对乘法分配律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学习前对该概念的掌握情况。例如,通过让学生解决类似“3×(4+5)”的问题,教师可以初步评估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通过这个基础测试,教师能够获取学生的起点数据,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这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时反馈和评估,教师可以收集更多的数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收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运用的数据,比如解题的准确率、所用时长等。这些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具体情况,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还可以进行周期性评估,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学习中的困难点。通过定期进行的小测验、课堂互动和项目作业,收集学生在乘法分配律方面的学习数据,不仅有助于评估学生在数学运算律上的整体发展,也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在乘法分配律方面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可见,这种数据分析评估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强化运算习惯培养,打下坚实的运算能力基石

强化运算习惯培养,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的策略之一,能够持续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以小学数学的《乘法结合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农场苹果收获”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计算总的排数,及每排苹果树的数量以及每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数,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计算苹果总数。例如,若每排有2棵苹果树,每棵树上有3个苹果,有4排苹果树,学生需要计算2×3×4。通过这个实际情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乘法结合律概念,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运算习惯。

教师还可以借助“商品打包”的场景,让学生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例如,一家商店有3种商品,每种商品有5个包装,每个包装里有8个小商品。学生需要计算3×5×8,即每种商品的总数。通过这个实例,学生能够体验乘法结合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便利性,同时逐步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形式,设计既富有趣味性且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灵活应用乘法结合律。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同时也能通过不断地练习,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运算能力。通过这些具体的数学题和情境设计,学生能在实际运算中深入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可见,这种强化运算习惯培养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运算中更加熟练自如,也能为学生未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整合实例与概念,深化对“运算律”内涵的理解

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律的教学中,整合实例与概念可以有效深化学生对“运算律”内涵的理解。

以小学数学的《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将通过具体的数学题目和实例,促进学生对运算律的更深层次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商店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在商店购买多种商品,借助四则混合运算,根据每种商品的不同价格和数量计算总花费。例如,若购买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3个橙子(每个橙子1.5元),以及1瓶牛奶(每瓶牛奶5元),学生需要计算2×2+3×1.5+1×5。在这一实际情境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日常问题,还通过具体购物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规律。

此外,创设“时间管理”场景,引导学生应用混合运算解决用时问题。例如,学生要从早上7点开始做作业,每科目花费的时间不同,且每科目之间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学生需要计算在中午12点之前完成所有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在解决这一时间问题中,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四则混合运算,将时间元素与数学概念相结合,深化对运算律内涵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挑战”等场景,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要规划一次郊游,需要计算包括交通、餐饮、门票等费用总和。在这一类的问题中,学生将面对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法则的运用,通过整合实例与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运算律的内涵。

(五)采用多元评价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

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律的教学中,采用多元评价手段是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运算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

以小学数学的《分数乘法》为例,教师通过“分数实际运用”进行评价,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例如,学生需要在食谱中按照1/2的比例调配食材,计算实际需要的食材数量。通过这个实际场景,学生不仅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还能体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掌握情况。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数图形化表示”进行评价,并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图形化方式表示分数乘法的结果。例如,学生可以绘制新矩形区域,并以矩形区域的长宽为参考,将新矩形的长度设定矩形区域的3/4,宽度为2/3,然后计算面积。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分数乘法概念的理解,还检验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应用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协作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其中涉及多步的分数乘法计算。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不仅可以评估学生在分数乘法方面的运算水平,还能了解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通过采用这些多元评价手段,教师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分数乘法运算律的掌握情况。

三、结语

通过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的深入研究,教师不仅深刻认识到该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更在实践中探索了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创新策略。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使数学不再是抽象而晦涩的内容,而是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趣味工具。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研究成果对深化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参考,促进整个教育体系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